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效果对比

2021-09-09 10:2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禹 洋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健康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临床对梅毒进行检验,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检验的金标准,但是这种检验方案在操作上相对繁琐和复杂,同时需要根据人的肉眼对检验结果加以识别,所以对相关的检验者的经验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1]。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主要分析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应用在对梅毒的检验当中的效果差异,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择的调查对象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到我中心进行梅毒检验的66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38∶26,患者的年龄为22~49岁,年龄平均为(35.45±8.64)岁。本文所有调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①男性患者在龟头、阴茎、冠状沟等相关部位存在固定性的药疹或存在有结合性溃疡症状[2]。②调查对象在生殖器部位存在疱疹/下疳样脓皮症/软下疳症等相关表现[3]。

1.3 方法

1.3.1 仪器与设备 选择的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型号为DxI-800,来自美国贝克曼公司,并且配合相配套的试剂、定标液和质控品;关于TPPA以及免疫层析试验试剂盒、酶标仪、指示板等均来自美国罗氏公司。

1.3.2 标本采集 对所有的调查对象均在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之后进行离心处理,以便获得血清,然后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后分别进行不同方法的检验,相关检验要严格根据试剂盒和说明书、操作规范来进行。

1.3.3 检验方法 ①免疫层析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应用TP15/TP17/TP44.5/TP47等金颗粒,并将其分别放入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样品当中,在经过30 min的反应以后进行清洗,并且将其放置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当中进行检测,对于各个孔洞当中的发光强度进行记录[6]。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从相关的测试到结果的读取均通过仪器来自动的完成,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通过S/CO超过1.0作为梅毒检验的阳性标准。③TPPA检验:主要将反应孔当中的细胞沉积在孔中央表现为光滑纽扣状作为阴性的判断标准,而反应孔当中如果出现凝集并表现为不规则的沉积,则将其作为阳性的判断标准。如果滴度≥1∶80,则将其判断为阳性,弱阳性标本需要进行重复两次的测试,两次重复测试全部为阴性,则判断为阴性,否则需将结果判定为阳性[7]。

1.4 评价标准 对本文所有调查对象的梅毒确诊率进行检验,分别记录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梅毒的诊断率,同时对两种不同方法检验梅毒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统计。将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所得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相互的统计学比较,同时分别将两种检验所得的结果和TPPA进行统计学比较[8]。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以IBM SPSS25.0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表示,以P<0.05表示数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分析 总体上免疫层析技术诊断稍优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分别和TPPA相比,也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本文66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经过TPPA检验,确诊梅毒感染63例,确诊率为95.45%;经过免疫层析技术检验,检验出梅毒感染病例60例,诊断准确率为95.24%(60/63),诊断敏感度为95.24%,诊断特异度为100.00%,诊断的准确度为95.45%;经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验,诊断梅毒感染61例,诊断准确率为96.83%(61/63),诊断敏感度为93.65%,诊断特异度为33.33%,诊断准确度为90.91%。见表1。

表1 免疫层析技术、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与TPPA的诊断结果比较(n)

2.2 统计学分析 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确诊率:χ2=0.0457,P=0.8307,灵敏度:χ2=0.2409,P=0.6236,特异度:χ2=100.0075,P=0.0000,准确度:χ2=1.6217,P=0.2029;TPPA方法和免疫层析技术进行统计学比较,确诊率:χ2=3.0425,P=0.0811,灵敏度:0.0457,P=0.8307,特异度:χ2=0.0000,P=1.0000,准确度:χ2=2.8343,P=0.0923;TPPA方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确诊率:χ2=1.5094,P=0.2192,灵敏度:χ2=4.6553,P=0.0310,特异度:χ2=100.0075,P=0.0000,准确度:χ2=7.5428,P=0.0060。

3 讨论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梅毒在我国已成为二类传染病报告当中的第3大传染性疾病,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主要病原体[4]。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占所有传播途径的95%以上,梅毒会大量存在于皮肤的黏膜损害表层,同时也普遍存在于感染者的乳汁、唾液、精液和尿液当中,如果没有经过治疗患者在感染梅毒1年内会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延长,传染性会稍稍变小,对病期超过4年的患者通过性接触一般不存在传染性特点[5]。

人在首次感染梅毒以后梅毒螺旋体会在人体进入潜伏期,潜伏期的梅毒感染症状并不明显,而且诊断当中存在重重困难,当潜伏期发展到2~4周以后,一般人体都会存在有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针对这些抗体进行检验能够提高梅毒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展[6]。梅毒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临床的输血工作产生了巨大威胁[7]。现如今,国内各个医院或者实验室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于梅毒的检验尤为重视,一般都选择应用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检验方法进行检验[8]。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进行检验的主要原理是将重组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进行包裹,并且与检验稀释液进行混合后加入到样本中,如果血样当中存在梅毒螺旋抗体,那么就会结合在抗原包被粒子上,在预触发液和触发液被加入之后所检测的化学发光反应没有相对的单位,这样就能够检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具体状况[9]。而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结合了色谱层析与免疫反应两种技术的体外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可以通过进行高纯度的梅毒螺旋体的抗原高选择性结合样品当中的抗体来实现检验,检验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色谱层析方式进行分离,只需要一次上样而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辅助设备,就能够实现高准确度的样本中抗体含量的测定[10]。磁性微粒存在有超顺磁性,所以分离相对更加简单,并会存在相对较大的单位面积,所以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梅毒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通过免疫层析技术方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验均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检验效果,临床可以通过两种检验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能够为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猜你喜欢
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梅毒实验诊断中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其它血清学比对以及在急诊筛查流程的探讨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