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倩 王帅
【摘要】隨着社会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天的新闻报道不论是从内容上讲,还是从形式上讲,都越来越专业,当然其出发点是为了优化新闻品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服务。然而,这却使得新闻用语的专识性升高,常识性降低,对广大群众的新闻信息认知、理解带来了难度,甚至可能使群众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这就完全背离了新闻工作的初衷。因此,在如今的新闻工作当中,应当注重新闻对常识的把握,通过“返璞归真”使新闻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主体的认知、理解需求。通过阐述新闻工作中常识的本质,分析新闻工作中常识的重要性,最后就新闻工作如何把握与回归常识,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新闻;常识;本质;重要性;回归
一、新闻工作中常识的本质
所谓“常识”,指的是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人们都具有自身的常识认知。不过,常识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它相当于一个“矢量”,根据当前时代、社会的发展,其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定义,再者是在不同的领域、国家和民族当中,常识也会有所差异,不过这并不影响常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1]。
二、新闻工作中常识的重要性
(一)保证新闻符合群众主体的认知、理解需求
新闻工作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如为群众播报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解读新政策、点评时事等,让群众能够随时了解与其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各种信息,或是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学习需求。不论新闻表述形式怎样发展、怎样变化,为群众服务的初衷永远都不能更改,这是新闻事业存在的根本目的[2]。现阶段,新闻用语的专识性明显升高,这就造成了新闻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新闻用语中的一些专业知识,明显超过了常识的范畴,缺少专业了解的群众,对新闻不明就里。只有重新把握和回归常识,确保新闻内容信息均在常识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新闻符合群众主体的认知、理解需求,达到为群众服务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新闻宣传效果。
(二)减少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谬误
“博观约取”“博采众长”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基本素质能力要求,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处理好各个方面的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不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就是说,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其实是有限的,或许只是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足以让他们向群众做好直观、形象的转述和解释即可[3]。倘若为了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科普能力,提高新闻的专识性,就必然会增加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他们需要多方求证专业知识的正确性,以及其出现在新闻当中的合理性等。由于专业知识超出了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常识范畴,所以可能会常常出现谬误,反而损害新闻的权威性。所以,只有重新把握、回归常识,才能减少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谬误,使新闻工作者能够术业有专攻地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这才是保证新闻服务品质的基础。
(三)增强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
为了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精神文化氛围,新闻工作必须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是建立在让群众全面获悉相关信息、了解利害关系的前提下的。试想,如果新闻用语的专识性过高,就肯定会对群众的认知、理解造成障碍,不利于群众全面获悉相关信息、了解利害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难以真正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而且如果群众产生了错误的知识和理解的话,就有可能起到反作用[4]。为此,如今的新闻用语应当把握和回归常识,在群众的认知、理解能力范围内,对他们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增强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矫正新媒体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新闻媒体在技术、理念上的种种创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能够以群众为中心,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但与此同时需要认识到,新媒体的出现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一些新媒体为了博取眼球,明显地使用误导标题,在内容上也是粗制滥造,有些甚至明显违反常识,这对群众的认知和社会舆论造成了很大的误导,阻碍了新闻媒体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5]。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新闻工作就必须回归常识,保证新闻从标题到内容,都具有最基本的常识基础,矫正新媒体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和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新闻工作如何把握与回归常识
(一)把握与回归新闻工作的理论常识
新闻工作是具有理论基础的,从新闻定义、新闻本源、新闻价值、新闻生产到新闻选择,都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虽然如今的媒体技术发达,新媒体、融媒体重新洗牌了媒体市场,但是传统的新闻工作理论是同样具有生命力和解释力的,同样应当作为如今新闻工作的基本指导。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些都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常识。再者,为了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新闻可以“讲故事”,但是新闻却不能被篡改成“文学故事”,这同样是新闻工作理论的基本常识。
(二)把握与回归新闻工作的伦理常识
在任何行业中,都有一定的伦理常识,这是对行业本身的一种基本规范。就新闻传播行业来讲,其伦理包括从事采访、报道、编辑、出版、播放、经营、管理等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责任不仅在于要关心事件该如何真实地传播、事件是否具备新闻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其新闻传播行为本身及其传播内容是否符合道德。一个成熟的具有职业责任感的新闻从业者,在对事件进行选择的时候,除新闻价值之外,新闻传播伦理应该也须是予以考量的同等重要的因素。对于有较高新闻性但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理应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应跟风传播。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不论是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新媒体或融媒体平台,其都必须把握与回归新闻工作的伦理常识,自觉遵守一切的新闻传播行业规范和道德。
(三)把握與回归新闻工作的营销常识
如今的媒体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因此新闻工作确实有必要引入市场营销学,对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营销,这样才能扩大自身在媒体市场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实现更好的发展。营销传播是实现营销和品牌发展的基本要素,无论营销传播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依赖信息交流进行。作为汇聚信息的载体,利用媒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进行营销传播是企业经常采用的方式。对企业营销传播者而言,重视“流量、点击率、关注度、眼球效应”等这些与营销传播相关的指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对新媒体新闻从业者而言,却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新媒体营销传播常识,培养一定的营销传播辨识力,时刻警惕某些新闻传播成为变相的营销传播,避免主动或被动成为相关企业进行媒体营销传播的免费工具和渠道。
(四)把握与回归新闻工作的技能常识
新闻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因此需要讲究技能常识。毫无逻辑、规范和技术技巧地从事新闻工作,只会导致新闻的品质下降,脱离新闻的本真,对受众造成误导,引起受众的反感。以新闻采访为例,在新闻采访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在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的时候,要从常识层面进行新闻采访提问,这样才能获得常识性的信息。在新闻工作者的眼中,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各个领域、各个职业千差万别,其背后的机理更是复杂而隐晦,由于自身的职业素养使然,或许新闻工作者对相关的信息较为熟悉和了解,能够洞悉其背后所蕴含的专业性知识,但是这个时候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装无知”。因为新闻采访不是为新闻工作者自身服务的,是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其必须站在群众的角度,提出群众所需要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相当的基础,甚至对于专业领域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却是新闻把握与回归常识的关键[6]。
参考文献:
[1]张梅.生活世界、实践与结构:《做新闻》中现象学社会学的内在理路与路径局限[J].新闻记者,2020(4):46-59.
[2]李彬,李飞.新中国新闻学知识图谱:从人民新闻学到中国新闻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46-57.
[3]李玮,沈玉莲.新闻何以为“假”?——兼论符合论、融贯论与社群真知论之于新闻证伪的作用机理[J].新闻界,2019(7):16-24.
[4]张新新.知识服务向何处去:新闻出版业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分析[J].出版与印刷,2019(1):1-5.
[5]王维佳.新时代的知识挑战: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的几个历史性问题[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1):6-13.
[6]常江,何仁亿,迈克尔·舒德森.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历史、常识祛魅与非中心化[J].新闻界,2018(1):12-17.
(作者单位:弓倩,贵州日报报刊社;王帅,贵州广播电视台)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