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植物保护系(31100)吴鉴艳 胡硕丹 张传清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20)胡美华 周佳燕
草莓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浙江均采用大棚设施栽培。虽然草莓是多年生植物,但生产上采用无性繁殖,作为二年生栽培。培育优质壮苗是草莓栽培上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茎基腐病和“空洞病”是草莓苗期的两大病害,也是近年来草莓生产最需要关注的病害,且都与草莓育苗和苗期管理密切相关。草莓苗期的高温高湿天气,为病菌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茎基腐病在发病初期病斑较小,后扩大为深色、凹陷病斑,严重时病斑以上部分发黑、萎蔫、枯死,湿度较高时病部可见橘红色黏质孢子堆。因在育苗期和移栽成活期发病较为严重,又常能分离到炭疽菌属真菌,故常将茎基腐病简称“炭疽病”或俗称“苗期炭疽病”。浙江的草莓炭疽病菌,危害草莓叶片、果实、茎基等部位,主要有果生炭疽、胶孢炭疽、隐秘炭疽和暹罗炭疽四种;引起“苗期炭疽病”的主要为暹罗炭疽和果生炭疽两种;茎基腐烂病则是由炭疽菌、镰刀菌等10余种病原菌复合引起的综合性病害。
图1草莓空洞病症状及病害特征
“空洞病”是近年出现的新病害(图1),草莓植株患“空洞病”后,短缩茎会出现塌陷和空洞,茎部轻轻一掰就易断掉,所以也称为“断头病”。“空洞病”是典型的细菌性病害。草莓生产中常见的灰霉病、白粉病、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都属于真菌性病害。细菌病害在侵染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药剂上都与真菌病害有显著的不同。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根据病害的循环特征来拟定,应达到以下目标:消灭或减少来自越冬(夏)场所的病原菌、阻断病原菌危害的传播途径或阻止(或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循环。
育苗期,茎基腐病和“空洞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草莓母株,其次是育苗土(基质)。移栽后,茎基腐病和“空洞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带“病菌”的草莓苗。因此,把好草莓育苗质量关,培育“无病菌苗”是管理草莓病害的前提和关键。
(1)把好种苗繁育关,培育“无病菌”壮苗选择无病母株育苗。育苗时严格选择母株,避免从发病重的地块留母株,采用无病母株进行分株育苗。育苗基地在无把握时,可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委托检测母株的带病菌情况。
做好育苗地卫生。育苗地的病残体要清理干净,育苗基质不要连续多年使用,尽量减少土壤(或育苗基质)中病菌的滋生、繁殖。
加强病害管理,出苗前用好“送嫁药”。除了要对炭疽菌、镰刀菌等真菌性病原进行综合防控外,对于育苗期有细菌病害出现的设施或地块,要切实加强管理。在草莓苗出售(移栽)前,可使用一次高浓度的送嫁药。
(2)把好种苗购买关,做好移栽前准备购买、种植“无病菌”壮苗。草莓苗带菌是移栽后茎基腐病和“空洞病”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种苗的调运是这两种病害主要的远距离传播方式。所以,草莓苗购买时要选择无病苗,从可靠、可信的渠道购买健康的草莓苗。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病害都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一些看起来“健康”的草莓苗实际上已经被病菌感染。因此,草莓集中种植区,农业部门可组织草莓苗的健康检测,通过核酸检测等技术筛选无病菌壮苗。
做好种植地的田园卫生。浙江草莓产区多有同一大棚设施连年种植草莓的习惯。种植地上一季的植株病残体要清理干净,及时清除草莓病残体并无害化处理。可以利用夏季高温进行高温闷棚、土壤高温杀菌。对于之前苗期病害连续发生严重的田块,可选择棉隆、威百亩进等行土壤消毒,但一定要注意消毒处理的技术要求,土壤消毒要彻底,并注意预防药害。
(3)把好大田种植关,科学精准使用杀菌剂草莓种植要起高垄,尽量采用滴灌,避免串灌和漫灌,以减少病菌的近距离传播。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同时注意杀菌剂的科学、精准使用,并提倡生物-化学协同控制,如将氟啶胺等杀菌剂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等防病促生的生防菌剂联合使用,防病效果会更加明显。
茎基腐病的防控。移栽时可采用杀菌剂浸根,移栽缓苗后采用灌根或喷淋等用药方式,重点处理草莓茎、茎基部及土壤。除了常用的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及吡唑醚菌酯外,推荐氟啶胺与菌剂联合用于茎基腐病的防控。氟啶胺防控引起茎基腐病多种病菌的综合能力更强、持效期更长。
“空洞病”的防控。该病害目前局部发生,要坚持不在病区育苗、不从病区购买草莓苗。对“疑似”发生地块应及早进行确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要注意加强对草莓植株伤口的保护,农事操作形成的伤口是病菌再侵染的主要途径。通过去年在德清、建德两地的试验,初步表明噻唑锌、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等细菌病害的防治药剂,都对草莓“空洞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早期预防和管理,并连续用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