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第二部分 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入则无法家拂士/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
D.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來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B.寻病终/寻向所志
C.便得一山/得其船
D.屋舍俨然/怡然自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结合选文,概括陶渊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让人向往的原因。
(三)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2)湮于沙上(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奉命于危难之间
B.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故逐之/故君子有不战
D.忠之属也/属引凄异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