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桂凤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沁新集团)是山西省企业50 强和制造业百强。多年来,沁新集团秉承建设绿色企业的宗旨,不断推进矸石山综合治理和矿区绿化,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增绿、补绿、护绿协调推进,建成了具有矿区工业旅游特色的示范园区,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实施矿区生态综合修复治理项目,充分利用矿区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扩大林地资源数量,着力提升生态资源质量,对沁新集团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充分实践,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煤炭资源的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产出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生存带来了威胁和潜在的危害,不仅直接占用和破坏了林地,而且通过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导致森林和林地的退化。进行矿区生态综合修复治理,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是加快生态建设的需要。
沁新集团从一个年生产能力仅有15 万t 的地方小煤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生产、洗(选)煤加工、焦化、煤矸石发电、建材、高科技锂电负极、生态治理、森林康养等综合产业全面发展的大集团,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兑现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方向。随着矿区生态综合修复项目的实施,可以逐步开展旅游观光、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碳交易产业等,是“超越煤”的最好诠释。
矿区生态综合修复治理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立地条件,沁新集团合理设计造林绿化树种,并突出营造碳汇类树种;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施乔、灌、草立体式栽种,保证生态修复效果,提高治理的综合效益;坚持营造混交林,提高阔叶树种比例,合理配置彩叶树种,打造疏林草地景观,做到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探索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矿山森林康养基地,并开展林下资源经济产业的试验,引领能源行业新型产业的发展方向,争做全省绿色矿山示范区。并配置必要的防火设施,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
沁新集团辖区位于太岳山区的沁源县境内,生态综合修复区域总面积1 081.48hm2,按照项目区地形和景观资源的分布及特征,通过生态修复、绿化美化,实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四季有绿、三季有景、季相多样、稳定高效的生态景观,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绿化美化结合,景观生态并重,集生态休闲、森林康养、自然体验为一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生态功能完备的林草格局。修复方案总体布局,包括森林景观提档区、森林康养休憩区、植被恢复改造区和林下经济实验区4 个区域,详见表3-1。
表3-1 治理布局功能分区 单位:hm2
按照近自然林业理念,新增树种与现有植被有机融合,适地配置景观树种,通过区内路网的联接,使人可以观赏到景色各异的森林景观,享有穿越花海、林海的震撼体验。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建成”的整体定位进行建设,内容包括绿化、彩化营造林修复、森林景观提升、森林康养以及林下经济等。
一是坚持绿化突出彩化,为绿色矿山增颜值;二是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做到适地适种;三是大力营造碳汇林。具体内容,详见表4-1。
表4-1 绿化、彩化营造林修复统计 单位:hm2
项目区森林总面积789.23hm2,以油松纯林为主,由于多年未进行人工抚育,林相残破,生长不良,林分卫生状况较差,层次不明显,景观类型比较单调。森林景观资源提升,一是抚育间伐、清理卫生、人工修枝,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提升林分质量;二是对生态功能低下林分加快树种结构调整,减针补阔、断档补阔;三是重点培育彩叶树种,打造多彩森林景观。
森林康养,就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4.3.1 矿区森林康养条件优越
1)具有优质的林分。矿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5%,林中遮天蔽日、芳香四溢。
2)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平均气温在16℃~25℃之间,相对湿度在40%~85%之间。
3)具有高质量的空气质量。据测定,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到8 000 个以上。
4)具有适宜的海拔高度。矿区海拔高度1 300m,适应森林康养。
5)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步路、生活水电、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以上5 点充分说明,满足建设森林康养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4.3.2 矿区森林康养建设内容
矿区森林康养休憩区总面积258.74hm2,建设内容详见表4-2。
表4-2 矿区森林康养建设内容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综合考虑矿区自然条件适应性、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利用林荫自然条件,种植药用植物(柴胡、党参等),规划期内在林下经济试验区种植药材177.20hm2,为当地农民探索出一条致富之路。
综合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后,林地和森林面积增加,森林景观美化程度增加,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得到明显提高。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使矿区职工获得休闲健身场所,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民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实现了增收与增绿、生态与生计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