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志
10 月29 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俗称“中风”,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秋冬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高进喜提醒说,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有低龄化趋势,平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检查。
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或许还会持续走高。临床上,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是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
该病因发病急,症状呈现多样化,病情变化迅速,故名中风、卒中。脑卒中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死亡率很高。更为严重的是,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残疾者占40%以上。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像这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由于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造成极大危害。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生活中,健康的饮食、戒烟戒酒、适量的运动可以很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卒中是急性病,越早就诊效果越好。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溶栓和介入取栓,都有时间限制,只有在刚发病几小时内进行才有效,耽误的时间一长,患者脑细胞已经坏死,再治疗也很难有好的效果。
临床上,突发脑卒中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的3 小时内进行溶栓,如果超过3 个小时以上,患者就可能出现相应面瘫、失语、肢体偏瘫等症状。有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 小时内被送到医院。
很多人都觉得脑卒中来得突然,没法预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这些症状就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因为预警信号往往只出现几分钟,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比如有人突然一侧身体麻木或无力,说话大舌头,突然一只眼睛甚至双眼视物不清或有黑矇双影,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突然眩晕,突然剧烈头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等。
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判断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用通俗的中文来表达即“言语含糊没笑脸,胳膊不抬奔医院”。让患者呲一呲牙,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让患者双臂平举,观察双臂是否能举到同一高度,观察是否出现无力、垂落的情况;让患者试着说一句完整话,背一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观察能否按逻辑正确表达、有无口齿不清。当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拨打120 求助或是记下发作时间,立刻送医院。
卒中抢救重在快!然而,国内外在脑卒中抢救时间上,却相差大约两倍。如果出现可疑卒中症状,建议不要通过私家车等途径就诊,而应拨打急救电话,通过救护车转运到合适的医院。
入院前,在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同时,也可以就地救护。应使患者仰卧位,头肩部垫高,呈头高脚低位,以减少头部血管的压力;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呛咳,或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等待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尽可能地安抚患者,以免情绪紧张升高血压,加重病情。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大口喘气,此时家属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则会导致其嘴部闭合,影响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如果自己吃药或家人强行喂药,很容易使药和水呛入肺里,不仅会引发呼吸问题,还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极为危险。
另外,多数卒中患者的家属将关注点集中在肢体功能障碍上,如瘫痪、残疾等,对认知功能障碍却知之甚少,存在认识严重不足的现象。如果卒中后患者情感淡漠、情商智商降低,甚至发生痴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秋冬季节,脑卒中随着年龄增加风险会明显加大,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范,不要做任何超越自己体力和精力所能负担的事情。定期做好相关检查,当前医院对血管病变的检查手段比较多,如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CT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等。
生活中,饮食要适当,鼓励限钠、补钙、补钾的饮食,应戒烟戒酒,在主食上注意粗细搭配,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每日食用蔬菜400 克以上和水果200 克以上。摄入充足的水分,不仅可以保证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摄入适量的油脂。
平时注意防寒保暖,提倡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旅游。避免搬运重物及用力屏气。即便是参加体育锻炼,也不要做剧烈运动和超量活动。老年人如果半夜起床小解、白天接电话或抬头视物、低头系鞋带以及做日常家务时,动作一定要慢些,体位变化也不可过于迅速。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年轻人有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因运动过少导致肥胖,这些都是引发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重视,脑卒中很多时候会突然来袭,这与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有关。对于年轻人来讲,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并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专家简介
高进喜,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5 年,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及神经功能性疾病与脊髓疾病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帕金森病、小儿脑瘫、痉挛性斜颈、顽固性疼痛的外科治疗,以及脑功能区肿瘤的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下手术切除等功能神经外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