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以美的教育塑造美好幼儿,是当下时代的呼唤与发展趋势。然而,在追求幼儿美好成长的社会趋势下,寻找促进幼儿美好成长的有效载体任重道远。为此,本研究以杭州市某幼儿园(以下简称D园)为例,阐述该园在探索美好教育的过程中,选择“玩剧”项目作为促进幼儿美好成长的园本载体,研发“玩剧”项目的目标、内容和资源,以样式研制、策略支持为抓手,推进“玩剧”项目的有效实施,最终形成支持幼儿美好成长的园本载体新探索,促进幼儿美好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美好成长;美好教育;创造性戏剧;“玩剧”项目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6-0040-04
【作者简介】盛贝贝(1981-),女,浙江兰溪人,杭州市滨江区东方郡幼儿园集团园长,杭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俞春晓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
杭州市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暨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推进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美好的,好的教育是美的,如果没有对美的追求,教育就不会真正发生。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诗歌、舞台设计等艺术元素,这些元素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引导幼儿在发现美、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发展智享美好生活的能力。本研究以杭州市某幼儿园(以下简称D园)的“玩剧”项目活动为例,阐述美好教育园本载体的探索路径。该园的“玩剧”项目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幼儿的感知体验为核心,以幼儿的表达表现为归宿,让幼儿在“剧中玩,玩中学,学中乐”,鼓励幼儿主動参与、积极体验、自由表达、多元发展。
一、研究缘起
(一)幼儿的美好成长需要有效载体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美好成长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D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家长对美育的认知存在误区,如45%的家长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31%的家长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22%的家长认为美育是道德情感教育,2%的家长选择了其他。可见,近一半家长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缩小了美育的范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善于把永恒的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第一批春天花朵的开放、幼芽的萌发,第一批嫩草破土,第一只蝴蝶飞舞,第一声蛙叫,第一只春燕飞来,第一声春雷,麻雀第一次春浴。”[1]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以美好教育塑造美好幼儿,是当下时代的呼唤与发展趋势。然而,教师对美好教育的认知不够清晰,通过对D园全体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仅有6%的教师对美好教育的定位较为明确,34%的教师了解美好教育的内容,但混淆了美好教育与艺术技能教育之间的界限,60%的教师不太清晰美好教育的定位。调查表明,幼儿的美好成长需要探索有效载体。
(二)创造性戏剧蕴含的美好元素
儿童的戏剧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儿童是天生的导演、演员、剧作家[2]。创造性戏剧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成为自我创造者、问题解决者、快乐体验者,从而促进幼儿认知、语言、社会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这些元素与美好教育强调的幼儿品质之美、个性之美、创造之美不谋而合,适宜幼儿的成长所需。此外,戏剧中人物角色的冲突能够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同理心,进而了解自己的生命个体,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三)以“玩剧”项目促进幼儿美好成长的园本优势
丰厚的园所文化底蕴、高水平的师资艺术素养和幼儿长期积累的兴趣经验,为D园以“玩剧”项目为载体实施美好教育奠定基础,也为幼儿的美好成长铺垫了基石。自2017年成为独立的学前教育集团以来,D园始终倡导“源于天性 智美东方”的办园理念,主张一切教育活动和行为都是基于幼儿爱玩的天性,启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幼儿智享美好生活的能力。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D园除了拥有丰厚的艺术培训资源外,还拥有高水平艺术素养的师资队伍。调查显示,D园39名任职教师中,9名教师具有音乐特长,24名教师具有戏剧舞台经验,这为“玩剧”项目的实施奠定了经验基础。
二、“玩剧”项目的实施路径
与传统的幼儿园戏剧活动不同的是,“玩剧”项目以“促进幼儿在戏剧中的思考”为目的,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由表达、多元发展。整个项目活动以幼儿为主导,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项目的主题,主题先行,过程优先,以戏剧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表达,并以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玩剧”项目活动园本探索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园本探索以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主要从“玩剧”项目活动的研发和推进两方面着手,从目标研发、内容研发和资源研发三方面展开,以样式研制和策略支持两个方面为抓手。其中,样式研制主要是通过项目游戏、节日活动和“小小戏剧家”等活动形式,策略支持主要是以“声、形、话”为关注要素,以“七个一”为组织流程,两大策略共同支持和推进“玩剧”项目活动。
(一)“玩剧”项目的研发
1. 目标研发:跨龄、分层、螺旋式
戏剧教育强调幼儿的自我表达,这与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和“做中学”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一致。D园以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戏剧艺术的特点和儿童的戏剧艺术素养为依据,制订了“玩剧”项目总目标,层层递进,创设了以“总目标—年龄段目标—主题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为架构的分层目标体系。幼儿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习得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因此“玩剧”项目根据幼儿的年龄增长,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标环环相扣,难度螺旋上升。以情感目标维度的开放性能力为例,小中大班对幼儿自我表达的要求不断提升,鼓励幼儿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表现。
2. 内容研发:绘本、兴趣、开放性
“玩剧”项目的主题围绕幼儿感兴趣的经典绘本、影视作品和兴趣话题等多种题材进行戏剧加工(如表2所示),以幼儿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生活为背景,以表演为基点,师幼共同建构“玩剧”主题。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推动幼儿深入地感知理解、体验探究、建构经验,彰显幼儿爱玩的天性,让幼儿在“剧中玩,玩中学,学中乐”,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由表达、多元发展。
3. 资源研发:环境、道具、丰富性
资源是项目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在资源的开发上,D园本着充分、全面的原则,着重挖掘了幼儿园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学习的,在“玩剧”项目实施中,D园设立了“东方游戏场”。“东方游戏场”以东方剧场、东方医院、东方野战营、东方画廊、东方工地、东方娃娃家、东方农家乐、东方快递等多样化的游戏内容为载体,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段开展全园式的自主游戏,幼儿可以选择相应的游戏场所,在真实游戏中获得情感体验,健全人格修养。
“玩剧”项目中幼儿不仅参与演出,还要承担舞台设计、道具设计、导演、化妆等任务,这就意味着剧场对于幼儿戏剧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D园在活动室、走廊、户外创设了多个“东方剧场”,并将多功能厅、走廊、门厅、功能室等区域设立为临时剧场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供幼儿自主设计和搭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D园的幼儿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充分利用家长特长和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幼儿园资源的空缺。有了家长资源的支持,教师在开展“玩剧”项目时,能够更加开放、多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经验。
(二)“玩剧”项目的推进
1. 样式研制:娱乐、表演、多样态
在“玩剧”项目的推进中,D园设计了项目游戏、节日活动和“小小戏剧家”等項目样式。其中,项目游戏是指教师在推进“玩剧”项目时开展的相关游戏,其推进路径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展开,幼儿以“产生兴趣—选择材料—自主游戏—多维评价”的路径开展游戏,教师以“激发兴趣—提供材料—观察记录—组织讨论”的路径组织游戏。
节日活动是D园“玩剧”项目的重要环节,在每年元旦时开展,以舞台剧的方式展示幼儿在“玩剧”项目中的学习成果,让幼儿得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创意演出。其推进路径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展开,幼儿以“角色竞选—场景设计—道具制作—服装选择—表演彩排—正式演出—多维评价”的路径开展,教师以“组织竞选—提供素材—材料支持—共同商讨—提供场地—观察记录—组织讨论”的路径组织。与传统戏剧演出不同的是,节日活动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策划,自由分配角色,自主承担幕前幕后工作,幼儿在玩一玩、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玩剧”的魅力。
随着“玩剧”项目的不断推进,其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深化,由此生成了“小小戏剧家”活动。“小小戏剧家”活动是全园性的,由D园戏剧素养较高的教师在固定时间段内组织感兴趣的幼儿继续进行玩创戏剧。其推进路径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展开,幼儿以“产生兴趣—讨论剧情—选择道具—自主扮演—多维评价”的路径开展活动,教师以“激发兴趣—组织讨论—提供材料—观察记录—组织讨论”的路径组织“小小戏剧家”活动。
2. 策略支持:新颖、深化、显重点
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也是艺术的,艺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表达语言”之一,当幼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会用身体来“表达”了[3],这就是幼儿的“戏剧天性”。结合“源于天性”的办园理念,D园在顶层设计时将“声、形、话”三种戏剧符号作为“玩剧”项目的抓手,顺应并发展幼儿的“戏剧天性”。其中,“声”是对声音的感知与理解;“形”是对形体动作的体验与表现;“话”是语言对话的表达与创造。此外,整个“玩剧”项目以“七个一”为组织流程,即每班教师以“七个一”为抓手,循序渐进地开展本班的“玩剧”项目(如图2所示)。通过“声、形、话”三要素以及“七个一”组织流程,教师在设计“玩剧”项目时能更具目的性和系统性,在组织和开展时也更有抓手,尤其是对刚开始组织“玩剧”项目的新手教师而言,能够清晰地关注重点要素和组织流程,进而有的放矢地推进。
三、“玩剧”项目活动的实施效果
(一)支持幼儿美好成长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分层抽样分别选取小中大班各一个班级的幼儿为测评对象,教师使用《幼儿美好能力测评表》对幼儿的表达表现、创造想象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其中,在表达表现方面,活动前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平均只有2.3分,在项目实施后,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提升了1.3分;在创造想象方面,活动前幼儿的平均得分只有2.8分,在项目实施后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提升了1.5分;在情感态度方面,幼儿在活动前平均得分3.2分,项目实施后提升了1.7分。总体来看,D园以“玩剧”项目为载体实施美好教育,促进幼儿美好能力成长的成效比较显著。
(二)形成美好教育的园本载体
杭州市教育局以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构建“美好教育”的目标。D园在“玩剧”项目课程的逐步推进过程中,也在完善以实现美好教育为终极目标的园本课程,初步形成了美好教育的园本载体。D园成立了研讨共进组,学习各类幼儿戏剧的理论知识,并聘请专家来园讲座。同时,全园联动教研,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自主设计“玩剧”项目活动计划并实施、调整、反思,并由此形成了全园“玩剧”项目课例集。在“玩剧”项目实施中,教师注重丰富区域、走廊、户外等环境,为幼儿提供与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彰显D园“玩剧”项目特色的美好教育理念。
(三)促成美好关系的家园模式
在“玩剧”项目实施中,D园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美好成长,初步形成了“了解课程,有效配合—参与其中,共同建设—记录交流,分享喜悦”的家园合作模式,促成了家园之间的美好关系。在D园“玩剧”项目实施中,家长充分了解了实施“玩剧”项目的意义,从被动到主动,更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相关课程活动。同时,D园在“玩剧”项目开展中充分利用班级的家长资源,让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和幼儿一起创编剧本、制作道具。教师也和家长们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和家长交流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在“玩剧”项目中的美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检成,王寿俊.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特色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01):18-23.
[2] 周玲霞.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张金梅.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系为杭州市滨江区2018年区规划课题“源于天性 启智尚美——幼儿园‘玩剧项目活动设计与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18-24)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盛贝贝,24566532@qq.coms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