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育教育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探讨 ①

2021-09-08 10:49庄益君
物理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乐音乐器美育

庄益君

(江苏省江阴市礼延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431)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苏科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物理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制作、调查等方式丰富直接经验,提升核心素养,呈现出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不仅要加强美育课程,还要在各类课程中有机渗透美育教育。本文以“声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将美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以美启真”的教育功能。

1 发现美:为美育架构活动主题

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发现美的情境和主题至关重要。“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达成以下目标:(1) 物理观念: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2) 科学探究:会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响度、音调、音色的影响因素;(3)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够利用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自制美妙的乐器。“声现象”与音乐密切相关,用音乐作为情境和主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让音乐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就不仅要让学生听音乐,更重要的是做音乐,做自己喜欢的音乐。为此,我们设置“奇思妙想的音乐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音乐会”是学生自己设计并呈现的乐器组合,是学生音乐审美的具体体现,实体了跨学科的渗透,发现艺术之美;“奇思妙想”是学生站在美的高度,挖掘并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美的个性化呈现,展现理性之美。

“奇思妙想的音乐会”作为“声现象”单元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实现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声现象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科学美,在自制作品、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实践应用、创新迁移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从而逐步养成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2 体验美:为美育开拓立体通道

“奇思妙想的音乐会”以“音乐的产生-传播-欣赏”为主线,以追求更美的听觉效果为目标,小组合作,从三个阶段经历体验美的过程:(1) 前期活动:搜集资料、制定方案;(2) 中期活动:合作探究、制作乐器;(3) 后期活动:调试改进、现场演奏。前期、中期活动主要是在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为后期演绎科学和艺术相逢之美奠定基础。

2.1 自编音乐操,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课堂的精彩源于遇见有趣的灵魂,凭借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课堂是有学科特色的课堂,若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学科元素,渗透迁移、创新教育,可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育价值、趣味。

“奇思妙想的音乐会”以如下的方式开始:全体学生手拍课桌、自编音乐操,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跳着踢踏舞的老师上场。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低错落的节奏出现在物理课堂中,学生不由得充满疑惑:这是物理课还是音乐课?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貌似在玩耍,其实是在科学课中感受和创造音乐之美。

2.2 自嗨实验,看见音乐的跳跃美

美学家米夏艾立斯认为:音乐是激情的语言。以《野蜂飞舞》为背景,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回顾“声音产生的条件”,借助两个自制教具感受音乐的跳动美。

自嗨实验1:万绿丛中,蜂飞蝶舞

实验目的:利用光的反射放大橡皮膜的振动。

实验步骤:将音箱放在圆柱形塑料桶内,桶口用橡皮薄膜封住,在薄膜中央固定一块小而薄的平面镜,在铁架台上固定激光笔,将红色激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会有光斑呈现在白墙上,另外用弥散状的绿色激光直接打在墙上,现场情景交融。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图1),伴随着《野蜂飞舞》的音乐,看到墙上的光斑随声而动,万绿丛中,蜂飞蝶舞,产生美轮美奂的视听感觉。

图1

自嗨实验2:白云朦胧,琴弦跳跃

实验目的:利用视频特效,将琴弦的振动转化、放大显示到大屏幕上。

实验步骤:将手机放在吉他的共鸣箱的圆孔内,对着白云不断调整角度,拍摄琴弦的振动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图2),看到颇有韵味的波形,那种震撼、美妙的画面令人陶醉,引发思索。

图2

两个自嗨实验用“万绿、白云”的静衬托“蜂蝶、琴弦”的动,动静结合,交融视听美,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和艺术的相逢之美。

2.3 自制乐器,演绎音乐的艺术美

(1) 自制二胡

如图3所示,学生用易拉罐、铁丝、铁管、旧弓等制作了二胡,在调试过程中要对音窗、琴弦等进行调整,再借助手机调音软件进行调音,直到自制二胡能演奏出丰富的乐音。

图3

(2) 自制古筝

如图4所示,自制古筝所选用的材料是木板、木块、尼龙绳、木盒、胶水等,在制作过程中,甲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图纸;乙同学根据图纸,利用家中装潢工具,将图纸上的模型制作成实物;丙同学进行调音测试,并改进器材装配;丁同学用古筝演奏,一曲《茉莉花》带来听觉盛宴。

图4

图5

(3) 自制管乐器

自来水管、胡萝卜、玻璃容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但要将其做成水管笛、胡萝卜笛(图5)、玻璃埙等管乐器可不简单。这些管乐器的打孔个数、直径、间距需要一次次的反复调试,直到能够演奏出悦耳的声音。玻璃埙除以上难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玻璃上打孔。学生和家长通过用酒精喷灯烧烤等方式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后发现还是用钻头钻出的孔较为理想。

(4) 自制打击乐器

管风铃、水瓶琴都是学生自制的打击乐器,制作管风铃需要借助工程学知识,学生按不同长度截八根铁管,这个过程需要先截出音调最高的那根,然后根据调音软件并按工程学原理,截出其他7个管。水瓶琴的调音过程较为简单,但该乐器最大的难点就是要选取基本一致的8只杯子。

这些乐器制作完成后要进行演奏,先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物理原理,改变音调、响度、音色,辨别乐音和噪声,再要让这些乐器除了能发出各自的特色音外,还要能进行合奏。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阶段学生合奏了一曲《鸿雁》,给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美的听觉盛宴(图6)。

图6

2.4 借助示波软件,欣赏乐音的波形美

下载示波软件,进行以下活动。

对比1:发声响度不同,观察波形的振幅大小不同;

对比2:发声音调不同,观察波形的疏密不同;

对比3:让音叉和乐器发声,波形的形状不同。

利用示波软件显示乐音的波形。结合图像方法,让学生重温“声音的产生”和“乐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等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迁移能力,也为“奇思妙想的音乐会”增加了科学元素,体现科技之美。

3 创造美:为美育提供审美场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凸显了物理与技术、艺术、工程的综合,不仅让学生用自制乐器各自演奏,还尝试合奏了一曲《鸿雁》,既检验了这些乐器的功效,更完美地演绎了团队合作之美。

本节课的评价也是多元的,用多种自制乐器合奏高难度的《鸿雁》进行表现性评价,利用评价传播美、创造美。学生在质疑、评价、合作、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物理课堂为美育提供了审美场域。

4 结语

李政道说过:“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美的创造力,共同的追求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美育既是一种教育形式,又是一种教育观念,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实现“以美启真”价值的同时,起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乐音乐器美育
学乐器
如何区分乐音和噪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学生展现心灵乐音的舞台
乐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用心聆听学会区分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乐音时—频综合分析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