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 朱少华
理解诗歌形象,可以从感受意象开始。意象虽然即诗中的人物形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多地是用来泛指诗中人物所写出来的景、物,它们都包含着创造性地表现出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诗人自己抒情言志的依据,是诗人自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
我先通过引导大家针对性地分析古诗词曲常见意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并对其中的几个具有深刻现实价值的素材,比如折柳表示惜别,梅子代表高洁,松树代表坚贞,月亮则代表思乡等。当我们的学生清楚地明晰“象”所具有代表的“意”后,就在读诗时有意识地寻找出相关的意象,作者的感情基调也就很容易把握了。例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用梅花来比喻自己的悲惨遭遇和自己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学生在明晰意象“梅”代表高洁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又如,杜甫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烽火、家书、落日、秋风等,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风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善于选用厚重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内涵丰富,新奇独特,以此来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由此可见,明晰意象对把握诗歌感情和确定基调起了重要作用。
借助意象了解诗歌写什么后,诗歌的大概基调就出来了。根据基调进行朗读是诗词教学的关键点,这也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意境,提高诗歌欣赏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到从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应该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学生们来进行一些有教育目的的古诗词背诵。为了使诵读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我要求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仿佛能看得见的形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的感觉。课堂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后思考:“这首诗(词)要读出怎样的语调?”或者探究:“这首诗(词)应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进一步个性化理解诗词含义。
多次朗读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诗中意象,按照自己的思维创造性描述诗词内容,再现诗词的画面,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怀或诗词中的形象。讲授《望江南》这首词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了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 _”或者以“从句(词)中,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的一种句式,创造性地描述了词的内容,体会了一个人物的思想。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展开出丰富多彩的想法,描述词的内容,从中体会到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体会古诗的思想是真正读懂古诗的标志。通过朗读想象我们知道诗歌“写什么”后,还要知道“为什么写”,也就是把握作者写诗的感情。而古诗中的诗眼,一般是其全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由此可见,诗眼在这首诗中的地位很大,所谓一个字妥帖,满篇生色,全文皆活。含有诗意的句子往往是最能体现作品内蕴和表达技巧的。因此,抓住了诗的眼睛,也就把握住了这部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一般很容易从诗句中找到像思、愁、恨、孤之类的字眼,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中诗人主要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愁。所以,全诗的诗眼应该是酒入愁肠的“愁”字。再比如教学《江雪》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蓑翁,独钓寒江雪。”引导学生寻找此诗的“眼睛”是“孤”。它既蕴涵了诗人当时所要描述的意境,也反映了这位诗人当时心境。结合此首古诗的意象和想像,学生们亲切地看到了这么一幅孤独的画面:在一片人鸟绝迹,冰天雪地的寂静寂寞环境里,诗人于自己的船头孤独地钓鱼。而他却不惧严寒,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则表现出清高的风范。
明确了诗歌“写什么”以及“为什么写”,最后就是“怎样写”了。也就是引导学生知道该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诗词中的写作方式和手法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采取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写作方法多种多样,既可能包括各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可能包括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对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把握诗词在文本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辨识诗歌中所需要使用的各种修辞方式、表达手段、表现形式或其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美学和艺术效果,评价其对于表现一个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教学中,我先把诗歌写作手法中涉及到的主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一一列出,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诗词中有各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清照的《武陵春》等;有一些对比衬托的绘画手法,如王维的《鸟鸣涧》等;有人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有一些托物言志的绘画手法,如陆游的《咏梅》》等。诗词中的表达手法不止这些,一首诗词中可能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所以在教学中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来体会,说出他们的个性理解。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一首诗分析下来,就变成了一道简单的填空题:本诗/本句运用了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感情。不要限制学生的答案,只要不犯常识性的错误,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理解。这样下来,学生们都能感觉诗歌鉴赏还是很简单的,信心增强了,也就愿意下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