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良 贺新春
[提 要]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放手发动革命群众、广泛开展群众动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群众工作方法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包括宏观层面的群众工作一般方法理论、中观层面的群众工作具体方法原则和微观层面的群众工作方法艺术。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具有鲜明的辩证性、深刻的实践性和彻底的人民性,它有穿越时空的历史价值,是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是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思想;群众工作;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黄伟良,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贺新春,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观与实践研究”(15KS15)
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开端,是建立国家政权伟大尝试的重要阶段。正是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放手发动革命群众、广泛开展群众动员,进行人民战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群众工作方法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场又一场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政权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是一段需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凝聚最广泛社会阶层力量的新征程。这就要求我们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智慧,特别是要系统总结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深入把握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深刻分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当代价值。这对新时代加强群众工作,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蓬勃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群众工作方法体系,为中央苏区时期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是一个成熟完善的系统,可以理解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即群众工作的一般方法理论、群众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原则和群众工作的方法艺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
(一)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理论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理论的重要原则。1929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到赣南开辟革命根据地后,赴寻乌县、兴国县长冈乡、上杭县才溪乡等地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工作,写下了《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重要观点。毛泽东同志正是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状况,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才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正确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精髓。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已经深刻认识到,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做好苏区工作的根基。他反復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为了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让党的革命政策符合苏区实际情况、反映苏区群众需求,他注重从群众中集中意见。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2],而政策制定以后,又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和接受,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原则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丰富的群众工作实践,掌握了群众工作方法的一般规律,具体来说,就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三大方法原则。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没有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3]在中央苏区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同志既善于集中群众的意见,提出针对性强的革命政策,又善于宣传发动群众、解剖“麻雀”,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政策。“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同志通过调查认识到了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提出了正确的土地政策,满足了广大农民迫切的土地需求,同时,又注重采取一系列举措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婚姻家庭权、文化教育权等诸多权利,因而真正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在群众工作中,毛泽东同志还十分注重“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汀州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树立了乡苏工作的模范——兴国县长冈乡、上杭县才溪乡两个正面典型,号召广大苏区干部学习,“争创第一等的工作”。“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4]的民谣在苏区当地群众中广泛传唱,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写照。
(三)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艺术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善于灵活运用群众工作的方法,形成了体察民情的艺术、宣传动员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共情的艺术、活动锻炼的艺术等灵活实用的群众工作方法艺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体察民情,住在群众家、吃在一口锅,丝毫没有架子和距离,经常和群众聊天,注重了解群众需求,关心群众生活。在得知当地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的村民饮水困难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为老百姓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政府善于运用灵活的宣传动员艺术,采取了写标语、贴布告、讲演、话剧、民谣、讲笑话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什么人听,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5]就宣传语言来说,也非常简单明了。不仅如此,中央苏区政府出台的各种法令和政策也都十分通俗易懂,没有空洞的套话和华丽的辞藻。毛泽东同志总是把苏区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从柴米油盐等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需求入手,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具体需求,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主要特征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智慧,具有鲜明的辩证性、深刻的实践性和彻底的人民性。
(一)鲜明的辩证性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强调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准确分析和把握社会矛盾、阶级特点和群众需求,将辩证法运用于群众工作实践之中,创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和个人相结合”“抓两头促中间”“弹钢琴和抓重点”“抓典型”等具体群众工作方法,是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他在1934年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6]。他十分注重从群众中集中意见,再根据调查得来的群众意见形成一般性的革命政策,继而将革命政策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革命实践中检验意见的合理性,进而不断补充和完善意见,这是毛泽东始终能提出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的根本原因。
(二)深刻的实践性
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是来源于革命实践,运用于革命实践,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性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来到赣南开辟革命根据地以后,为了克服党中央和红四军存在的“左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抬头问题,毛泽东注重通过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并多次强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7]。毛泽东主张从具体的实践中了解实际问题、立足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他十分反对脱离实践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出了任务和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多次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8]。正是始终着眼于通过实践发现问题、立足实践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革命政策,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区政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三)彻底的人民性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将群众工作作为苏区工作的重点,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升华为苏区政府的革命政策主张。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9],并制定一系列政策,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婚姻問题等具体需求和实际问题,使得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央苏区的革命历史,就是一部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广泛动员群众的历史。毛泽东同志群众工作方法具有彻底的人民性,它集中体现在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革命力量,把人民群众的主张写在了苏维埃政府的旗帜之上,将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苏维埃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采取一系列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中国农村革命的磅礴伟力被激发出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彰显了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具有彻底的人民性。
三、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当代价值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在党的群众工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的群众方法体系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根本保证。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当前党面临着“四大风险”,需要应对“四大考验”。“四大风险”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脱离群众的风险,应对“四大考验”的根本和关键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0]。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教科书,为当前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也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指导和实践指南,为新时代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危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四风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借鉴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宝贵经验,从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中去接受洗礼、汲取智慧,掌握群众工作本领,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精髓,紧紧依靠群众在新时代继续创造历史伟业。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段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征程,需要广泛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当时农村落后的社会面貌,采取科学、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教育和唤醒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革命的思想自觉,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共同支持和捍卫新生革命政权,为新时代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同样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全体支持、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前进道路的困难和挑战,如何顺利趟过改革的深水区,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其关键方法在于人民,其根本力量在于人民。我们必须回归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和实践之中,发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汲取智慧、凝聚力量,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充分迸发,让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源泉充分涌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贡献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1]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人接续践行初心和使命,才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集中到一点,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关键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为新时代广大党员确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价值维度,让广大党员时刻铭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走来,并时刻保持为民的初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体系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行之有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时代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能使我们的工作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真正服务好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也只有坚持群众工作方法,方能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6][8][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5][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