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永红
[摘要]在我国,审计监督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内涵表现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经济权力运行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要求强化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政治范畴下开展审计监督,在业务属性中彰显政治属性,在监督体系贯通融合中凸显政治属性,夯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根基。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监督 政治属性 逻辑定位 实践要求
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
的领导,对审计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审计的政治属性不断凸显。针对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研究,是近年审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审计的政治属性进行研究上。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高校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发挥着监督和制约作用,是高校治理的基石和保障,那么,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是否具有政治属性?其政治属性内涵是什么?如何凸显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探究。
一、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逻辑定位
(一)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内涵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审计自诞生以来就作为权力分工和制衡的重要一环,审计监督以制约权力、规范权力为己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一要求赋予了审计监督鲜明的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和根本价值指向,是审计的内在本性和精神品格,是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引领和根本保证。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没有单纯的业务,也没有单纯的政治,任何党政机关的业务工作都是政治工作,都有政治要求。党中央的要求和一些学者的这些论述,表明我国审计监督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布鲁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高等教育存在两种主要高等教育哲学,一种是“认识论”,一种是“政治论”,在政治论方面,他指出,所有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都把教育作为政治的分支来看待,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近年来,《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全面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部审计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环境,审计工作表面是在审高校经济活动、高校规划发展、高校经济决策、高校经费开支,实质上是在审党性观念、担当履职、廉洁自律等,围绕公共权力运行而开展审计监督,高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多在经济领域,但根源还是在高校管党治党和权力运行方面,因此,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也具有政治属性。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在这一特殊领域有自身的特色,需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大学结合起来,需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任结合起来,其政治属性与高校的政治定位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高校党组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上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内涵表现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经济权力运行上保障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
(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辨析
在明晰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内涵之后,需辨析其政治属性与其他属性的关系,从国家审计的属性谈起。国家审计监督具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国家审计是党领导下的专门经济监督力量,具有经济属性;国家审计是经济监督但要服务于政治监督,政治属性源于经济属性,是新时代国家审计的首要属性;国家审计涉及社会层面,指导监管社会审计,发挥审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作用,具有社会属性。
与国家审计相比,高校审计监督为内部审计监督,本质是对高校经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文化主体,也是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统一体,党的领导和科学文化的传承传播,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两个关键,因此,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具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和手段,是业务属性和永恒主题,但最终服务于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发挥文化属性的方向;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处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之中,文化环境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独特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特色之一,有助于在高等教育审计环境下保障高校職能作用的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通过经济属性发挥作用,并与经济属性相辅相成,然而由于高校处于多元文化交汇地,在教育规律下开展学术自由探索,这势必会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文化属性抑制或淡化政治属性的发挥。
二、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实践要求
进入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性质和职能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旨在进一步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明晰学校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职能,拓展学校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规定增加了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和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审计,这对高校发挥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提供了实践空间。
(一)强化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既体现在审计中,也体现在高校中。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最大优势。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理论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意志和方针,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审计监督工作方向正确。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因此,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
坚持党的领导既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又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根本政治原则。为加强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中制约审计监督效果的机制性和制度性问题,高校要及时成立审计委员会,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机制,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在组织保证和制度安排上保障高校党委对审计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导向,从而对高校内部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规范高校权力运行,强化高校政治执行力的审计监督,保障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保障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在政治范畴下开展审计监督
审计是政治范畴的制度安排,审计监督权的行使就是体现政治权力的过程。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政治属性是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立足点。树牢政治意识,牢记政治使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提建议,从政治视角入手探究背后的经济问题,夯实有效监督的政治基础。审计监督事关高校的内涵式长足发展,对于促进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校权力规范运行、促进高校反腐倡廉意义重大,主动自觉地在政治范畴下开展审计工作,充分体现审计人员的政治思维和政治眼光,是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政治能力的体现与检验。有力彰显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是发挥好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服务好高校治理的根本前提。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唯有在高校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的问题上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走,永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政治本色,凸显高校内部审计的政治属性,才能保障高校的健康发展。
在政治范畴下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着力凸显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首先,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监督制度的健全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审计监督开展情况,结合党的纪律要求,通过对制度建设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强化制度建设的实用性、保障性和惩戒性,充分发挥其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其次,审计监督可以通过开展高校内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力,有效推进高校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后,将审计监督结果作为高校党内组织生活和考察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依据,审计情况已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在业务属性中彰显政治属性
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责是经济监督,但又不局限于经济,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权力规范运行同样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审计监督必须在经济体检中彰显政治体检,只有跳出经济看经济、用政治视角审视经济问题,才能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发挥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打牢坚实的政治基础。业务离不开政治,高校内部审计应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审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监督为主题,锚定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正确行使职责,把政治属性与业务属性、政治功能与业务功能融为一体,在学校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业务属性与政治属性相融合,在业务属性中彰显政治属性。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可作为固定席位列席校长办公会,对高校管理和决策中重要事项发表意见,促进高校权力决策规范运行。二是高校将政治标准融入学校审计规章制度建设中,以政治视角加大对重要部门岗位的制约监督。三是内部审计针对高校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实施审计监督时,可借助国家审计的做法,保障重大政策在高校的落实,以此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
(四)在监督体系贯通融合中凸显政治属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高校内部审计要发挥审计监督的协同性,将专业的审计监督与高校整个监督体系贯通融合。
最常见的是,审计监督和党内监督融会贯通,两种监督在各自的领域有独特优势,推动两者贯通协调,在技术、手段、线索和依据等方面相互支撑,就能形成监督合力,彰显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把审计监督与高校纪律监督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主动适应和服从党内监督新要求,在自觉履行配合党内监督中凸显政治属性;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要与巡察监督相结合,以“巡察+审计”双推进显现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即加强监督资源统筹整合,建立巡察与审计左右联动监督网,充分发挥审计“业务体检”的专业优势与巡察“政治体检”的权威性优势,从中体现和发挥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还可以同教代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保障审计监督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师生利益为宗旨,保障民主价值的依归,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在协同监督中,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并不是要高校内部审计从政治上直接监督,而是要处理好发挥政治属性与独立审计的关系,防止本末倒置,审计监督要坚守经济监督,准确把握审计监督边界,到位不越位,在协同中找准坐标和方位,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不迷失自我特色。
(五)夯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根基
夯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根基,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审计队伍建设的“根”与“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以政治能力建设为统领,自觉将政治能力建设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始终在政治建设方面作标杆,自觉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在思想上增强政治意识,在履职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能力,要求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论述,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实落细。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将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转化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践,推动审计业务与党建相结合,实现以政治素质带动业务素质提升,以党建引领审计业务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旺洪.强化审计政治属性,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0(1):4-6
[2]孙宝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1(1):11-13
[3]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