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40年代后期,河北解放区大范围的蝗患连年出现。地形、土壤、温度、蝗虫的生理特性以及战争等因素为灾害频发提供了自然和社会环境。蝗灾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解放战争期间的军需民食。解放区军民为了解决蝗患,投入大批干部群众进行灭蝗斗争,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基层共产党员起到了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亲密融洽的军民关系成为有效的社会动员的保障条件。实际组织过程中,建立灭蝗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治蝗,便于确定责任人、统一力量、明确分工;建立联防制度,利于掌握蝗情、互通情报,制定合理防治方案;基层党员积极宣教,他们在捕蝗过程中敢为人先的行为,扩大了群众基础,感化了消极应对的群众,成为动员工作的助推力。应对蝗灾的措施及解决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促使中共基层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积累了社会动员经验,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根治蝗患。
[关键词]蝗患;治理;基层组织;启示
[作者简介]邵红梅(1983-),女,汉族,河北隆尧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课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科研立项课题“1940年代后期京津冀地区蝗灾及社会应对研究”(2020LS07)。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碼]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8-0010-02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河北省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当时的社会因素,造成这一时期蝗患连年出现。解放区军民为了解决蝗患,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军需民食,投入大批干部群众进行灭蝗斗争。治理蝗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须有周密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否则难有成效。因此,捕蝗过程中对群众的组织和发动则是对基层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考验。解放区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各级灭蝗机构,抽调大批干部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妇女干部的表率作用,并制定奖励政策激发群众捕蝗热情,展开了群众性的灭蝗运动。
一、成立各级捕蝗组织,建立联防制度。解放区为了有组织、有秩序、更迅速地捕灭蝗灾,建立了各级捕蝗委员会,设立扑打指挥部,统一力量,专门领导,明确逐级负责制。各指挥部之间建立联防制度,互通情报。各级干部亲自参加领导,带头到重灾区去,县区指挥部除留几人负责指挥协调力量和上下联系外,其他干部均要深入到村,进行宣传、组织、检查与领导。正如冀中地委捕蝗指示中所说:“捕灭虫灾是当前重要任务,干部要深入的检查督促,任务完成的好坏是测量干部为人民服务好坏的标准,全体党员不仅要自己积极打,更要组织群众行动起来。”①
通过建立捕蝗组织、设立联防制度,便于指挥部掌握蝗情,及时制定防治计划,并能对参与人员合理编组,有序安排,有利于开展工作、提高效率。在捕蝗组织的周密领导和正确指挥下,捕蝗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冀南三专区在1949年的捕蝗战斗中,村、区、县统一掌握情况,及时汇报、每天联络,发现大批蝗蝻即组织大会战。各县领导提高重视,事先实地了解情况,明确责任,积极组织力量,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宣传蝗害实例,克服群众顾虑,全面开展群众性的捕蝗运动,捕蝗工作成效显著。
二、基层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战争不断、自然灾难频仍的年代,群众对各种新的政策和做法充满疑虑,这需要基层党员和干部加强宣传,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蝗灾发生后,各级干部身体力行宣传并带动群众捕蝗,使解放区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永年八区发生蝗蝻后,“县委会李部长亲自下地检查,并火速和政府干部商讨,除动员该区群众参加捕蝗外,又从一、二、三、七区抽调群众支援,共组织群众13000人,一晌就将该区蝗蝻全部消灭。四区干部群众4481人,一天内就将本区1771亩地里的蝗蝻彻底消灭”。②临漳六区香菜村发现蝗蝻后,干部带领群众迅速进行扑打。县长郑孟时、六区区委书记赵耀光到该村查看并亲自帮助群众挖沟捕蝗。群众都高兴的说:“县长晚上开会,白天跑腿,还帮助咱挖沟,真是不辞劳苦,咱们要努力干啊!”③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检查灾情,身先士卒,积极应对,有效激发了群众捕蝗的积极性。“蠡县西五夫村青年团干部王小苗,带动群众52人,积极投入捕蝗工作。儿童团长郭春常,集合了35名学生,分头挨户去动员群众。饶阳北善村17个党员干部,分为11组带领150人积极扑打。”④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对群众起了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农村,党员干部多被群众视为先进人物,在群众中有较高的权威和独有的话语权,能够调动广泛的力量参与到捕蝗行动中。他们对农村现实情况、农民心理比较了解,在做动员工作时懂得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打消群众心中的疑虑。他们的身体力行更是动员的催化剂,带动群众积极参加捕蝗。所以,基层党员干部在宣传捕蝗政策、动员群众参与行动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妇女劳动力较多,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妇女干部的带头作用,充分动员广大妇女参加捕蝗工作。妇女干部逐户登记,根据农村妇女的家庭角色和任务,将妇女按名编组,组织姊妹团,通过姊妹团影响与动员广大妇女,并想办法解决村内广大妇女的实际困难,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妇女干部在带动妇女参加捕蝗工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妇女干部的积极带动下,临漳六区30多顷地的蝗蝻,6天就全部消灭。为了激励广大妇女的捕蝗热情,捕蝗结束后评选模范予以表彰,妇委会主任王清香和妇女王贵香等,光荣的当选了捕蝗模范。”⑤因为有了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领导,尤其是妇女干部发挥自身的优势,广泛动员广大妇女加入捕蝗队伍,使得捕蝗工作卓有成效。
三、制定纪律,赏罚分明,激发群众的捕蝗热情。在捕蝗战斗中,解放区制定了捕蝗纪律,以便规范群众捕蝗行动中的行为,号召群众自觉遵守,做到赏罚严明。对积极分子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对无故不参加的干部群众及破坏捕蝗的人,区分轻重给予处分。各地在开展捕蝗的过程中,无论干部群众,扑蝗积极者应赏,消极者应罚。⑥奖赏的手段有:当众鼓励、表扬、发奖状、物质奖励等;惩罚以批评教育为主,对于蓄意破坏捕蝗工作者,要给予严惩。在捕蝗运动中开展竞赛,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人们在捕蝗数量和灭蝗面积方面展开比拼,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永年在动员群众捕蝗时宣布物质奖励措施,“捕1斤蝗虫奖1斤米,使得群众乐意参加捕蝗。据统计参加捕蝗人数共计3103人,捉蝗约2430斤,每斤大约有395个蝗虫,共灭蝗約为959800个”⑦,激发了群众捕蝗积极性。同时,永年县制作了三面捕蝗模范旗,开展干部群众立功夺旗运动,在实际工作中成效明显。“二区本来分配动员1500人,结果干部超额完成任务,动员了3000人,大大增强了捕蝗力量。”⑧永年县在治蝗过程中实行奖励政策,激起了群众的捕蝗热情,并使群众在实践中得到深刻认识,总结了捕蝗经验。“深县七区18个村庄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有‘捕蝗模范村,在捕蝗时开展夺旗竞赛,每天由各村集体评议一次。这激励了孟家村95%的群众加入到捕蝗工作,他们白天捕蝗,晚上和晌午征收,获得表扬并被授予锦旗,夺旗后他们不自满,还在村中开展队与队间的夺旗竞赛。”⑨“邯郸四区东邢台村,充分利用广播筒和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及时表扬县级模范,促进群众捕蝗热情的提高。”⑩永年、深县、邯郸等区县实行的精神奖励方法,号准群众争当先进的“脉”,在相互熟悉的群体中开展灭蝗竞争,有效实现了捕蝗的动员工作,从各村的灭蝗数量和动员人数上,可以看出奖励措施的成效。
捕蝗过程中实行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方法,激发了人们的捕蝗情绪,使劳动竞赛充分发挥作用,给乏味而单调的体力劳动增添了不少乐趣。群众在消灭蝗虫的同时,形成了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增强了集体的团结意识和凝聚力。
河北各解放区应对蝗患过程中,建立了各级捕蝗组织,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干部以身作则,尤其重视妇女干部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采用激励措施,鼓舞了群众的捕蝗热情。这些做法有效应对了蝗灾的发生,保护了粮食的产量,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有助于解放区干部群众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类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灾难,在应对灾难等突发情况时,政府的应对、引领极为重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身先士卒的带头和桥梁作用,进而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达到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使基层群众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以期更好地应对灾难,解决困境,减少损失。
[注释]
①冀中九地委.捕灭虫灾蝗灾报告.1948-9-11.河北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档案14-1-27-5.
②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努力,成磁邯郸等县剿蝗大捷[N].冀南日报,1949-06-19(第一版).
③临漳郑县长亲身参加挖沟灭蝻[N].冀南日报,1949-6-2(第二版).
④冀中三十四县发生蝗灾,各地展开灭蝗运动[N].河北日报,1949-06-25(第一版).
⑤临漳六区香菜营妇女积极捕蝗又互助锄地[N].冀南日报,1949-06-27(第一版).
⑥笔者主要论述捕蝗措施的积极效果.捕蝗过程中的消极行为以及惩罚,对改变群众的思想及行为效果并不太明显,甚至导致群众的消极抵抗.所以,在捕蝗中,中共组织更倾向采取奖励措施来激发群众的热情,在实践中影响、改变消极者的思想和行为.
⑦永年胜利结束打蝗,号召经常检查随时捕灭[N].冀南日报,1948-07-07(第一版).
⑧永年县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全力消灭蝗蝻[N].冀南日报,1949-06-18(第一版).
⑨深县七区总动员,展开捕蝗夺旗竞赛[N].冀中导报,1947-07-03(第二版).
⑩三专区剿蝗经验[N].冀南日报,1949-06-2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