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探析
——以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9-06 02:22朱旻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维度意识素养

朱旻媛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当前,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有关信息技术的热词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时代。这个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教育终身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提升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获取、分析、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数据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成为智能型“大国工匠”的中坚力量。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G.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寻找、评价及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2]。Doyle认为具备信息素养是能辨识信息需求,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检索、判断和归纳策略,并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信息数据库中,进而利用信息做出判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为信息素养是能够敏锐察觉信息需求,并能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含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5项标准和22项执行指标,其标准包括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利用信息达到特定目的,能对信息及其来源做出评价并进行整合,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

2005年,“亚历山大宣言”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发展性内涵,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4]。可见,信息素养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概念,其结构具有多元要素,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构成[5]。信息意识是人们凭借对信息特有的敏感性和亲和力,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判断、整理和利用信息的意识(王琴,2019)[6];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接受、储存、利用、交流、创造、评价等能力(姚姝,2017)[7];信息道德指的是在信息采集、加工、储存、传播和利用的各环节中,用来规范和调节该过程中信息活动主体之间产生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综合[6]。

基于此,本文认为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要素,具体而言是指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持续利用所需信息及技术解决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承担利用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二、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本文对浙江省一所高职院校——X职业技术学院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重点掌握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维度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和建议。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信息素养情况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性别、年级等;第二部分围绕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维度设计题目。其中信息意识包含重要性认知、获取意识、安全意识、辨别意识、传播意识等7题;信息能力包括获取能力、利用处理能力、评判能力、储存能力、创新能力等8题;信息道德包括道德观念、自控能力、道德行为等5个问题,共计20道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信息素养的内涵研究,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制定问卷调查,以获取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数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标准,分值为1-5。此外,还通过访谈形式来了解学校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师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建议。

(三)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X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七个专业的247名学生,其中男生102名,占41.3%,女生145名,占58.7%;根据专业分类,文科类学生占61.5%,理科类学生占38.5%。参与访谈的有15位不同专业的学生和7位教师,包含4名一线教师,2名教学管理人员,1名校领导。

(四)调研过程

调查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发放给X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的10个班级,调查时间持续10天,共回收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91.5%。此外,研究者随机抽取了不同专业的15位学生,走访了6位教师和1位校领导进行了访谈,访谈采用记录并录音的形式进行。

三、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信效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问卷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根据表1、表2所示,问卷信度为0.908,效度为0.948,均大于0.9,由此可知问卷信度、效度高,问卷设计的质量高。

(二)信息素养三维度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P值为0.007,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P值为0.023,均小于0.05,表示两者具有相关性。由相关系数值可知,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61和0.602,大于0.6,表示相关性较强,说明学生的信息意识对其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都有较大影响。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的P值为0.862,小于0.05,说明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不具有相关性。

表1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表2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

表3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三)信息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信息意识维度,主要从学生对信息重要性的认知,信息获取、安全、辨别和传播意识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见表4)。

表4 学生信息意识维度的调查数据(单位:%)

根据学生在信息意识维度的问卷数据显示,86.6%的学生认识到信息对自身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说明该校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89.9%的学生都具有获取信息的意识,在学习或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搜索信息、获取资源或寻求帮助。在安全意识方面,67.2%的学生具备信息使用安全意识,但是32.8%的学生在使用信息时安全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对于信息的辨别意识,49.8%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对可疑信息提出质疑,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信息的辨别意识较弱,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急需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审辨意识,学会去伪存真,才不会被虚假信息误导。72.5%的学生会将获取的有效信息传递给所需信息的相关人员,说明大部分学生信息的传播意识较好。

在信息能力维度,主要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处理、评判、储存和创新能力获取调查数据(结果见表5)。

表5 学生信息能力维度的调查数据(单位:%)

在信息能力维度的问题中,70.0%以上的学生会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或完成作业,但是信息搜索和获取能力方面却不理想;20.6%的学生表示能非常熟练地搜索所需信息,但运用的搜索工具基本是百度;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电子文献数据库查阅资料;不到9%的学生表示能熟练使用布尔逻辑运算来检索信息。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充分利用专业电子图书资源进行学习。63.2%的学生能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较为复杂的专业性项目或难题,其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的编辑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利用能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信息储存能力的表现比较理想,82.2%的学生表示能对筛选的所需信息进行存储和归类。学生信息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能从搜集的信息中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和思想,并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由此可见,学生在信息能力的维度上,特别是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处理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信息道德维度,主要包含对信息规范使用的道德意志、自控力和道德行为三方面的调查数据(结果见表6)。

表6 学生信息道德维度的调查数据(单位:%)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在信息道德维度有道德观和是非观,对“转发和传播不良信息”“发表不负责任或人身攻击的评论或言论”“浏览非法网站”的行为都会自觉抵制。但是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或原文时会进行引用标注”和“能自觉控制不被无关信息占用过多时间”的问题上,许多学生没能体现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自控力。因此,对于信息使用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自我控制力方面还需引导和加强。

(四)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校目前信息类公共课只有“计算机基础”课,没有开设其他信息素养类专业课程。对于学校图书馆的免费电子资源库,只有6.7%的学生知道并经常使用;60.0%以上的学生表示知道,但很少使用;20.0%的学生表示知道但从未使用;13.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学校校网图书馆界面看到,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丰富,不仅有知网、读秀、超星电子书等中文数据库,而且有EBSCO外文数据库,此外还有博学易知和新东方学习平台。然而大多数学生没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说明学生实际的信息素养水平要比自身评价的水平更低,这也说明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存在较大的问题,急需改善。受访的大多数学生还表示目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仅涵盖基本的办公软件系统,不能满足难度更高的学习需求,如图形、视频处理的软件操作。

此外,53.3%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经常使用教学平台、学习通等APP辅助教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学生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所了解。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在教学中经常会运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展开教学,但是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够清晰,模式应用还不太有把握。受访的校领导表示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多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目前全校有53门课程进行了慕课建设(包含已立项验收的和正在建设的课程),并且仍会继续鼓励并支持一线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说明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效果初见端倪,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形成从国家到地方院校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机制

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培养机制的支持,比如美国有国家级信息素养协会、权威机构和其他各级图书馆协会的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8]。但我国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组织机构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规划和管理,而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上到下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政策或指导意见,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支持和指导;地方层面,打造信息素养的培养环境,逐层推进培养工作,给予制度保障;学校层面,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将信息素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形成“国家指导,地方推进,院校落实”的培养机制。

(二)构建全方位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必须构建合理的全方位培养模式。首先,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顶层设计。教育教学管理层要重新规划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专业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制定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评价标准,分阶段分层次在各专业持续有效地落实与实施。其次,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将信息素养分层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搜索信息,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辅助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能力,提升其数字化资源的搜索和利用能力。再次,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除了开设信息素养类课程,还可以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素养比赛、交流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加强学生信息意识和道德,促使其信息素养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建立科学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核心素养中新兴领域的一项重要素养[9]。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其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在科学性、通用性、可测性原则基础上,依据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维度,合理分解各维度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经过专家论证完善各级指标,再使用德尔菲法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权重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针对信息素养的各项评价指标,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性评价,并将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促使学生重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让综合素质测评标准更完善。

(四)优化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这是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环境。智慧校园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熏陶有很大影响。信息的呈现方式和获取途径发生了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也随之改变,智慧教室、智能实训室、共享资源库等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智能化学习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此外,高职院校要重视信息素养文化建设,加强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规范的普及和宣传。聘请专家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加强信息技术社团建设,通过座谈交流、专题培训、信息素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最后,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使命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教师信息化水平将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加强其对智慧教育、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内化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间接引导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核心能力的一项重要元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利用信息不断学习行业新技术,提高自身技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健全培养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继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维度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