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荣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回湖南农村调查60周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思60年前刘少奇同志回湖南农村的调查,缅怀刘少奇同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朽功勋,学习弘扬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心系人民的民本情怀,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寻求脱困之策,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同志偕夫人王光美等于1961年4月1日到达湖南。4月2日至5月15日,他先后在宁乡县、长沙县农村蹲点调查44天。他听民声、查实情,体民意、解民难,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重温刘少奇同志回湖南农村调查的这一历史事件,使我们进一步读懂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深刻含义。
坚持实事求是,出发点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最基本的坚守就是实事求是。这是不设前提的前提,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刘少奇同志回湘调查,是为了解真实情况,进而依靠广大群众去战胜当时的困难,这是最大的前提和出发点。为了获取实情,刘少奇同志没有去地方事先安排的调查点,而是采取深入群众和随机确定调查点的方式进行调查,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为了听真话,刘少奇同志反复向群众强调要解放思想,不要有顾虑,强调即使讲错了话也不批评、不戴帽子、不辩论,还强调不要怕,不要怕不办食堂就是不要社会主义了、不要人民公社了,只要看怎么有利于发展生产,怎么有利于群众的方便。调查中,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在农家、队部、食堂、医院、山林、田间、场院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找基层干部和群众个别谈话上百次,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调查笔记,为的是尽量真实、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调查研究愈深入,掌握实际情况愈精准,愈有利于寻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调查中,刘少奇同志切身感受到,这几年细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不够,没有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反复强调这是一条很深刻的教训。
坚持实事求是,落脚点在人民。坚持实事求是,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蹲点调查中,刘少奇同志心系人民冷暖疾苦,着力寻找当时农村反映最为迫切的一些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刘少奇同志发现食堂的缺点不少、坏处不少。从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缺点主要有食堂用工多、不便生产、肥料减少、烧硬柴破坏山林、不好养猪、吃粮食不节省、食堂占菜地多、分菜分米麻烦多等10多种。刘少奇同志对群众说:从前的政策有问题,把自留地收了,把屋子拆了,供给部分多了。于是,许多人“坐大船”,不积极。这怪不得你们,首先是我们中央要负责,不晓得你们这种情况。为什么不晓得,还不是官僚主义。4月17日出席中共天华大队总支委员会会议,刘少奇同志在会上指出:1958年10月1日一声喊,食堂就办起来,那是大错误,应该吸取教训。他同意生产队自愿解散公共食堂,并指示要解决好食堂解散后群众住房困难和生活用具缺少的问题。对于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导致原本树木茂密的山地变成光秃秃山包的状况,他非常担忧,提出必须要保护好人的生存环境,要确定山林的所有权、管理权,制定山林保护条例。看到农村商业经济不活跃,他提出应该鼓励农村集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关于农产品实行政府定价问题,他认为商品价格必须尊重价值规律。否则,定价过低,不能反映劳动价值,生产者就会失去生产的积极性,最后受影响的还是群众的生产生活。他的这些思考,直接推动了当时涉及农村的很多重大政策的调整。
坚持实事求是,检验者在人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是否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是否得力,群众满不满意是唯一标准。在湘调研期间,刘少奇同志不抱成见,实事求是,直接问政于民。关于办公共食堂问题,人民群众经过实践以后认为是失败的;对于农村盛行的平均主义供给制,人民群众认为嚴重挫伤了生产积极性,还是实行按劳分配最好;对于取消社员的家庭副业、自留地归公、家庭生产生活资料入社等做法,人民群众极为不满意,抵触情绪很大。对于这些人民群众说“不”的政策,刘少奇同志充分尊重民意,或在调查中及时调整,或向党中央建议尽快调整。
刘少奇同志回湖南调查,不仅对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调整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挥了重大作用,更为我们今天坚持实事求是留下了深刻感悟。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赤胆忠诚的人民情怀。在湖南农村调查期间,刘少奇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与纯朴的乡亲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摸爬滚打,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植根群众拥抱大地中增进人民情怀,在体验群众疾苦中升华人民情怀,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他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要求,深刻诠释了党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的为政准则、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标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实事求是,始终走群众路线,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道实情、办实事,绝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在湖南农村调查期间,面对盛行的“五风”,刘少奇同志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展现了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对于农村工作中的失误,他否定了此前中央提出的七分天灾三分人祸的说法,认为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缘故,并代表党中央勇敢地承担了责任。他的这种担当、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时期的各种可能的挑战,“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做到道实话、出实策、行实事、求实效。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与坚持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这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内在本质和内在规律,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在湖南农村调查期间,刘少奇同志带着农村干部和社员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做调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抱成见,不囿于成规,一切从实际出发,想对策、出新招,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对策。他的这种求实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求实创新,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利害关系,有时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所以,只有具有“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的人,才能成为实事求是的真正坚持者。在湖南农村调查期间,为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刘少奇同志多次谈到,他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充分彰显了他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这种境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炽热心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莊严承诺。要以“我将无我”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迎接中国发展中的种种挑战,去打破西方世界所描述的种种“不可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考察时,驻足“实事求是”匾额前,说:“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那么,天华调查就是刘少奇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实事求是信念、坚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弘扬刘少奇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和崇高风范,不断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