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一个热门词,“互联网+”教育也应运而生,当现代互联网科技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后,教学过程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研学”教育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实践活动,用亲身体验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鲜少有交集。
目前,各类线上教育资源丰富。国家文物局日前就发布了指导意见,鼓励各大博物馆能够充分利用好数字资源,以公开课、在线教育、线上展览等方式,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将“互联网+”“研学”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教学模式相融合,积极开发德育新模式——线上“三色”研学课程。
一、线上场景,提供研学内容
研学旅行虽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但由于研学成本较大,增加了家长负担,对学校的组织、安全管理也是一个考验。学校在原有“三色”研学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德育资源,开发线上“三色”研学课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少旅游景区、博物馆等都有线上游景区、线上参观博物馆、线上参观纪念馆等项目,正好一一对应学校的“绿色”“古色”“红色”研学内容,为“三色”研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老师、家长的引导,在线上感受“绿色生态文化”“古色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
二、专业素材,提升研学品质
為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研学活动往往安排在学校周边区域,而线上研学活动的开展,有了现代VR、AR技术的加持,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古色”研学其中有一项是参观国家博物馆,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拖拽藏品模型,从任意角度欣赏藏品,这与日常参观博物馆,隔着一米线,透过玻璃欣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绿色”研学有一项是线上参观金华双龙洞,这也是学生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内容,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点击游览,在屏幕前,尽情体验双龙洞的黑、奇、大,将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完美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资源,学生可以获得比课本上更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除了亲身体验之外,这类线上资源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收集整理的,具有更科学性、权威性的特点,大大提升研学的品质。
三、研学清单,保障研学效率
学习清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线上研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辅以研学清单。在“红色”研学中有一项是参观绍兴鲁迅故里,鲁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作家,他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孩子们羡慕的学习环境。如果简单的游览,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流水账”式的思维记录,导致其中的思考深度是有限的,这时,让学生带着研学清单,根据清单要求去感受已知、探索未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学清单根据不同的研学场景,设计相关的研学小问答,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新知,真正做到“研学”过程,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四、线上问卷,完善评价方式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优质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效能感,让学生检验独立学习效果,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从而获得经验,为下次学习奠定基础。
研学课程后,以“问卷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本次课程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问卷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对本次的研学实践课程设计进行反思,为下次的改进提供基础。
五、成果展示,物化研学收获
在线上研学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的收获,及时将这些成果以“云享会”的方式进行展示,有助于对更多的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线上“古色”研学其中有一项是参观故宫,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特点,鼓励学生将研学收获以绘画、小报、观后感等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平台向全体师生予以推介,不仅物化了研学收获,又提升了德育的活力。
一直以来,学校把“研学”作为落实德育首位、深掘学校“礼雅”文化的有力措施,在学校“礼雅德育”基础上,通过开发实施了融“绿色”“红色”“古色”为一体的线上“三色”研学课程,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研学过程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