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椿 李祎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闽东医院感染科,福建 福安 355000)
近年来,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该疾病在早期肝功能可代偿,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加重后超过患者自身的肝功能代偿能力,患者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典型的症状为腹泻、腹胀及食欲缺乏等[1]。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实施对症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在此期间,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遵医行为依从性,效果显著[2]。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循证护理,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优化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用循证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本文择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观察循证护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4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例数为26例,男性患者例数为19例,患者年龄61~73岁,平均(72.05±1.06)岁。观察组:女性患者例数为25例,男性患者例数为20例,患者年龄62~72岁,平均(72.11±1.07)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获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③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患者。②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⑤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⑤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根据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施行循证护理,具体为:①找到循证支持:相关护理人员查找知网、万方等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找出来,根据患者护理重点和护理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②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成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4]。③严格执行护理措施:a.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相关护理人员对肝硬化患者情绪状态密切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沟通,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5]。b.实施疾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等,促使患者加强对疾病的了解,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对于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细致的回答,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6]。④实施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摄入清淡饮食,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坚持补充营养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产生静脉曲张现象,患者血管壁比较脆弱[7]。因此,肝硬化患者不可食用粗糙的食物,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⑤实施并发症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血压、心率等各项体征,一旦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临床中不但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应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护理健康处方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类新型的护理方法[8]。针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指导患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肝脏负担加重,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加强患者静脉营养摄取,给予患者降低门静脉压药物,包括: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倘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对低血压休克现象进行预防。如果患者产生休克,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补液支持,在必要的时候实施输血处理。针对感染患者,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患者抵抗力。与此同时,应该做好用药指导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护理满意度,满意的分值范围为80~100分,基本满意的分值范围为60~79分,不满意的分值范围为0~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9]。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③分析SAS、SDS评分,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④分析生活质量,主要分为四个维度,即: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各个分值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高[10]。
1.4 统计学方法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SAS、SDS评分以形式()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述并实施χ2检验,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分析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84.44%)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15.56%)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分析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2.4 分析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更具优势,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肝硬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该疾病属于常见慢性疾病,在多种疾病的影响下,患者肝细胞坏死后形成了纤维膈和结缔组织,改变了肝小叶结构,从而引发肝硬化症状[11]。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在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特征,确诊处于晚期阶段,患者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癌变等。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有关研究表明,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与对照组(84.44%)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更高,P<0.05。由此可见,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模式比较单一,无法突出患者的个体性差异,护理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以患者为核心,提高患者个体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以此作为基础实施个体化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护理体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15.56%)相比,观察组(2.22%)更低,P<0.05。可以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以科学护理理念作为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护理服务,并结合患者的认知、家庭等方面,明确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方面,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助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SAS、SDS评分相比,观察组(42.38±1.35)、(41.33±3.47)更低,P<0.05。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相关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疾病,查询精准的护理循证依据,持续优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积极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观察组社会关系(60.11±3.89)、精神状态(51.26±5.05)、躯体功能(64.85±3.67)、生理功能(65.96±3.27)等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患者开展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从而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提高其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同时也和谐了患者的社会关系。循证护理措施目的明确、依据充分,相关护理人员严格制定循证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被患者和医师所接受,护理人员总结分析患者身心情况,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对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效率。通过循证护理可改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循证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