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温州市铁投集团”)成立于2011年4月,是承担温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程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及沿线资源开发“五位一体”建设的AAA资信等级国资企业。
成立以来,温州市铁投集团紧紧围绕温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坚持“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智慧化”发展战略,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作风”的企业精神,积极践行“幸福轨道,链接温州新未来”的企业使命担当,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发展经营性板块,做大做强辅助产业,努力将温州铁路与轨道交通打造成为“民生线、幸福线、安全线、风景线、致富线”。
轨道交通建设助力温州城市发展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山水分隔、土地稀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加之民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高,块状经济、城镇组团特征明显。为构建紧凑集约、资源要素配置合理的城市格局,打造温州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根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提出的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城市空间格局,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温州制定了“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S线+城区地铁M线”四层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的铁路与轨道交通体系。
2010年11月,温州启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先后完成《温州市域铁路网规划》和《温州城市轨道交通网》,最终形成《温州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市域鐵路6条,线路总长约361公里。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省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2012—2018年)》,同意温州组织实施一期工程,线路总长140.7公里,总投资约432.3亿元。3条市域系统S线串联各大交通枢纽和城市组团,构建市域骨干客运系统,形成“环大罗山”1小时市域交通圈,辐射带动卫星城镇群和组团发展。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2016年12月31日,S2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S3线与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一期工程共建段已开工建设。
“先行先试”上升为“国家示范”
温州轨道交通S1线是全国首条制式模式创新的轨道交通线路,在多个方面被赋予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9月,S1线被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家铁路局与省政府签订《协同推进市域(郊)铁路示范项目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要求温州在规划建设、装备应用、标准体系、投融资改革、运营管理等五大方面,示范引领全国市域铁路发展;2017年7月,S1线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列为全国首批新建市域铁路的试点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温州市铁投集团坚持“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智慧化”发展战略,以“TOD”开发模式为导向,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原则,实施差异化、协作化发展,构建市区一体化、瓯江两岸同城化,乐清、瑞安等县(市、区)与市区相向融合的发展模式。
同时,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轨道交通产业培育发展规划,温州市铁投集团深化与中国中车、浙大网新、中兴通讯等行业龙头单位合资合作,在市域动车组、通信技术、信号技术、同相供电等四大方面创新应用,积极打造生产、运营、维保、智慧一体化轨道交通产业链。
“企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温州市域铁路模式是国内轨道交通创新制式,国内同行业无成熟标准体系。为此,温州市铁投集团联合参建单位及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单位,开展大量专题研究,编制形成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三个层级的市域铁路标准体系。
温州市铁投集团主导参与编制的轨道交通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等,已在全国正式实施推行。其中,《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于2018年10月8日由浙江省住建厅正式发布,并在2019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技术规范》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发布。
“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持续发力、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温州市铁投集团围绕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布局,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衔接浙江省“四大建设”,坚持“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智慧化”发展理念,以“实施超千亿投资项目建设千亿级国资集团”目标为引领,以TOD综合开发为引擎,以智慧化建设为支撑,实现温州轨道交通高质量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