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金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坚强基石,突出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指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在贯彻党的执政理念、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等政治活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效能。其外延包括政治组织功能、政治教育功能、政治吸纳功能和政治监督功能。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外延
中图分类号 D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3-054-04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终执行者和政治任务的最终落实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1]。从当前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功能发挥不足是其主要短板之一,突出政治功能是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但学界当前对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学理探讨,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界定不清,外延无限扩大,导致在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模棱两可、无处下手,实效性不强。因此,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给予科学准确的界定,揭示其本质属性,并对其外延进行合理划分就变得尤为必要。
一、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现状
随着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内涵、外延进行了一些分散而非针对性的研究。经过对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仔细梳理,现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董励华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指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本组织内党员履行党的义务、保障党员权利,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执政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坚实牢固,确保党长久执政所发挥的有力作用和重要效能[2]。代正光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概括为五大功能:政治组织功能、政治传导功能、政治领导功能、政治服务功能和政治监督功能[3]。桑田、李精华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作为党自身体系中的终端贯彻执行上级指令;作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发挥好核心作用,领导与支持好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组织依法运行,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党在基层社会的堡垒发挥战斗力,引领社会发展,领导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等[4]。周光辉、王海荣、彭斌认为,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的决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宣传党的主张,加强党在基层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5]。
上述文献关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深化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但同时,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学术分歧。一是有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泛化,把突出政治功能等同于党的全方位建设之嫌。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从提升组织力方面着手,而有些研究是从党的建设全局开展研究。无论是从政党一般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来说,政治功能都是具有特定内涵且地位重要,它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二是对内涵的凝练概括不准确、外延扩大化,有些研究在政治功能的外延中包含服务功能,将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彼此不分、混为一谈。三是对内涵的定义不够简练明确,添加过多修饰性语言,致使定义繁琐难懂。
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外延的重新审视
从语义上理解,在现代汉语中,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可理解为基层党组织在政治方面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从逻辑学范畴解读,内涵反映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包括的所有对象。在充分参考和借鉴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借助语义理解和逻辑学范畴,所谓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可以定义为:基层党组织为提升组织力,在贯彻党的执政意图、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等政治活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效能。
基于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的重新审视,我们对其外延的划分采用严格有限论,即按《党章》第三十二条对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的规定,并结合党内相关规定及党的建设一般理论,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划分为政治组织功能、政治教育功能、政治吸纳功能和政治监督功能。
(一)政治组织功能
政治组织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得以维持运转的基本功能。邓小平指出:“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6]我党建立一百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党的组织功能是强大的,已经真正起到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组织作用。政治组织功能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对内对外的组织系统能否畅通有序。对内政党要承担对党员的组织功能,对外政党要承担对社会的组织功能。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面对基层社会,实现党与中国社会关系逻辑的战斗堡垒”[7]。政治组织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得就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能凸显,本单位所担负的政治任务也就能完全落实。反之,则基层党组织横向联动和纵向传导性能不强,凝聚力下降,最终可能变成一盘散沙。在基层组织系统里,只有具有强大的组织功能,才能更好地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好,把党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宣传好、贯彻好。新阶段要使政治组织功能更加强大,应该进一步理顺组织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全建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重点关注非公有制企业、新兴社会组织(行业)、高校海外归来青年教师等领域群体的组织覆盖,填补“组织空白”,并不断理顺这些领域群体的组织隶属关系。
(二)政治教育功能
政治教育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政治功能。作为信仰型政党,加强对党员的信仰和信念教育至关重要。201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方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具体到基層党组织的工作实践中,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好政治教育功能。一是在教育指导思想上要更加符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现实,在教育深度和教育的话语体系上求新求变。教育党员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让理想信念“落地生根”,绝不发生滑坡和动摇的危险。教育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归属感和使命感。二是教育途径和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让党员想学真学、学会入脑,使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断增强。要给基层党组织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放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选择幅度。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引导党员树立学习意识,在读原著学原文中真正做到悟原理。教育引导党员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带着问题学、有规范地学,形成时时学、事事学的深度学习机制,从而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党情。
(三)政治吸纳功能
政治吸纳功能是确保基层党组织持续具有创新性和生命活力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政党来说,“应由众多的党员构成这种价值取向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维,人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多少党员的政党是一个强大的和能够有效执政的政党”[8]。可见,基层党组织的活力首先来自党员,需要不断吸纳新党员。为了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一直注重吸纳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中来。由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一些重点关注的群体。新阶层除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以外,还包括互联网产业衍生出的新兴从业人员等。重点关注群体包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流动人员等。这些新阶层和重点群体正是当前我们党工作的薄弱领域。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为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及时作出积极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组织中的方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大的政治吸纳能力。这一方针具体怎样落实、落实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吸纳功能发挥得如何。目前采取的是选择性的精英吸纳方式,发现和推荐这些新阶层和重点群体中的优秀人才,然后经过组织的定期培养,最后发展成为党员。通过政治吸纳将各新兴行业和领域中的精英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仅使基层党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为基层党组织带来新的活力,还能够有效增强党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长远来讲,更有利于各行业、各领域经济发展和党组织的持续生命力。
(四)政治监督功能
政治监督功能是基层党组织持久平稳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它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对其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控、纠正和惩罚,还对党员的权利进行保障,防止有意无意地淡化或忽视党员应该享有和行使的各项权利。政治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推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党员更加廉洁,能够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基层党组织处于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可以更好地发现组织或“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存在的不良倾向和苗头,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纠偏、坚决问责,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法纪法规。要把“红脸出汗”作为政治监督是否到位的检验标准,让“红脸出汗”成为一种常态,有效避免隐藏性极强的“两面人”在基层党组织中滋生泛滥,防止这些“定时炸弹”给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利益损失。
参考文献:
[1] 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N].人民日报,2020-07-01.
[2] 董励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09).
[3] 代正光.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模式、误区、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4] 桑田,李精华.论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必然使命[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5] 周光辉,王海荣,彭斌.突出政治功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内涵、意义与实践路径分析[J].理論探讨,2019(03).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
[7] 王海峰.社会转型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198.
[8] 李路曲.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345.
【责任编辑:刘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