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军
大气阳刚扎尕那
扎尕那,被朋友们推荐了很多次,始终未能成行。周末,被再次鼓动后难抑向往之情,于是请了半天假,开始了两天半的甘南之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去的蜀道,没有体验过。近年来去过几次四川,铁路、公路都走过,感觉并不十分艰险。然而这一次的甘南之行,却让我们感受了“陇路”的艰难。
我们一行八人分乘两辆车于中午出发,原定进“兰海”、过“兰郎”高速,之后再经213国道抵达迭部。但因朋友们好久不见,上车之后相谈甚欢,打头的我竟然懵懵懂懂地错过了进入“兰郎高速”的路口,一口气跑到了临洮。
“没事,这边可能路况差些,但是风光还是不错。”老周明显是在安慰我,但有什么办法,只好将错就错。
从会川下高速转入212国道,路就没那么好走了。今年甘肃雨水较往年要多,正是汛期,山上不时有滚石滑落。在原来就不宽敞的山路上择路而行,即便再慢,还是提心吊胆。有那么一会儿,车内静悄悄,只听见发动机的“隆隆”声。
汽车在岷山上蜿蜒穿行,为了缓解疲劳,也为了减轻朋友们的紧张情绪,我应景唱起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朋友们随即附和。凭窗远望,虽然“千里雪”踪迹皆无,但是车外风光和车内歌声,也足以让我们“尽开颜”。
山路弯弯,逶迤盘旋。走着走着好像被突兀的山峰挡住,似乎无路可走,只有到了跟前,才看到两山之间劈出的狭窄通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常常被用来形容面临问题而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的时候,鼓足勇气去面对,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前人总结的生活经验,总是隐含着深刻的道理。
途经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路口,路面宽阔了些。长时间的山路行驶,我也有点疲累,于是招呼同行的另一辆车靠边休息。
很多人对腊子口不觉陌生,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通过正面强攻与攀崖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打通了长征北上通道。
曾经的天险旌旗猎猎、杀声震天,血与火淬炼出红军长征的英雄诗篇。如今的山崖层林滴翠、流水潺潺,风和雨浇筑了锦绣河山的世外桃源。除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铁尺梁景区、老龙沟景区都是游人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我们的计划没有安排此处逗留的时间,虽然风光宜人,却也不敢迷恋。稍事休息调整,便又匆匆上路了。接下来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听着似乎不太远了,但因全是崎岖的山路,还得提防随时滚落的山石。这段路跑得很辛苦,用了将近四个小时。
当晚抵达迭部已经不早了,吃过晚饭后没有安排其他的活动。想到明天要去拜见魂牵梦绕的扎尕那,还是赶快歇息吧!
翌日一早,继续一段坎坷难行的山路,首先撞入眼帘的是“纳加石门”。路边石碑的后面,一座虽不高耸但很雄壮的山峰矗立眼前。裸露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俨然铁骨铮铮的硬汉……
走访过许多名山,峥嵘崔嵬、峰秀峦叠、磅礴凌险、气贯长虹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一看到扎尕那的山,还是感受到不一样的气质。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坦荡荡,雄赳赳。
钻出山峦抵近景区,半山处被跃入眼帘的画面吸引。顾不得碎石路面尘土飞扬,甚至来不及和同车的朋友打声招呼,靠边停车后迅速拿着手机下车,拍下了这幅画面——山上白云缥缈,山脚村寨房屋铺排有序。是哪位山水大师的杰作?不,真真切切,这就是迭部县益哇乡东哇村,它正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天,蓝得澄澈;云,白得刺眼。天气过于晴好,一丝微风都没有。巨大的天幕汰洗了所有的杂色,只剩下了边际分明的天蓝云白。没有了风的扰动,云朵则专注于自我的选择——或驰骋的骏马,或静卧的玉兔。不经意往右一瞥,只见一对恋人手拉着手,拥吻在山的两侧,久久不肯离分……
太阳避开云朵的时候,灿烂的光投射到了所有可以照耀到的地方。此时的山峰熠熠生辉,草木葱茏,赭色岩石侧峰壁立,直冲云端,似要把天地相连。别说,当天地辉映,展现出的才叫恢宏大气。
傍山的村寨错落有致,静谧安详。三三两两的牛无人牵领,散漫地游荡。我们的车子在导航的指引下停在了临时修建的沙石地面的空地,刚一下车,就有一个身着藏袍的男人走过来,晃动着手中的图片,热情地招呼:“要住宿吗?一晚150元,包吃飯。”他指着村寨的方向:“就在上面,小木屋,干净卫生。”我看了他手中的图片,房间有浓郁的藏族风格,整洁清爽。如果不是安排了下一站的行程,真有心体验一下有如仙境的藏族村寨。“下次吧!”我礼貌地,同时也不无遗憾地谢绝了他的邀请,和朋友们走向景区大门。
天祥地和,给了我们一个好心境。从景区门口到一线天,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也可选择步行上山。起初澎湃的心潮促使我坚持走路,想一览无余地领略扎尕那的美,但是没有朋友们的普遍响应,加之伏天烈日的炙烤,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
山道是用水泥浇筑的,窄到只能容纳一辆电瓶车通行,大约每一公里处有一个会车点,上下车辆的交会只能在此进行。驾驶电瓶车的全是东洼村的村民,原先他们的生活不知道是否富足,现在,因为这条路,得到改善是毫无疑问的。
山道崎岖,走走停停,倒给了我们细细品味的机会。扎尕那的山并不十分高大,却极富个性的张力,林林总总铺列开来,像放大的石林,对应每一座山峰,应该都有它们的经典。景区没有导游,也没有编纂故事,原生态给游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可以调动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去体会它们的喻示。
北方的山水河川,通常的印象是粗犷豪放。扎尕那不缺骨骼的健壮,同时兼具了秀丽柔美。峻峭的崖壁容得下一些花草树木,依然沧桑,更显峥嵘。包容是一切人和事物相对完善的前提,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钢,不可谓不硬。较之于铁,它的优势是具有韧劲。我的眼中,扎尕那无疑是一块好钢。在这里,只要用心,我想是可以吸取到它的一些精髓的。
所有的山都是在挤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旦矗立,流年经久,任凭风霜雪雨、沧海桑田,轻易不会改变。所以说品德如山。称之为品德二字,绝不是一时一事。顺畅时得意,逆境时萎靡,权贵当面谦恭,弱小近前嚣张,或许就锦衣玉食了,但永远不会与山为伍。
下了电瓶车,就只能走“马路”了。我们蹒跚而行,一步一景。女人们大呼小叫,招呼同伴分享自己“美”的发现,催促男人为她们按动快门,希望把自己融入这诗画般的景致,定格美的瞬间。
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循声望去,一个壮汉随着节律,晃动着壮硕的身体,优哉游哉地走下来。我侧立路边,不想打搅到他,目送远去的身影,仍然沉浸在笛声、水声以及马蹄声交汇而成的浑然天韵之中,如痴如醉……
迷了眼、醉了耳,更重要的,洗涤了蒙尘的心!
伴随“马路”的,是一条清冽的溪流。
正午已过,我们拿出自带的食物。昨天赶路太累了吧,忘记了把肉食卤蛋等打开放到阴凉处,这会儿只能摆在草地上让给流浪的猫狗吃了。然而大饼夹着“老干妈”,伴着蝉鸣鸟喧,我们竟然也能吃得“风生水起”。
奇怪!一样的东西,换一个环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毋庸置疑,扎尕那以山闻名。当你置身其中,被雄伟壮丽深深折服的时候,蓦然瞥见穿行于山川间的水溪,才发觉千姿百态的山峰因为欢腾的水流,具有了灵动的神韵。
山水相依、云峰互动是扎尕那最为出彩的独到之处。虽然烈日炎炎下步履维艰,但是这山、这水、这天、这云似乎就给你注入了神奇的力量,让你流连忘返,不知疲倦。难怪,据说一百年前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惊叹于扎尕那的美景而发出感叹:“如果《创世纪》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扎尕那,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石匣子”,这种表述我以为在当时应该是指比较封闭而言吧!要我说,一定要给它一个定义,必须要用“大气阳刚”四个字。
喜欢这儿,尤其这儿的山。但是现在,又不能不和它分别。以后,一定会再来。得意时要来,失意时更要来,因为它能够给到你——坚持的动力和坚定的力量!
白云故乡拉尕山
甘南行第二站,舟曲拉尕山。
去过拉尕山的朋友告诉我:拉尕山的美,在于天蓝、云白、草绿、花艳。特别是上到山顶,感觉伸手就可以抓到云朵。这后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强烈欲望,吃完早饭就催促大伙儿赶快上路。
喜欢天空,喜欢无迹可寻的云霓幻化。闲暇之余,尤其在迷惑困顿之时,浩瀚无垠的星空真的是一副最好的解药。
日月星辰亘古不变,总是坚定地悬挂在应该出现的地方。欢快自由的云雾则调皮地游来荡去,它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调化和鉴分人群,没有历练真的可能就会迷失了方向。
我明知自己不具有泰勒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思想家的慧根,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借助的情况下,凭着仰望星空,去寻找普世真理。但我的抬头望天,为的是身心疲惫的时候,从日月星辰的明暗和轨迹里,获取能够坚定信念、坚守人格的信心;为的是头绪繁复的时候,在风云雷电的变幻和不测中,觅得足以活跃思维、启迪心智的方法。
崎岖狭窄的山路会车都很困难,但是沿途基本上没什么车。诧异间已行至山门,一块白底黑字的公告赫然在目,上面写着自今年5月1日起开始修路等等内容。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辛苦的长途奔袭,不至于让我们徒劳一场吧!
没有设障阻挡,且行且看吧。
路确实太难走,幸好两部车子都是SUV,虽然缓慢但通行没有问题。这样行驶了半小时左右,来到半山腰,见到一片开阔地。这里应该是个村镇,右手边的山洼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藏式木屋。广场上摆放着几辆工程机械车,还有三三两两的一些人,于是我们下车分头询问。
我走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跟前打问,他五官棱角分明,肤色稍显粗糙却难掩英俊,一开口便暴露了稚嫩和腼腆,完全没有印象中藏族人的粗犷和憨直。不知是怜爱还是好感,促使我和他多聊了几句。
他说这个村寨就叫拉尕村,大约六七十户人家,是个古老的山寨。原来以种地为主,现在旅游的收入更高一些。好多人家开了家庭旅馆,每人每晚40块钱,旺季的时候生意还不错。我问山顶离这儿还有多远?车能上得去吗?他给我指着前面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坡道说:可以吧!汽车得走二十分钟左右。
村镇因为施工有些凌乱,望向天空的时候心情一下子格外舒坦。碧空如洗、天幕湛藍、远山青黛、云朵洁白。只在梦中见到过这样的天景吧!或许我真的迷醉了,脱口又问:“这里的阴天能看到蓝天白云吗?”小伙子愣怔了一下,旋即绽露出一丝笑意,和站在旁边的同车好友异口同声地反问:“阴天哪来的蓝天白云?”我也反应了过来,讪笑着自嘲道:“没有喝酒就醉了,醉喽!”
这时候同行的朋友从施工人员那儿了解到,现在车是能够上的去,但今天施工的路段未必下午以前接得通,接不通意味着今天就回不去。这哪能行!利用周末我只请了半天假,今天再晚也得回去,明天一早得赶去上班。
于是我们商量就在村寨周围转一转,去往山顶的夙愿只好留待下一次得偿了。
跟着挖掘机前行,试图超越它。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和弥漫的尘土最终让我们放弃了这个打算,路边的崖坎不算高,男人们上去后,把女人一个个拉上来。
有些看似不是路的路,走过了反而有更大的惊喜。上去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笃定这就是传说中格萨尔王携珠牡王妃取道降魔,在此牧马一月的那个牧马场。但见群峰环伺,蓝天打底,白云低垂,如茵的草地起起伏伏,目所不及。偶尔看到几棵大树像铺开的大伞,大大小小几只牛躲在下面悠闲地纳凉,这么和谐,是一家子吗?各种野花一丛一丛,散漫地扎堆在广阔的草地上。《易传·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看来自然状况下的选择顺了四时,合了天理,展现出来的就一定是吉相大美。我想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当年格萨尔王看中的也恰在于此。
或许还是路的原因,偌大的草原几乎没有游人。远离修路的挖掘机,就有了难得的与苍穹和花草独处的机缘。世界万物包括人,放归大自然,任何一个个体都是那么的渺小。就像这些小花小草,在广袤的草地上,被人欣赏得靠运气,但是即便无人欣赏,它也不改初衷,依然蓬勃。该艳丽时不萎靡,要芬芳时不吝啬。
生命形态各异,然而价值和意义等同!
几个朋友大呼小叫地跑过来:“什么意思?这么好的景色,不和大家在一起,一个人窝在這里。”我连忙道歉,起身跟随他们前往“拉尕山民俗风情园”。
这是一家颇具规模、很有些情调的农家乐。木质的亭房掩映在松柏树木之中,庭院里花繁叶茂,曲径幽深。与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明显先行了一步。
老周已经在点菜,李大姐前后张罗,竟然给我们“通联”出一个惊喜。她和老板协调,说如果我们上山,愿意帮我们租车,每人20元。真是天遂人愿,趁着刚刚宰杀的大公鸡才入锅,我们八人挤在了一辆七座车上,向山顶进发。
天气晴好,空气清新,远天近山树木花草,像刚刚完成的一幅设色山水画长卷,清新明丽地划过眼前。二十分钟后抵达山顶,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名叫“拉尕天堂”的山庄。虽有一些人工痕迹,却也似有“天庭花园”的味道。几座楼阁,三两亭榭,一池碧水。低垂的白云穿行其间,一会儿溢出楼阁,一会儿悬停水榭,好像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游来荡去地招呼着我们的到来。
“我来了——”一声嘶吼从胸腔顶出,远山稍为滞后地予以回应。这声呐喊,是对热情的白云的响应,也是我们“登天”的宣示。
与白云的近距离接触,感受到了它的有形无形。远观时,它可以是牛马鹰犬,走近它时,却若有若无。但不管怎么说,它是友善的。接下来的时间,朋友们追逐着它,并与之亲密合影,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我静坐池边,竟然可以低头望天。天地本来是有界限的,但此刻天地呼应,天既是地、地既是天。平日里,为了工作生活,很多事情力求泾渭分明,是非清晰。如果混沌不清、本末未明则一定愁苦烦闷、心神不宁。然而混沌与本末的基点总是那么扑朔迷离,让一大堆的愁情烦绪难解甚至无解。
不错,我们是芸芸众生,生于大众再囿于大众,或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则难免平凡的愁苦;或锱铢必较、争权夺利,则饱尝倾轧的艰难。只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或许你就是蓝天白云,投身其中终可一展恢宏大气;或许你是野花小草,应时荣枯也绝不自轻菲薄。“小我”到“大我”,是心灵解放的过程。心自由了,不论哪种形态,生命才如这飘逸的白云,超脱自在。苦难,仅存于“小我”,之于“大我”,那只是时间的一瞬。
人生的雪雨风霜,给每个跋涉其中的人,无论愿不愿意,都裹上了薄厚不一的尘垢铠甲,渴望和呐喊自由的人们,殊不知真正的羁绊实际上源自自己的内心。
拉尕山,藏语意思是“神仙喜欢的地方”。我则固执地认为,拉尕山是白云的故乡。这里让白云洒脱飘逸,自在无羁,快乐卷舒的同时,扮靓了蓝天,愉悦了山峰草地。靠近它,有一种被叩击的震撼!
来吧!哪怕积尘蒙蔽的铠甲只是敲开了一条缝隙,也能够使你蹒跚的行进减少些负累的荷载。只要你愿意,拉尕山完全可以胜任你的导师,让你在荆棘满布的前行路上——轻松、快乐!
真是,从拉尕山返回兰州,颠簸的路上连续行驶9个小时,依我的年龄、体能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在无人替换的情况下,我载着朋友们安全抵达。
感谢拉尕山!
它,给我的生命蓄积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