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53”德馨课堂,促进学生高效率自主学习

2021-09-05 03:12许惠英
教育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支点教学模式能力

许惠英

"353"教学模式

“353”教学模式,即“3阶段”“5环节”“3载体”,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纺织苑小学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教师“给予学生支点”的教学能力为抓手,在长期的课题研究和探索实践中开发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基于课题“‘353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纺织苑小学完成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以‘德馨教育思想为引领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实践成果“1—6年级学科‘353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作为该课题结题评价鉴定者,经过分析课题成果、观摩学校常态教学,笔者认为该模式的一大亮点是,教师充分研究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生长环境、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点,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全学习过程进行具体甚至精微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实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353”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与实施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有目标、有探索、有总结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课堂学习前,在新知识的学习目标中找到有待自己解决的新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内容;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互动,主动思考和掌握新知识;课堂学习后,能够独立完成、巩固和扩展新知识的练习,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赋予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探索精神,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53”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三个载体表现出来——

一是前置性小研究。纺织苑小学创立的“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作为研究者,依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研究,先反复阅读学习内容,然后把所学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问题,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留给课堂去讨论、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研究的问题,争取达到70%的解决率。前置性小研究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点。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主要表现为小组同学或小小组(同桌)讨论,组员之间针对前置性小研究中应当掌握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既体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兼顾合作的相互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前讲,就像一列普通列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则似每节车厢自带分动力的动车,学习小组如同一节节车厢,组组有动力、人人有活力。

三是评价。评价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自我激励。学生自我评价,一是对自主学习成效自我肯定,因肯定而自信;二是找出不足,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更好地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梦想翼之牌”评价,在三个方面提出继续努力的目标——“我要追上班里的某个同学”“我要实现某种愿望”“我要树立某些理想”。又如“百花星”评价。立足“德馨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培养目标,纺织苑小学鼓励学生通过勤学和进取获得“百花星”,追求成为独一无二、最美丽的花朵。学生获得的“百花星”可换取“德馨印”,“德馨印”可换取“德馨币”。“德馨币”一半可存入梦想储蓄卡,另一半可自由兑换学习用品,由此形成“自发努力—相互协同—步步递升—未来可期”的激励链条。再如,学校借助节节记、日标榜、周奖励、月庆典、期(期中、期末)表彰等方式引导每个学生自我激励。这些评价形式,各环节环环相扣,使整个评价具有立体、系统、生动、可持续的特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持之以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进取氛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

提升教師给予学生支点的教学能力。给予学生支点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在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知识目标设计出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导学案”,即设置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支点”,具体表现在3阶段和5环节上。

3阶段包括——

课前准备阶段。以前置性小研究为主,分基础题、研究题、自出题三大块,做到简单、根本、开放。简单,就是让学生易学、好做,从而梳理出知识点,实现基本知识点自主消化。根本,就是触及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通过导学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开放,就是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支点问题上富有创造性地自编拓展题和挑战题,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自主学习的活力,从而让学生好学、乐学。

课堂教学阶段。重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依据前置性小研究的反馈信息,教师在教学中有序地给予学生支点引导,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敢展示自身想法,提高表达力、思考力、共情力等。

课后巩固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不同于传统的课后作业任务,这一阶段给学生的支点是,自主回顾、总结课堂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做好错题和认识误区的收集整理,通过及时回顾和纠偏纠错,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要求,锻炼总结和反思能力。

5环节包括——

激趣导入、目标导学。教师结合上节课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评,弥补上节课未能全部达标的内容,形成知识循环;结合旧知和新知的衔接点,即单元“知识树”或章节“知识树”,创设有效、有趣的问题情境支点导入课题,结合课前预习学案重申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分层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支点,做到优、中、困三类学生具有不同的支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组内交流、师友互助。针对课前的前置性小研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学师及时帮助学友,解决学友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小组长对课前组员前置性小研究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课上小组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问题、疑难问题归纳汇总,形成小组意见以备组间或全班交流。这个环节的教师支点引导,同样能促进学生整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支点教学模式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