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对造纸行业的影响

2021-09-09 02:04:36本刊
生活用纸 2021年9期
关键词:碳达峰能源绿色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中国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造纸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之一,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未来十年将是造纸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鉴于此,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对造纸行业的影响,并提出造纸行业企业的应对措施建议。

一 全球主要国家的“碳中和”策略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的核心课题之一。总体看,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碳定价政策,以及绿色金融。世界各国在碳中和方面的实践可以为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些国家制定了以产业政策为主的减排路线图。考虑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3%源于能源消耗,其中38%来自能源供给部门,35%来自建筑、交运、工业等能源消费部门,因此部分国家研究制定了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减排目标。具体包括以下5条路径:

1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电的供应。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1990—2019年,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能源供给中占比近八成,清洁能源占比很小。因此,各国从能源供给端着手,推动能源供给侧的全面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煤电供应。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减少建筑物碳排放,打造绿色建筑。

3 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

4 减少工业碳排放,发展碳捕获碳储存。

5 减轻农业生产碳排放,加强植树造林。

二 双碳目标给造纸行业带来的挑战

1 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对于需求和产量还在上升过程、能源供给体系中化石能源占80%以上的造纸行业来说,要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造纸工业目前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的热力进行纸浆和纸张生产,外购化石能源占外购能源的80%左右,其中外购电力约占外购能源的20%。生物质能源占比不到全部能源的20%,而欧盟2019年生物质能源比例已达到全部能源的60%,占全部一次能源的53%。在用纸需求仍在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造纸行业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必须进行能源转型,由以煤电为主,向清洁能源、电气化转变。否则,造纸行业将不得不依靠政策性手段来限制产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将是造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多重约束下,造纸产业发展要由“数量主导型”步入“质量效益主导型”的生产模式。转变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增长模式,从而实现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资源—生产—废物利用—资源再生”的良性循环。

2 行业洗牌加速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环保标准、绿色生产等要求的提高将加速造纸企业的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优胜劣汰加速行业洗牌,有条件的大型造纸企业将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率先抢占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部分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因成本问题将逐步丧失竞争力,造纸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市场将不断分化。

3 “低碳壁垒”制约国际贸易

“低碳壁垒”是指进口国以节能减排、保护人类与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为由,通过国内环境立法,公布严格的低碳技术标准,实施繁琐的监测、认证和审批程序,阻止国外高能耗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同类产品的一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措施。“低碳壁垒”包含了实现减排温室气体而影响贸易的各种措施、规章和标准。随着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碳足迹”、“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将对造纸行业的国际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2021年3月10日,欧洲议会在全体会议上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议案,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税,预计将从2023年起开始实行。届时,对于向欧盟出口商品的造纸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如果这些企业无法通过减少碳足迹迅速适应新政,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被其他欧盟企业或其他国家碳效率更高的企业取代。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影响造纸行业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还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水平,影响中国造纸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公司计划在整个业务、供应链及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这种碳中和战略,对造纸企业而言,就是分级传导实现整个造纸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碳中和,从而形成基于碳中和的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和国际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标准更多时候是商品的“质量标签”,决定着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是否具有通行资格。这意味着中国造纸行业要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否则将失去国际标准话语权。

4 碳交易成为企业发展的双刃剑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确定一定时限内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配额或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分配给个体或组织,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确保实际碳排放不超过限定的排放总量。碳交易,被认为是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工具。

通过这种方式,碳排放低的企业就可以通过碳市场将多出来的配额卖给碳排放需求量较高的企业,这样就能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市,启动上线交易。

在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中,共有101家造纸企业的自备电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四川项目数量较多(见图1)。

图1 全国碳市场中造纸企业自备电厂分布情况

面对中国未来40年的低碳发展趋势与要求,生态环境部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把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造纸行业未来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后将面临“碳交易”的“双刃剑”。

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可能会成为制约造纸企业发展的瓶颈或增加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减排约束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在初期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如不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减排,则需在市场上通过购买配额来缓解减排约束,实现履约,这会导致减排成本的增加。此外,企业如未按规定完成履约,还将面临碳处罚。

另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在过去几年的地方试点中,已显现出积极效应。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活动,实现低碳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开发等技术革新,不仅能够降低边际减排成本,而且能够免于长期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成本支出或通过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利。因此,从长远来看,造纸企业在参与碳排放交易以后,通过增加研发投资活动能够得到更大的预期收益,这将促进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创新,开辟绿色发展路径,抢占技术制高点,使企业通过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脱颖而出。

三 造纸行业企业应对措施

纸制品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造纸业也是国家的重要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双碳目标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将是国家发展的主旋律。造纸行业和企业也要尽快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实现行业和企业的跨越发展。

1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工信部已明确,今年将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造纸行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工信部的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从顶层设计,确定行业碳排放达峰目标,提出达峰路径和控制政策,为造纸行业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2 抓住绿色低碳转型重要机遇

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对碳排放总量的控制,会加快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出清造纸行业过剩产能,尽早实现供需平衡,这是造纸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在碳中和目标下,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倒逼造纸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变革,将推动造纸污泥、废纸协同处置废弃物规模化发展,提升替代燃料比例,降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实现协同减排,推动造纸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行业低碳发展大环境下,造纸企业作为减排主体:一方面需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减排,包括协同处置污泥技术、生物质燃料替代技术、碱回收发电技术、节能监控优化和能效管理技术等;另一方面可调整产品及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纸品,延伸产业链,推进新工艺及技术创新,从全产业链角度实现碳中和。

3 利用碳市场机制变现碳资产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2021年是中国碳资产扩张开启元年,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日趋成熟,碳排放权逐渐演化成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碳资产或将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是造纸企业低碳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是企业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履约的首选方式。造纸企业在履约时,除了要通过改善生产技术减少碳排放量,也要积极参与碳交易,通过市场的手段达到减排目标。各种手段相互配合,提高履约效率,降低减排成本,同时实现碳配额的保值增值。

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开发方面,目前造纸行业具备CCER开发潜力的项目类型主要包括废水处理、沼气回收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浆造纸、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适用于造纸企业的CCER项目方法学见表1。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造纸企业,可通过开发CCER项目,形成碳资产并通过碳交易变现。

表1 适用于造纸企业的CCER项目方法学

4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建设

双碳目标将有力倒逼造纸行业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相关技术的深刻变革。对于广大造纸企业来说,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应未雨绸缪,积极布局,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能力建设,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

(1)加强绿色治理能力建设

造纸业作为污染严重的产业,面临环保合规压力。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环境违法企业,也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使造纸企业在国内要面对降碳达峰压力,而且在国际上还将面对因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而可能被征收碳关税的压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对于造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未雨绸缪,尽早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合规的公司绿色治理体系,从容应对国内国际政策变化,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赢得市场先机。

(2)构建绿色供应链

被动转型不如主动转型。造纸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政策契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供应链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造纸企业应通过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提高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弹性。通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强企业绿色供应链竞争力。企业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未来的发展规划、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中,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变成企业的日常行动,在新增投资中加大向绿色项目倾斜力度。

(3)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

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面对大多数造纸企业未建立专门的碳管理部门、专业人才缺失的现状,企业应主动建立节能降碳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机构和管理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培养或引进专业碳管理人才,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碳管理体系,提高能源、低碳管理水平。对于影响碳排放量核算的重要数据,企业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指南要求做好测试与记录统计,制定完备的监测计划。避免由于缺少监测数据、监测方法不符合要求或者数据缺失带来的核算损失。

猜你喜欢
碳达峰能源绿色
碳中和·碳达峰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2:06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 08:45:3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28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 02:58:24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取之不尽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