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深化戰略合作活動儀式,及總台慶祝建黨百年精品節目澳門展映活動同時在澳門啟動。這是繼2020年12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及下轄香港記者站和澳門記者站高調在香港、澳門以“雲鏈接”方式正式揭牌成立後的又一大行動。
從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司令員徐良才,澳門各界人士出席當天活動的情況,可看出規格之高,重視程度之深。這表明國內主流媒體正在根據國內外社會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港澳輿情走向的需要,加大在港澳地區的佈局步伐,以期提升國內主流傳媒話語權。
媒體是社會資訊的主要傳播者,當屬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是國家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權力。這種權力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基礎和概念,但在社會現實中早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種影響力。
媒體應該以客觀準確傳播新聞事實、探求真理為基本原則,以追求新聞真實性為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在影響社會公共意識、宣揚自身所代表的政治勢力的基本立場、代表公眾發聲、監督政府等方面發揮導向性作用。其與社會共生共存並相互促進,並應服務於維護良性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環境。
對媒體有了上述地位和作用的瞭解和認識,我們就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媒體對於影響公共意識,建設健康社會,發掘人類社會積極、善良、進取的正能量東西可發揮重要作用。同樣對反映人類社會消極、醜惡、墮落的負能量東西也可發揮重要作用。基於以上特性,從人類“性本善”並追求安全、平和、友善、幸福的理念和願望出發,營造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崇尚友好良性的社會氛圍,就必須要有積極、向上、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媒體佔據社會主流陣地,並發揮重要的引導性作用。
二十多年來,香港和澳門雖然已回歸祖國懷抱,但在“一國兩制”體制下,國家一直沒有對港澳地區的新聞自由、媒體機構進行過什麼干預,致使港澳本地媒體、域外媒體、官方媒體、私人機構媒體等充斥社會,魚龍混雜、野蠻生長。在資本主義所謂民主、自由的理念引導下,以各自的方式、理念、觀點面向社會大眾隨意發出各種資訊及聲音,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長期影響著一些難以分辨真偽善醜的受眾群體,更影響著社會的輿論生態環境。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風氣的形成。這樣的生態環境下,有些媒體機構早已淪為西方或域外勢力擾亂港澳市民思想、破壞社會秩序、顛覆健康社會的幫兇和工具。
不久前停刊的香港《蘋果日報》就是很有代表性的媒體實例,這個有著國外西方背景勢力支持的媒體多年來為搏眼球,提高知名度,擴大自身影響力,抓著受眾獵奇心理,習慣於生產、製造、加工各類八卦新聞。他們打著新聞自由、輿論監督的旗號和幌子無底線地攻擊政府,抹黑中國共產黨。對各種燒殺淫虐、低級趣味的桃色事件、負面新聞添油加醋、情有獨鐘,完全喪失了一個媒體的客觀真實性原則,淪為西方社會陰謀攪亂香港社會,蠱惑人心,破壞社會秩序,充當實施不可告人目的的輿論工具和棋子,成為香港社會貽害無窮的“毒蘋果”!
澳門輿論生態環境遠遠好於香港,但長年來註冊媒體門檻低,從業者素質要求不高。難怪常有人開玩笑地稱,在澳門如果沒事幹,就去辦份報紙。本澳幾十萬的人口卻擁有近五十家的各類媒體,也可以堪稱世界之最。媒體從業人員也是魚目混珠、參差不齊。對這樣的媒體環境,從業者結構必須保持應有的警惕,對這種所謂的民主自由社會體制下隱藏和湧動著的各種思想暗流決不能掉以輕心。
有一個現實必須承認,回歸祖國二十多年來,由於有著曾經被西方社會殖民管治的歷史,澳門和香港一樣,在複雜的媒體環境和輿論氛圍中,不少人尤其是輕少年群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著西方的一些價值觀和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的行為方式,不少人習慣於崇洋媚外,看不起自己的國家,總認為西方的月亮比內地的亮,對自己國家的政治及其媒體和聲音存在著明顯的芥蒂甚至是抵觸,甚至連自己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都不願意承認,這是必須引起我們國家高層和當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澳門不僅是土地上、物理上的回歸,更需要意識形態領域上的回歸、人心上的回歸。加大港澳地區意識形態領域土壤的改造,除港澳地區已有媒體需樹立正確導向意識,加強自律之外,國家各主流媒體需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加大對港澳地區的關注力度,加快入場和培植市場力度,與承擔教育職責的各類教育機構一起,增強在港澳地區傳播愛國主義思想、中華民族認同感和社會正能量的輿論及教育陣地投入,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需求,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民族復興,影響國運昌盛及子孫後代的大事情,既不能含糊,更不得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