教育焦虑,真可能会害了孩子

2021-09-09 04:40丽芙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1年8期
关键词:鸡娃智能产品

丽芙

教育话题就像北上广深的楼市,你觉得它已经热度爆表了,但很快,它会再次升到一个新高度。热度一轮接一轮,但核心内容永恒不变:教育焦虑、鸡娃,再加上去年流行起来的内卷,三个词儿承包了绝大多数争论。

逃不开的三大热词:教育焦虑、鸡娃、内卷

前年,因为北京海淀区的高考分数极高,“考二代”和“海淀黄庄”成为“海淀妈妈”的标签,还有网上关于四岁孩子掌握1500个英语单词的段子,“在美国是够用了,但在海淀肯定不够”,一时间,鸡娃盛况又被点燃了。

白热化的竞争和巨大的教育投入,从面临高考的高中阶段,蔓延至中考、小升初,甚至入侵到幼升小,鸡娃无孔不入。对读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各种反人性的训练,当然是不光彩的,于是,鸡娃被披上一层自圆其说的外衣——比如,鸡娃妈妈群的流行黑话“素鸡”,是“素质教育鸡”的简称,号称要让娃德智体美劳全面开花,与此相对的是“荤鸡”,只要学习好就行。还有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比如“鸡眼”,家长每天带着光度计出门,寻找光线最好的地方让孩子读书,以保护视力。

教育焦虑是内因,鸡娃是外在表现,内卷代表了部分外在成因和环境因素,家长和孩子通通被裹挟其中。正如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在“科技助力 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程”论坛上所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育焦虑来自不确定性,在中国的教育制度里,“因为你在跟别人比,你不知道别人的状况,并不能确定战胜别人。正是因为不确定,所以造成焦虑。”

谁都知道教育焦虑有危害,但大多数人就像《小舍得》里的田雨岚一样,没把孩子逼到身体和精神出现了重大问题,就一直不觉得危害已经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提前搶跑,真的合理吗?

在西方教育学浓厚的人本主义氛围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麻省理工学院知名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是风靡全球的Scratch在线编程平台的创始人,他长期从事人类终身学习研究,出了一本名叫《终身幼儿园》的书,探讨人的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他在这本书中写道,人类最佳的学习方式来自幼儿园,因为只有幼儿园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在这些探索中,孩子们学着如何认识世界、用怎样的方式思考、怎样使用语言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等。而马不停蹄的补习班和无止境的刷题之风,早已蔓延到学龄前儿童身上,他们怎么还会有时间去探索世界?

鸡娃和教育焦虑,同时也是家庭关系的最大破坏者。

在经济学人智库每年发布的未来教育世界排名中,新西兰教育长期位列前茅。但新西兰的小学普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小学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建立好孩子与家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基础的条件,让孩子在家中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爱,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但现在,很多家长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强压孩子学习,剥夺他们玩的权利,要他们听话服从,家庭进入畸形的“强迫和压抑”状态,不但让子女与父母相形渐远,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

赵昱鲲团队最近完成了对1000位工作1~5年的职场人士的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小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可以自由表达意愿和自主选择的人,他们考上好大学的几率更大,学历也更高,工作满意度和收入也更高。可见,破坏亲子关系式的鸡娃,很难保证会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提前抢跑,同时也是与世界前沿大脑科学研究结论相背离的。科学家在大脑发育研究中发现,在孩子一岁半到大约七岁时,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集中爆发期。边缘系统是与感觉有关的大脑分区,在这一阶段,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人格和情商的培养,包括创造力、抗挫力、合作意识、共情能力等等。而要到了七岁之后,大脑才进入到负责高级智力发育的额皮质集中发育的阶段。

也就是说,学龄前给孩子大量灌输知识,对他们来说不但不合适,甚至可以说非常有害,他们发展非智力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黄金时间,都被效率低下的学习给耽误了。

让孩子成为自主、自信和有爱的“披风少年”

那么,家长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上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这正是由中国青年报主办、大力智能协办的“科技助力 以爱赋能”家庭教育研讨会着重探讨的主题。

这一研讨会由多位来自教育领域的学界专家学者和业界从业者参与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家庭教育的本质、家校社协同教育、科技如何助力家庭教育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从业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分享了他和团队所倡导的三个家庭教育关键词:自主、自信、有爱,以及在这些教育理念之上建构起的教育科技产品。

自主、自信与有爱的“披风少年”,是大力智能团队心目中的理想少年的形象,也是他们希望用科技助力家长,未来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为的样子。

在阳陆育看来,一个好的科技教育产品,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辅导的工具,而应该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产品机制中,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激发更内在的热情和动机,积极主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健康快乐地成长。

“披风少年”所具有的自主、自信和有爱的特质,有着坚固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1970年代,美国学者Ryan Richard和Deci Edward L.共同提出了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理论”,帮助人们找到自我,有足够的内在动机投入到生活中去。他们提出,人最重要的是满足三个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连接感。

赵昱鲲在论坛现场发布的调查显示,当孩子在成长阶段这三大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更充足的内驱力,迎来更主动和幸福的人生。

而当这一理论转化到现实的教育理念中,即为自主、自信和有爱。据阳陆育的介绍,培养孩子“自主、自信、有爱”的目标,已被融入大力智能的产品设计中。

以自主为例,培养自主感,是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不会感到受外界强迫或诱惑,或者是迫于父母给的压力,而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高度的自主感。

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很难说在培养孩子自主感的方面做得有多好。阳陆育在论坛上公布了一个数据,仅5.7%的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放学后的活动内容。

大力智能灯有一个“作业闯关模式”,通过小岛闯关的形式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写作业的顺序、时长,还能给自己打分评价。这样一来,让孩子自己对做作业这件事形成了掌控感,而不是旁边坐着的大人。

“很多用户反馈,没有了家长在旁边监督,孩子们反倒有了更高的积极性,效率也更高了。”阳陆育说,结合产品远程辅导、智能学习等产品功能,让孩子有了更多空间和自主权。由此,不仅孩子培养出了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让家长头疼的“一盯作业鸡飞狗跳”的状况也得到缓解,亲子关系有了更多提升。

自信,则是要让孩子能够感觉到可以改变自己和世界,它并不要求孩子与别人竞争,而是尽自己所能做到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改变。同时,需要让孩子积累足够多的正面的先验经验:我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别人是善意的,我是有能力的等等。

阳陆育认为,在产品中,他们通过不断加强孩子对做好一件事的正反馈,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

勋章体系即为了实现这种目的而产生。大力智能作业灯目前共有13个勋章,每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即可以获得神灯送出的鼓励勋章。比如“守时标兵”即为了奖励孩子每天按照规划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正反馈,增加了他对于做好这件事的体验。此外,家长鼓励工具、夸赞努力而不是天赋等产品或者交互逻辑也应运而生。

有爱,即是让爱得到传递。阳陆育认为产品应该连接家长和孩子,而不是隔离。

他举了一位用户的例子,远在6000公里之外在中东国家出差的妈妈,两年没有回家,但是每天通过大力智能作业灯能了解孩子的学业进展,并和孩子聊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的产品能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这便是一种爱的传递。”

通过“小岛闯关”模式,以及勋章体系、家长鼓励工具等产品层面的设计,大力智能用科技和产品的力量,立足科学的教育理念,期待和家长一起,打造自主、自信、有爱的“披风少年”,希望孩子们能迎来更蓬勃丰富的人生。

今年联合国“国际家庭日”的主题,是“家庭与新技术”,大力智能的实践,也是对这一主题很好的回应——通過科技手段,对家庭教育提供更大的帮助。

家庭教育困境,一直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层面,还是学界业界的研究探讨,以及社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等等,都反映出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与此同时,以大力智能为代表的教育产品研发机构,正在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的本质等本源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并将理念落地于产品之中。多方合力,对于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来说,未来必将有所期待。

猜你喜欢
鸡娃智能产品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别把孩子变成“鸡娃”
制造鸡娃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