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能促使患者的康复,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都较高。有研究显示[1],康复治疗能减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较佳方式,因此社区康复治疗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研究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0.31±1.88)岁。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0.20±1.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常规随访,不进行康复治疗,随访内容包括监督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训练及控制自身心情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社区康复方法。社区康复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指导患者患侧肢体的体位摆放,使患者患侧进行被动的活动,保证患者关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活动,指导患者健侧进行主动的运动,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腰腹肌功能等,对患者在床上翻身和坐卧的体位转换进行训练,预防尿路感染、压疮、下肢静脉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2)中期:训练患者肩部、肘部、腕关节的各个方向活动,锻炼患者的肩胛带和髋膝关节的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让患者保持坐位,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支撑训练,进行小范围的屈伸肘关节、手背推动物品、前臂使用旋转的方式压橡皮泥,让患者患侧下肢进行伸屈活动、屈髋活动及健侧的下肢训练等,让患者保持站立,进行下肢负重、躯干控制、站立平衡等相关的锻炼。(2)后期:在中期的训练上进行巩固练习,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运用,增强手指的精细动作练习,并进行侧方的行走训练,对患者步态进行锻炼改善,使用辅助的器具强化患者训练,从而使得患者可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改良版的Barthel指数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判断,对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5个月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Barthel评分和F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猝然,不省人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存活率显著提高,但还是不少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失常、语言障碍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一定压力。想要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社区的康复治疗得到了学者的认可。社区康复治疗把对促进患者恢复的治疗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让患者出院后也能继续进行规范科学化的康复锻炼,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另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出院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对功能恢复的满意度较高,如果患者实施康复锻炼较晚或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异常强化的运动模式过早发生、患者神经系统重塑缓慢,从而会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增加功能重塑的难度。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和FCA评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航,王爱红,李丹丹,等.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20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