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豆腐

2021-09-09 11:43本刊专稿施红岩
文化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腐乳百叶臭豆腐

本刊专稿 施红岩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被誉为“植物肉”。相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的八公山炼丹时发明的。

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出自于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可以说明,在当时的淮南一带,豆腐已是大众食品。自宋以来,关于豆腐的记载就更多了,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苏轼《物类相感志》曰:“豆油煎豆腐,有味”;陆游也曾记载东坡喜吃蜜饯豆腐面筋……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豆腐究竟出自哪个朝代,全无关系。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只关注豆腐如何烹饪才更好吃,还有哪家豆腐坊做的豆腐质量最好。

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豆腐,一个是《白毛女》里的杨白劳绝命时喝的卤水,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的那个卤水;另一个就是父亲告诉我的,我们所住学校那个青砖飞檐的百年历史旱厕,其墙上的硝土年深日久,如经过加工便可分离出腌菜的小盐及点豆腐的卤水。这当时给予我的震撼是相当强烈的。以后如厕时,总不免盯着厕所墙根上的白色晶体,幻想这些年吃到的许多豆腐,是否就是用这样的卤水点化的?于是,便倒了胃口,餐桌上不再爱夹豆腐。父亲察觉后,给我解释,现在一般都是用石膏来点豆腐的,心下方才释然。

豆腐大致可分为南、北两种。南豆腐质地细嫩,含水量大,所以也叫嫩豆腐;而北豆腐含水量低,硬度、弹性都较南豆腐强,豆香更为浓郁。

豆腐经压制成四方薄块,或酱或卤,是为豆腐干,南北方皆有之。在北方,还有一种叫老豆腐的,虽然叫做“老”,然而却实为嫩,如四川豆花一样,非常软和。老太原人早起往往爱叫上一碗老豆腐,再来上两根油条作为早餐。老豆腐碗里必得添上一勺用金针、黄豆、豆皮等熬成的粉汤,所谓两样。也有只要老豆腐不要卤的,少见。上桌后,从餐桌大碗里,自己随意夹些香菜末、榨菜丁或韭花酱,爱吃辣的额外再多浇上一大勺辣椒油,便是一顿颇富营养的早餐。这样的早餐,我一个星期基本吃一回,假使隔段时间不吃,还怪想的。

每年初春,正是吃香椿豆腐的最好时节。这时的香椿,嫩芽初上,颜色紫绿,掐之细嗅,香气扑鼻。买回家必当焯水,去其亚硝酸盐及草酸,攥去水分后,切碎加盐与豆腐同拌,食之,三月不知肉味矣。

食香椿头的节气不过数日,刚上市约六、七元一两或十元一小把,许多人因嫌其价贵,往往在落价后才买点尝鲜,不过此时,它已一匝多长,叶绿梗硬,香气锐减,已失去吃它的本来意义。

父亲最爱做的一道菜品,叫蟹香豆腐。七八十年代,螃蟹对于北方人来说极为难得,平时鱼虾都见得少,更不要说螃蟹了。螃蟹既难得,父亲就用自己腌的咸鸡蛋代之,因何不是滋着油的咸鸭蛋呢?可怜北方少水禽呀!准备食材,取出蛋黄碾碎。切葱花、姜末、南瓜丁,尽量细碎。将嫩豆腐用小刀在盆中直接划成小块。油爆香姜末,放入咸蛋黄翻炒,下入南瓜炒匀,倒入豆腐,加适量清水、盐,用白糖提鲜。用淀粉勾芡,放入葱花,出锅。此时豆腐滑嫩,细嚼还带着些沙沙的口感,咸鲜适口,堪比真正的“蟹黄豆腐”。

先生平日里爱吃小葱拌豆腐。其实,按营养学角度,这种吃法并不科学,因葱之草酸与豆腐中钙会结合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但,管它呢,谁又能活得了个千秋万代。

老太原的饭店里,通常都会有一道“家常豆腐”。将豆腐切作1厘米厚的三角状,将胡萝卜、青红辣椒切片。平底锅热油,入豆腐煎至两面金黄,盛出备用。锅中热油,将一大勺豆瓣酱炒至出红油,入姜片煸香,倒入胡萝卜、青红椒片和泡发好的黑木耳翻炒,入煎好的豆腐,最后,水淀粉勾薄芡,大火收汁即可!这道美食,也常被人用做家常菜。下小馆子,配一碗米饭来吃,很是满足。

曾在本地某河东风味的饭店吃过一款“皮箱豆腐”。方法是,将豆腐切长方块,炸后切一小口,挖出瓤,装箱一般,填入猪肉、口蘑、木耳、玉兰片等,烧汁蒸制而成。口感微辣,鲜美可口,非常别致。

山西五台有一道著名的豆腐丸子,棒球大小,以浆水豆腐为原料,将豆腐在河捞床上反复挤压成泥状,撒入适量咸盐、花椒粉等调料,团成球状,以糖上色,入油锅炸制成型,外焦里嫩,以汤菜炖煮,入味而食。这道豆腐丸子是年节家家必备的传统美食。

数年前,去天府之国旅行,得尝百年小吃谭豆花,但见瓷碗里豆花白白嫩嫩,颤颤巍巍,未吃就已垂涎欲滴。待加上香菜葱花,一口下去,滴流嫩滑,鲜香麻辣,让人直爽到天上去。

我们学校的食堂几十年如一日,几乎天天中午有道“麻婆豆腐”。当然作为食堂,自是不能与饭店大厨手艺相比,但也颇受老师们的欢迎。作为并不资深的“美食家”,我一向是去一处就要将当地美食品鉴到底的,而且尤其喜欢穿街过巷,寻到当地人才会去吃的“苍蝇馆子”。此番既到陈麻婆家门口,又怎能不去拜访这川菜的经典之作?食后,果然麻、辣、酥、香、鲜、活、嫩、烫,较之食堂,当真不知强了千百倍。

家乡宜兴有著名的和桥豆腐干,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帝曾赞赏其为“江南一绝”,后定为贡品,进入清廷。和桥豆腐干干咸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嚼来,香喷喷,咸津津,甜滋滋,味道“刹顶老”。1950年,曾特制十多万斤入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2011年和桥豆腐干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知我喜食此物,堂哥曾特意快递于我,以慰藉我这老饕对家乡美食的不了情怀。

家乡还有一道菜品,是经常上桌之物,乃太湖银鱼豆腐。太湖自古盛产银鱼,其形如玉簪,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故与白虾、白水鱼并称“太湖三白”。用银鱼来炖豆腐,味道既鲜且美,尤为适合老幼食用,真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湖鲜美食。

无锡的卤汁豆腐干,也如无锡酱排骨一般,卤制过程又糖又蜜,滋味醇厚,好吃得不得了。而许多外地人则嫌其过甜。在我看来,这才是江南舌尖上的味道。

南方人爱吃皮蛋豆腐,我亦如此。因为是半个南方人的缘故吧!觉着味甚美,而周围许多朋友却不敢苟同,大约还是不喜皮蛋的缘由。我喜欢将内脂豆腐与已碾碎的松花蛋同拌,加少许姜末、葱花、白糖、陈醋、盐,并不放芝麻油类的东西,嫌坏其味道。搛一筷子入口,喉舌处,回味悠长。

南方人还偏好吃百叶,其实,百叶也就是北方人常说的豆腐皮,而在淮扬等地,它又被称做千张。记得腾讯视频《风味人间》曾特别为淮扬名菜“大煮干丝”做过宣传推介。

百叶结烧肉是江南人家餐桌上常备之美食。百叶打成结与红烧肉同煮,色泽金红赤亮,油而不腻,个人感觉似乎百叶结比红烧肉更好吃些。

平日里,我们全家都喜欢吃一种鸡汁卤过的豆腐皮,就是将整张豆腐皮层层叠起,约成人巴掌大小,用粗棉线捆扎,与鸡肉同煮后捞出,晾至微干。现吃现切成丝,与葱花、香菜、酱油醋、辣椒油凉拌,既开胃又爽口,不失为佐酒佳品。

在绍兴和宜宾地区,人们还爱把百叶放入臭卤中沤臭了来吃,谓之“霉千张”或“臭千张”,可以说把吃的境界上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说到臭,就想起了臭豆腐。这可说是中国人的一项特色发明。第一次接触油炸臭豆腐,还是在八十年代的杭州。夏日的某个中午,天气闷热,门窗洞开,忽一股强烈“恶”臭扑鼻而来,直达脑门。不由惊呼“下水道爆炸了?”姑父哈哈大笑,说,“是油炸臭豆腐啊!明天给你买来尝尝鲜。”我一听大为惊骇,极力劝阻。不料,第二天,好客的姑父依旧还是兴冲冲买来,搁油锅里大炸特炸起来,那股味道,直熏得我头晕眼花、阵阵恶心。最后,不得不辜负了姑父的一片好意,因为那玩意光搁在餐桌上就已令我胃口全无了,竟还连带着亏负了一桌子的好菜。

我想,北方最著名的臭食,大概就是王致和的臭豆腐了,小时曾在家人的劝导下,用筷子夹了一小点,犹豫再三才放入口内。大约因为心理作用吧,一沾舌,胃里就一阵强烈反对,至今不敢尝试第二口。

老北京有一种吃法,就是把王致和臭豆腐加少许白酒,调成糊状。馒头切成连刀片,中间夹上臭豆腐糊。然后,将鸡蛋打散调匀,把馒头裹上蛋液。起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据说,若吃时再配上一杯香浓玉米汁,不仅除臭且齿颊留香,让爱吃臭豆腐者欲罢不能。

现在,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不仅仅是湖南人民的最爱,恐怕也是全国百姓的心爱小食,以至红遍大江南北。听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于是,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我拒绝王致和臭豆腐,然而却比较能接受“长沙臭豆腐”,似乎挺自相矛盾的。我也说不出其中的缘由,也许是因为卤水中放有鲜冬笋、浏阳豆豉、香菇、上好白酒等多种上乘原料,再佐以辣椒酱、花生碎、蒜末及香葱等的缘故,所以,臭豆腐的霉、臭、酸在一派腾腾热气中,臭中蕴香,香中含臭,臭到极致居然成为“奇”香!这大概就是油炸臭豆腐为何又被称为“油炸千里香”的全部理由吧!

“闻着臭、吃着香”,我看也只有榴莲能与臭豆腐比肩了,其中的乐趣,也只有嗜吃者得闻其香不知其臭,为它神魂颠倒,为它食指大动。

话说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嗜臭天下闻名。臭鱼、臭肉、臭蛋、臭腐乳,简直嗜臭如命。于是,被“辛亥首义老人”钱化佛逮住“命门”,送来臭冬瓜、臭豆腐等一系列臭食,居然换得他老先生100多幅书法作品,也真的算是投其所好、用心良苦了。

中国还有种发酵型豆制品,北方称作酱豆腐,南方呼之为腐乳。早在北魏时,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

而《本草纲目拾遗》中有确切记载:“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

老弟和侄子甚爱吃此物,特别是王致和玫瑰腐乳,餐桌上一年四季常备。而我则很不喜欢,不知为何,厌见它殷红之色,但我却喜拿它做腐乳扣肉,堪称绝美。

广西桂林的花桥腐乳深得我心,但每在超市遍寻其身影而不着。在深圳,超市几乎遍地都是广东地产的各种麻油腐乳,比如广合、莲丰、珠江桥牌。我曾在中英街选购一款港资“巨树”麻油腐乳,却着实喜欢不起它的味道,浅尝半块辄止,余下一大瓶,隔日送予嗜吃它的邻居了事。

猜你喜欢
腐乳百叶臭豆腐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一块腐乳12克盐?
第一次做百叶卷
腐乳含盐量高
我为臭豆腐狂
臭豆腐女侠诞生记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吃腐乳防痴呆
舌尖上的校门口
魔芋腐乳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