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国
初春的安徽泾县古镇茂林,乍暖还寒,勤劳的人们开始春耕。和煦春光中的田野里,呈现欣欣向荣的美景。寻淮洲烈士墓,矗立在蚂蚊山青松翠柏之中,一抹斜阳透过树林照射下来,把墓碑装扮得斑驳陆离。春风掠过树林,发出了阵阵声响,仿佛可以听到烈士在呐喊:“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
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军为抢夺制高点发生遭遇战,冲锋在前的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不幸中弹。12月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2岁。临终前,寻淮洲反复念叨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这不仅是他的临终遗言,更是他的请战书,展现了一个优秀红军将领为国为民不惧牺牲的精神和初心。
1938年5月,陈毅率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途经茂林镇时,为寻淮洲重建了坟墓,亲笔撰写了墓志铭:“寻淮洲同志是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理想高远,成为最小的红军战士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出生于湖南浏阳社港区莲溪乡一个贫农家庭。13岁那年,寻淮洲考入莲溪乡高小。他喜爱文史、擅长作文,常在作文中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曾在高小作文中写道:“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
寻淮洲进入莲溪乡高小时,湖南的工农革命运动正迅速高涨,他的思想觉悟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提高。1926年9月,中共浏阳县委成立,浏阳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寻淮洲先后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1927年初,莲溪乡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寻淮洲被吸收加入共青团。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1927年,寻淮洲告别亲人,步行200多里,在平江长寿街找到了在此休整待命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经党代表潘心元批准,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1927年9月,寻淮洲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历次战斗中,寻淮洲英勇顽强,表现突出,升为代理排长。
寻淮洲积极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1月4日,他们在大坑地区打垮了萧家璧的靖卫团,占领了遂川城。2月,寻淮洲率部参加攻打宁冈新城的战斗,全歼守敌。在这次战斗中,寻淮洲排率先冲进新城,与靖卫团团部展开了激战,俘敌20多人,缴枪10余支。就在这年,年仅16岁的寻淮洲由于作战勇敢,由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介绍,在茅坪加入中国共产党。
英勇善战,成为最年轻的红军军团长
1930年春,中共闽西地方武装编为红十二军,寻淮洲担任该军三十四师一〇〇团营长。8月,他随一〇〇团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11月,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开始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红三十四师配合红三军、红四军在根据地中心地区小布、黄陂一带集结待命,后在龙冈设伏,敌张辉瓒师9000多人被歼。寻淮洲因指挥得力,被提升为红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团长。此后,寻淮洲率部连战告捷。在第二次反“围剿”后不久,由于英勇善战,战功卓著,19岁的寻淮洲升任红三十五师师长。寻淮洲屡立战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33年2月,寻淮洲接替刘畴西任红二十一军军长,同年夏初,红二十一军改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寻淮洲任第五师师长。
1933年7月,为了解除闽西敌军对中央苏区的严重威胁,中央军委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东方军入闽后的第一仗,是拔除宁化县的泉上土堡,红五师担任主攻任务。土堡地处交通要道,位置险要,墙高两丈多,厚约两丈,囤有大批粮食、食盐等物资,守敌除了1个团,还有地主武装400余人。考虑到土堡守敌火力较强,难以正面突破,寻淮洲决定挖地道,炸围墙。7月19日拂晓,寻淮洲指挥红军战士将地道挖到土堡城墙下面,把装满土硝的棺材推进了地道。一声巨响后,土堡围墙被炸开。红军战士趁机勇猛地冲入堡内,全歼守敌,缴获了大批物资,取得了东方军入闽第一仗的重大胜利。不久,中央军委对寻淮洲师颁发特别嘉奖令。10月中旬,红五师与红十一军合编成红七军团,寻淮洲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委。21岁的寻淮洲成为当时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寻淮洲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
临危受命,成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1934年,面对民族矛盾上升的新变化和中央苏区危急的局面,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主力红军一部,组建抗日先遣队北上。1934年7月,红七军团军团部和所属的第十九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担任总指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计划从瑞金出发,向闽浙皖赣诸省国民党统治地区进军,最终到皖南,支持和发展皖南地区革命局面。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明,抗日先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以调动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
寻淮洲率部驰骋在闽浙皖赣四省境内,每到一处,便与民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由于抗日先遣队的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被有效分流,为后续红军主力部队踏上长征,突破封锁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4年11月,尋淮洲率部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十军会合,两支部队组建成红十军团,原红七军团改编为红十九师,寻淮洲任师长。12月14日,红十九师与国民党军在安徽太平谭家桥发生激战,寻淮洲亲率一个排与敌人争夺制高点。他冒着枪林弹雨,站在距敌几百米的坡地上指挥战斗,不幸腹部中弹,流血不止。他忍着剧痛,顽强地支起身子,手指前方,命令部队:“抓住时机,向北突围!”
寻淮洲的伤势很重,战士们做了一个临时担架,抬着他向北转移。部队转移到皖南茂林福官墩时,寻淮洲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在停止呼吸前,他还在反复地念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
2009年9月14日,寻淮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9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深情讲述了寻淮洲的感人故事。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