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维康
[摘 要] 当前,网络教学平台已逐步普及到各类学校,在2020年初的“停课不停学”行动中,更是展现出其明显的优势。但是如何保证大量的线上教学内容的适配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就成为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难题。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模块化着手,提出教学知识点模块化的集体备课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集体备课;信息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72-02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正在一批批进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早被提上了教师新能力的范畴。为适应信息化的历史浪潮,笔者开展了“集体备课信息化”的教学课题研究,旨在推进老教师快速提升信息化素养、新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并为职业学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培养更多的优秀选手。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出现的问题
(一)备课内容随意性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重内容、轻内涵,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也只是采用自己习惯性的方法,所选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情、是否系统严谨往往被忽略。以往通过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可以统一本组教师的备课形式、教法、学法等,这次活动教师很少相互联系,使得备课内容的随意性很大。有时甚至只是找到了某个教学资源而围绕该资源进行备课。
(二)授课内容不可控因素多
采用网络教学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通过网络实时传播给了在线的所有学生,同时教学平台还可以备份授课的录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能获得平台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特别是言语。为了方便未到场的学生补看、一些学生课后复习等,授课录像大多被公开发布。一旦出现违规违纪内容,凭学校的教学管理团队力量,很难及时发现并纠正。
(三)教学目标落实偏差大
翻看各学校平台,我们发现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会出现明显教师个性化的形式。一方面体现出每个教师的特点,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甚至教学目标都个性化了。因为每位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所擅长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在这样的个性化之下很难保证同教学内容以同一标准实施教学。特别是新教师容易天马行空,将线上教学演绎成个人的直播秀。
二、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能通过集体备课,利用网络平台的存储功能,将不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其适应的学情、教法学法、解题思路甚至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模块化,让不同水平的教师在个人具体备课时,选用经过集体讨论研究认可、实践取得成效的模块,便能保证每次课堂教学实施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来上课,都能获得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
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教研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在线下见面进行,也可以依托各种网络平台进行。
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课程标准,分解各章节(项目)给不同的备课小组。
2.各小组研究并提交任务章节(项目)的知识点(任务),经集体讨论后确定知识点(任务)模块。
本阶段中,确定知识点(任务)模块是整个模块化解决方案中的重中之重。教研组长要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各小组还必须统一确立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思路。在此我们确立两大思想:
(1)确立通用资源库思想。即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平台,集体备课都是建立教学资源库而不是教案库的思想。
昆山各职校目前均采用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学校还配有诸如希沃、鸿合、锦派等教室用白板套件。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资源建立在超星泛雅平台上没有问题,但也应该是可以方便地跨平台转换的。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室,在使用时不受场地和设备的制约。
(2)确立整体化建设思想。即知识点(任务)微型化与合理化并重的课程整体思想。
以往分解课程知识点(任务),很多教師习惯于使用最小化规则。最小化规则的确很方便,分解时简单粗暴,制作资源和讲解时也短小精悍。但是最小化容易造成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学生很难理解各个知识点(任务)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形成融会贯通的系统性知识体系。所以此处推行在课程知识整体性条件下将各模块中的知识(任务)尽可能地微型化。
3.统一知识点(任务)模块教学方案的内容、书写格式与规范,如:适用学生群体、难易度、教法、学法、活动、练习等。
根据目前昆山各校的学制、班级入学均分等因素,可对分解的同一知识点(任务)建立检索关键词,以便日后备课时有针对性地使用。
必须设置的4个关键词是学制、课型、学情要求、难易度,是用于教师在备课时选用集体备课模块的主要依据。学制和课型主要决定了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度和达成方式,学情要求主要决定了班级学生学情是否可以适用。例如:某五年一贯制高职班,入学平均成绩较高,班级管理情况较好,学生求知能力和欲望都比较强烈时,教师可选择学制关键词为“五年一贯制高职”,课型关键词为“理实一体”,学情要求关键词为“中”或者“高”的模块进行新授课教学。难易度关键词基本代表教学内容的深度,可用于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