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锋,刘慧荣
(宁强县天津医院 心内科,陕西 汉中 7244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猝死的主要病因为心律失常,约有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分析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来宁强县天津医院住院治疗的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66±4.20)岁。联合组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84±4.98)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排除标准:凝血障碍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全身感染患者、药物禁忌患者。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实施常规的心电图及血尿常规检查等,并采取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36)治疗。将150 mg的胺碘酮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推治疗,20 ml/次,将剩余剂量静脉滴注体内。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731)治疗,胺碘酮的剂量与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将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与40 ml门冬氨酸钾镁混合静脉滴注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有效率对比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短阵室速减少在90%以上,室性早搏减少在80%以上,持续性室速消失。有效:患者的短阵室速减少60%~90%,室性早搏减少50%~80%。无效: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无减少现象[2]。(2)心功能分级:采用心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治疗后的Ⅰ~Ⅳ级心功能。(3)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32%,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87%,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例(%)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心功能Ⅰ级~Ⅱ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对比 例(%)
统计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房室传导阻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房室传导阻滞对比 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造成脂肪酸大量增加,体内出现低镁、低钾的现象,进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3],患者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症状。因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时应及时消除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
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通过阻断钠钾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延长心肌的动作电位,达到恢复心律及心功能的作用。另外,胺碘酮在作用于心脏交感神经时的选择性高,有利于保护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对患者的心脏收缩具有促进作用,不良反应较少。门冬氨酸钾镁作为调节酸碱及盐类平衡的药物,通过调节心肌细胞镁钾离子浓度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钾离子与镁离子对心脏功能恢复、酶活化的过程及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出现低钾、低镁现象时,会加重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因此,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镁、钾离子浓度,可有效提升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4]。门冬氨酸钾镁极易使钾、镁离子进入心肌细胞,从而提升心肌细胞内镁、钾离子的浓度,达到良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心功能Ⅰ级-Ⅱ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房室传导阻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消除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抗心律失常和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