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水族豆浆防染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新条件,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的构建给观众呈现的是视觉上的真实感和体验上的融入感,游览者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轻松探索的环境中与虚拟博物馆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获取信息。运用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构建的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突破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局限性,满足了人们了解水族豆浆印染艺术的需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其原生态的魅力,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去传承它,将它开发和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关键词:水族豆浆防染;虚拟博物馆;数字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水族豆浆染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qnsy201948)研究成果。
水族豆浆防染是贵州都匀市归兰乡和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区一种濒临失传且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为研究水族习俗、民族文化、图腾崇拜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更是水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传统防染工艺通常有两种,一是扎染,二是蜡染。不同于这两种,水族豆浆防染的防染介质是通过黄豆磨成粉与石灰加水混合来获得。在早期,黄豆这种农作物对水族先民而言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家家户户可生产,成本也较为低廉。这种独特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集中體现,也是其勤劳的体现。
一、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研究的价值
(一)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研究的理论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古人卓越智慧的体现。经历漫长的岁月,其历史、文化价值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保护非文化遗产就是通过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唤醒人们自觉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以往学者们对于水族豆浆防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都是侧重于对其图案、造型意蕴、制作技艺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水族豆浆防染技艺涉及历史、民俗、艺术等学科,综合性特点较强。制定数字化方案,首先需要在对水族文化、制作技艺、题材寓意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成果和数字化技术方面的理论,制定数字化方案。其次,分析水族豆浆防染和数字化的内容,运用数字化方法对豆浆防染艺术进行数据资料的科学整理和保存,保留其文化根基,建立完善、直观、生动、形象的数据库,在活态化的数据库中,延展民间艺术。相对于过去的口传身教来说,数字化是一种新的保护方式。
(二)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研究的实践价值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继承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里,数字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可以建立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博物馆,浏览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来观赏和了解到豆浆防染艺术的魅力。
1.数字化资料的获取与储存
首先,水族豆浆防染内容、表现主题与技艺需要运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静态和动态收集并保存。其次,数字化手段包括数码相机拍照,将收集到的水族豆浆防染技艺流程和传承人访问文本进行整理、分类、数字化转换并保存,通过电脑、手机和网络清楚地、多方位地了解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魅力所在。
2.数字化模拟再现
数字化模拟再现作为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博物馆内容之一,对其进行模拟演示,首先是制作材料的选择,其次是技艺的表现,再次是制作过程中题材内容的讲解。这需要用到之前获取并处理好的数字化文字、图片、访录等信息,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模拟建构,最终呈现之前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材质赋予、渲染、动画演示编辑等。
3.数字化虚拟现实编辑
数字化虚拟现实操作浏览是水族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博物院内容之一,是在建构好数字化模型和博物馆场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浏览导航路线图、浏览视角、按钮、音乐等内容的设计。
二、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数字化博物馆设计
(一)主题的设计
主题是整个数字化博物馆的灵魂,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没有明确的主题表现,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做再多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拟环境设计中的博物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受主题的影响。数字化虚拟博物馆主题的确定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明确的主题可以为虚拟博物馆营造一种独特的、感染性强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数字化空间展示氛围。
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要用到环境设计方面的内容,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展示作品的安排、环境材质的使用、灯光的使用三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既表现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给浏览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首先,在展示作品的安排上,对展示作品进行内容、大小、用途、繁杂程度等方面的区分和安排。其次,豆浆防染艺术数字化博物馆内主要陈列的是豆浆防染作品、工具材料以及一些制作情景再现等,在整个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材质上要以素雅为主,既表现出水族先民的质朴勤俭还不会抢占展品风采,地板不易选择光滑、反光较强的材质,避免滑到摔伤和使浏览者产生视觉疲劳,影响浏览者心情。再次,灯光的安排上,不宜使用亮度高的散光,应使用亮度较弱的聚光、束光、点光等。
(二)要素的设计
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离不开游览者、“物”“场景”三要素。
首先是受众。博物馆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游览者。由于虚拟博物馆的设计目的是向受众传达信息,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的目的,所以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与游览者本身相关的一些因素,诸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养、喜好等,同时也需要结合社会、心理、行为、审美、人机工程等学科的内容,使两者达到高度的配合,既要抓住个性也要有共性。水族豆浆防染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打破以往人们单纯点击页面获取内容或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方式,而是强调游览者与博物馆内容之间的互动性,使浏览者改被动为主动,带着一种探索心态去了解,不仅能增强游览者的兴趣,还可以使浏览者融入其中,在短时间获取更多信息,节约更多的时间。因游览者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他们分为普通游览者和专业游览者,多数情况下普通的游览者数量较多、较复杂,他们大多是怀着新奇、赏玩的心理来游览;而专业游览者则是带着一定目的来的,他们通常是一些此领域的研究者、学者和专家。
其次是“物”。物,顾名思义就是场馆中的所有物体。它是向游览者传达水族文化和豆浆防染艺术的重要媒介。与实体博物馆中的物不同,这里的“物”指代的是运用数字化方法收集、整理、存储和构建的,有着实体博物馆中物所具备的材质、形态和色彩等,不仅如此,它还具备有实体博物馆中“物”所不能及的易操作性、易存放、易提取等特点。展柜、墙面、灯光等物以及很多细节的设计影响着虚拟博物馆的整体氛围,细节决定了游览者游览时的心情,所以这些也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再次是“场景”。这里所指的“场景”主要是数字化博物馆中游览主体与周围环境(如展品、展柜、路线等)之间所构成的虚拟空间关系。场景的设计需要参考实体室内空间布局,再运用三维技术来实现,抛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游览者可以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进行操作游览,它具有和实体空间一样的真切感拟博物馆,在虚拟化的空间游览,就像在实体博物馆的长廊中畅游一样,我们只需要一台电脑或是一部手机或就能实现。“场”的设计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第一是“场”的象形设计,里面的空间常常是墙面、屏风等划分立体空间的元素,当然也可以是抽象元素。不管如何设计我们都不能脱离主题,要与展品气质和博物馆分类相一致。第二是“场”的空间设计,这里的“空间”是指有无限可能、超时空特点的空间,在构思上我们可以根据导航指引跳跃游览,可根据喜好回到出发点或是跳到某个展柜前。第三是游览路线的设计。路线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拟博物馆设计者设计的常规路线,游览者按设计者设定好的路线参观;另一种是自由路线,此路线比较灵活,游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路线或是设定路线。游览者游览路线有直线式、环线式、模拟真实式。直线式常用于较小规模展厅,游览者从入口观赏,从另一头出展厅,不需要折回;环线式常用于较为封闭的展厅,入口的设计同出口是在同一立面的不同楼层,游览者环形参观,从另一楼层出展厅;模拟真实式是按照实体博物馆根据严格设计。
最后是导视系统。导视系统就像一个微型的艺术空间,里面包含许多的指示性符号,如场馆分区、位置标记、路线导视等,游览者可以在页面上根据导视系统定位自己所处位置和分区,引导走向下一地点,方便的同时也起到虚拟博物馆快速传达信息的作用。所以,在导视系统的设计应以简洁、准确、连贯为主。
三、水族豆浆防染数字化虚拟实现方式
水族豆浆防染艺术博物馆内容主要有博物馆建筑的主体豆浆防染艺术介绍、博物馆内豆浆印染作品、放置于展柜内的制作材料及工具等,需要用到的软件是3Ds Max和Virtual Reality Platform(VRP)。这也是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虚拟保护的两种方法。首先,是基于全景图定点环绕的虚拟展示方式;其次是基于Virtual Reality Platform(VRP)的虚拟现实平台。
(一)基于全景图定点环绕式虚拟博物馆的构建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全景图定点环绕展示方式是虚拟现实技术表现方式之一。整个过程分为:1.图像拍摄;2.图像拼接;3.图像缝合;4.全景图展示浏览。
因拍摄图片的分辨率、时间、光线不同,全景图片的拍摄质量直接影响观众的感受,所以好的呈现效果需要我们在拍摄时协调好分辨率、时间、光线之间的关系。对相邻的图像进行重叠拼接式,图像之间有出现平移、交错、旋转、变形、扭曲、明暗差异、目标遮挡等的可能,随之会造成图片之间的衔接不流畅问题,甚至需要运用到公式对其进行运算,在后期缝合中还要用到修图软件(如Photoshop)对效果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全景式定点环绕展示流程如图1所示。
全景式定点环绕虚拟展示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河南的博物院、敦煌的莫高窟艺术博物馆等。整体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全景图获取、图像拼合、图像缝制及定点浏览。
(二)基于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虚拟现实博物馆的构建
相对于全景式定点环绕虚拟展示,VRP虚拟现实较为容易,以现在科技发展的程度来看,三维技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在前期材料收集梳理中,对豆浆防染技术、材料、主题内容、表达内涵等进行归纳总结,中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数字化模拟再现和元素建模、贴材质、给予灯光、规划场景,最后烘托整个场景集内容,运用VRP进行简单的虚拟编辑就可导出博物馆的虚拟现实作品。
VRP国内开发的一款虚拟现实平台软件,相对于定点环绕展示来说,浏览者在操作中更容易有代入感,其效果的最终呈现依次为三个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内容为数字化数据和图像内容的获取、整理和梳理,草图的绘制等。2.三维模型的构建,此阶段我们可以运用Maya或者3DS max来进行博物馆场景以及展示元素的建构,内容有模型建造、材质贴图、布置与运用灯光、场景烘焙及渲染等。3.VRP虚拟现实制作,这里我们需要把三维软件制作的场景及内容导入到VRP虚拟软件当中,设置观众浏览的路线、浏览的视角、设置物理碰撞、交互按钮、操作按钮等,然后导出整个作品。
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虚拟现实博物馆的构建不需要了解程序,只需具备良好的三维软件操作基础,对VRP平台进行基础的学习就可以制作出效果很好的作品。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虚拟现实流程如图2所示。
全景图定点环绕虚拟展示与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虚拟现实对比分析的基础在于用户体验的感受和效果,就像当下最流行的交互式游戏绝地求生一样,VRP虚拟漫游在游览过程中更感受更为真实,体验性也更强,通过操控键盘或鼠标在浏览中进行自由走动的操作,甚至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赏等。
而大多数的全景式定点环绕虚拟展示由于其展示内容的内容形式的二维的,其只能实现离散视点的全景图展示——即透视空间是固定,使用者只能看到一个一个面,在进行视角上下左右移动时还会出现图像内容的变形,影响观览者的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豆浆防染艺术的数字化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播、展示,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为保留其文化形态不被时代浪潮淹没,不被人们所遗忘,基于信息可视化功能的特征,运用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构建的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突破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局限性,满足了人们对水族豆浆印染艺术的全满了解,让更多的人感受其原生态的魅力,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去传承它,将它开发和应用到更多需要的领域。历经时间沉淀的民间传统工艺,有不同的文化形態、不同的工艺,体现出各民族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她是时代的烙印。相对于传统的言传身教来说,以数据库的活态化方式存储和保护更是技术创新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春雨.贵州三都水族豆浆防染工艺及纹样寓意阐释[J].染整技术,2017(10):65-69.
[2]李丽辉,勒桂琳.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20(3):121-128.
[3]潘瑶.水族豆浆染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现状浅议[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7-49.
[4]赵倩文.基于AR在北魏文化空间保护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9):205-206.
[5]王科本,黄晓曦.浅析水族豆浆染图案造型的意蕴[J].艺术空间,2013(12):32-33.
作者简介:吴霞,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