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21年,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中国航空事业也走过了70周年。
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飞机的出现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一缕希望。孙中山先生力倡“航空救国”,一批世界级的航空人才先后归国报效。1911年,冯如带着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机器设备回国。1912年,潘世忠从法国深造后回国,并于1914年任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工厂厂长,主持设计制造出中国境内制造的第一架武装飞机“枪车”。1918年,担任过波音第一任工程师的王助、担任过寇蒂斯和通用飞机公司飞机设计师的巴玉藻和他们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王孝丰在福建马尾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12年间共设计制造了14架飞机。1934年,中美合办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8年共修理和制造各式飞机300多架。1939年,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成立,引入国外专利和机床设备,生产32台航空发动机后停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是没有搞过飞机,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投入资金,不是没有外国援助,但国家积贫、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工业不振,种种探索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46年创办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优先发展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重工业。1951年4月17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之际,中央发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拿出價值60亿斤小米、占全国年财政收入2%的资金发展航空工业。在国家重点扶持和前苏联支援下,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和13个重点骨干企业组建成立。
1954年,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1958年,第一架多用途直升机直5首飞成功;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首飞成功,我国跨入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设立了中国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完善了航空工业布局,提高了航空科研能力。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航空工业体系,为大飞机研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航空人在不断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开启了大飞机事业的探索与实践。1970年8月,运10飞机立项;1980年9月26日,运10成功首飞。1979年,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20年里共组装和交付了35架MD-82/83飞机、2架MD-90飞机,后因麦道被波音并购而终止。1994年,中外联合研制AE100飞机项目启动,但无果而终。
2002年,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项目立项研制。2006年,国家将大飞机确立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08年,作为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实施主体,同时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主要载体的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党的领导下,航空人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踏上了大飞机事业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飞机事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大飞机事业,指引我们坚定前进。在各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大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ARJ21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交付三大航等8家客户,50多架飞机开展航线规模运营,安全运送旅客超过290万人次;C919飞机总装下线,成功首飞,进入TIA,六机多地试飞,开展运营准备;CR929飞机坚定推进中俄合作,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已进入初步设计。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大飞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正在为实现中国大飞机从少到多、中国大飞机产业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而不懈奋斗。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现代航空事业,就没有中国的大飞机事业。我国航空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我国大飞机事业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一代代航空人的理想从未磨灭。为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一代代大飞机人的奋斗从未停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大飞机,和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精神,坚定走好新时代大飞机事业长征路,奋力谱写新时代大飞机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