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策略下的文言文教学要义

2021-09-05 04:28梁昌辉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折枝李树王戎

板块一:读好课题,了解王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读课题。题目中有个生字,举起手指跟老师一起写“戎”字。读生字“戎”,róng。大家刚才看我写,根据这个字的部首猜一猜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生没有答出。)

师:它是什么部首?看得出来吗?

生:戈字部。

师:对,(出示篆书,指着介绍)包在外边的“戈”是兵器,里面表示铠甲的“甲”。所以这个字一般跟武器、跟军事有关,知道了吗?有这样含有“戎”字的词语一起读一读。(出示:一身戎装、戎马一生、兵戎相见、投笔从戎。)(生齐读。)每一个都跟军事有关是不是?但是我们这一篇文章所学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生:王戎。

师:他是个将领吗?

生:不是。

师:他是个武士吗?

生:不是。

师:谁来读一读王戎的介绍?(出示: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这是书中的注释。说说你对王戎的了解。

生:王戎很有才华,这里说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我知道“竹林七贤”说的就是晋朝时七个很有才华,品德很高的人。

师:很好,王戎原来是一位有才华有高尚品德的文士。他小的时候怎么样?

生:聪明。

师:这个故事就是写王戎小时候聪明、智慧的故事。好,这是一篇什么文章?

生:文言文。

师:文言文,我们学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生: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生:看插图。

师:不错。还有吗?

生:分段分层次。

…………

(内容重组路径与目的说明:以这篇文中的主角“王戎”这个人物为聚合点,把识字、扩展词汇积累与关注注释、了解人物等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比较有趣味的易于学生拾阶而上的学习板块。)

板块二:朗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文言文离我们今天很远,我们要学好它首先就要学会朗读。(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听到一个多音字,这个多音字怎么读?

生:“折”读zhé也读shé。

师:那这里是读zhé,还是读shé呢?

生:读zhé。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文章里的意思就是,树上的果子太多了,恐怕连树枝都快被折断了,折断所以读zhé。

生:shé是形容人的而这里是形容树的,应该是zhé。

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果树果实累累的样子?

生:看到过。

师:树枝是什么样子?谁能用手臂示范? (生用手臂做折形状。)是折断的还是弯下来的?

生:弯下来的。

师:弯下来的,没有断,这个叫zhé。折枝就是枝弯下来了没有断,断了,果子就不能长了。那么shé呢?(手臂作折状。)断了,才读shé。读读这个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生齐读。)我们就是要联系生活经验。刚才有同学说看图,这个图就给我们画了一个多子折枝的样子。“唯戎不动”只有四个字,我刚才听到了好几种停顿,来,试着读读看。(生自行练习。)

生:唯戎/不动。

师:你认为“唯戎”是一个词,停顿跟在词的后面,“唯戎”是一个词吗?看看注释。

生:“唯”是只有。

师:对,“唯”是只有。那“戎”呢?(生接:王戎。)“戎”就是王戎。那么应该怎么停顿?

生:唯/戎/不动。

师:哦,你读读看?

生:唯/戎/不动。

师:对,这样一读就强调了王戎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所以,我们停顿是根据它的意思来停顿。一起来读这句话。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讀好停顿,这样读才有文言文的的味道。(生自我练习。)好,请同学来读一读。(生朗读,读音准确,停顿正确。)“诸儿竞走取之”理解吗?什么意思啊?

生:竟然走过去。

师:我们刚才说了,学文言文有什么方法呀?

生:要看注释。

师:注释有没有“竞走”呢?

生:有。

师:你来读。读出这种味道来。

(内容重组路径与目的说明:以朗读活动为中心,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让符号还原为声音的抑扬顿挫,在音韵中感受文言的音乐之美,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板块三:抓住人物和行动,讲述故事

师:故事里总是有人物的,来圈一圈有哪几个人物?

生:这里面有王戎,还有诸小儿,还有一个旁边的人,就是问王戎的那个人。

师:一个是王戎(板书),一个是诸小儿(板书),后来又说是什么?叫诸儿。这个“诸儿”和“诸小儿”指的人一样吗?

生:一样。

师:对,都是指其他小朋友们、小伙伴们。你看,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这里还藏着几个人呢?(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谁回答的?

生:王戎。

师:有人问王戎,这个王戎在前面提到过了,所以这里王戎回答就省略了。我们结合上下文能猜得出来。那谁取之呢,谁去摘的李子?

生:不知道。

师:你猜猜谁会去摘?

生:其他小朋友。

师:有可能,其他小朋友不相信那么大那么红的李子会是苦的。还可能是谁?

生:路人。

师:对,都有可能,就和“人问之”一样。故事中常常说有一个人,却并不明确说是谁,我们遇到了,知道是有一个人就行了。故事的人物都会做一些事情,找一找看,这些人物主要做了什么,画出相关的词语。(生找寻,圈画。)

师:找到了吗?(生回答,师相机出示:游、看、竞走、取、不动、问、答、取。)这些词语都理解吗?(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这篇文言文是一个故事,能不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他们做的事情,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自己先试一下。(生练习。)

师:来,你来讲一讲。

生:王戎七岁,曾经……

师:用有一天代替这个“曾经”会更好。你刚刚说“曾经”就像是翻译一样,没意思。你可以说有一天,这样更自然。

生:有一天和他自己的朋友们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他的朋友们都跟着跑过去,想摘果子,只有王戎没有动。其他人问他。

师:有人问他。

生:他回答说这棵李树在路旁,而且还果实累累,这些果子肯定很苦。他的朋友们尝了尝,的确如此。

师:你看,抓住了人物和人物主要的行动,讲得很清楚。是不是啊?现在稍微增加些难度,如果让你讲,你觉得哪一部分要讲得特别详细?要不要练习一下?(生练习。)我请我们班讲得最厉害的同学到上面来讲好不好?可以稍微看一下啊(指课件),开始吧。

生:王戎七岁,有一天和他好朋友出去游玩,看见道边的李树很多树枝都被压断了,好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可是只有王戎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有人问他,他回答树边的李子很多……

师:不是树边,是路边的李子。

生:路边的李子很多,肯定是苦李,然后他的朋友们尝了一下,果真是苦李。

师:她哪个地方讲得特别具体呀?

生:王戎回答李子苦的原因。

师:她回答的是原因。也有人说面对多子折枝的李子,人物的行动不一样,要具体讲讲的有没有?来发挥你的想象,掌声欢迎。

生:在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他的朋友们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很多都把树枝给压弯了。他的朋友们纷纷跑过去抢李子,有的把李子塞进裤腰带准备带回家慢慢吃。还有的在树上扒了皮,就准备马上吃掉。还有的跑得慢,快快地追上去,就怕那些李子被他们抢光了似的。

师:对,争着跑过去就是这意思,不错。

生:可是王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其他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一动不动呢?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旁边,而且果子很多,如果这些李子很甜的话,早就被人家给摘光了,哪轮得到我们来吃呢?这些李子肯定很苦。那些人吃了,的确很苦。

师:不错,掌声送给他。一个是“竞走取之”,一个是不动,讲得很具体。你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讲得很具体呢?

生:这样就可以体现出王戎他真的很聪明。

师:听清楚了没有?这就是很聪明地讲故事。谢谢你,请坐。

(内容重组路径与目的说明:儿童与文言文的重要联结点就在故事上,把故事作为文言文教与学的重要言语实践活动,凭借着从文字到声音、从静态到动态、从符号到场景,让学生在故事的玩味中体验文言文、亲近文言文。)

板块四:角色体验,领悟智慧

师:同学们,一起游玩的小伙伴,看的是同样一棵李树,为什么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来,我们现场体验一下。我们现在就到了李树旁边,看到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李子,你是怎么想的?你可以选做“诸小儿”中的一个,就是那些争着跑去摘李子的小朋友,也可以做王戎。你怎么想的? (生分组讨论。)

师:你选哪一个?

生:我选跑去摘李子的小朋友。这么多李子,我肯定要跑过去摘,我不能吃亏。

师:哦,你看那么多李子又大又圆,你馋得——

生:我馋得直流口水,就想去摘。

师(问其他学生):他这个想法有没有錯误?为什么没错误?你说。

生:因为他觉得李子是很甜的。

师:看到好吃的想吃,这些想法正常不?

生:正常。

师:非常正常,这是普通的吃货思维。(哄堂大笑。)王戎怎么想的?这个得想一想。好,王戎,你来说(指一生)。

生:王戎是这样想的,路上这么多人,这个李树的果子如果很甜的话,哪里能轮到我们吃啊?肯定是苦李。

师:那这个是他看到的吗?

生:他想到的。

师:哦,别人想到的是果子好吃,王戎还想到了这棵树是在道路旁边的。树的位置跟果子甜不甜有什么关系呢?

生:大道上面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来往往。

师:哪些人经过了?

生:附近的村民经过了,不去摘。

师:可能第一年摘了,尝了是苦的,后来都知道,就没人摘了。

生:可能小孩子要去摘,大人说苦的,就不去摘了。

师:是的,很多很多人经过了都知道是苦的,他们谁也不会去摘。所以他会看到一个道边的树。起。

生:多子折枝。

师:这些,其他小朋友都想到了吗?他们只看见“多子折枝”。他们没想到道边无数的人经过都不去摘,原因在哪。所以王戎聪明在哪儿?你说。

生:王戎聪明在他从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别人只看到了“多子折枝”,却没看到“道”。而他先注意到那个位置再去看“多子折枝”。他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师:别人看到了眼前的,他看到想到了以前的。别人看到了多子折枝,他重点看到这是长在大路旁边。我想请问同学们,难不难?其他小朋友就真的没有看到这个大路旁边吗?

生:他们肯定以为这是一次性的丰收。

师:一次性就只想着当天的,是不是啊?大路旁边说明这棵树有没有主人啊?

生:没有。

师:没有主人。既然小朋友可以去抢去摘,那路边的行人可不可以摘?

生:可以。

师:对,这才是关键。好,你说。

生:就是有好多的李子我们为什么不去拿呢?管它苦不苦,先吃了再说。

师:哦,我先吃了,我先尝了再说,是不是啊?很好,这是朴素的智慧。你说。

生:对呀,不尝怎么知道呢?

师:哈哈,你看,就是一般的思维,正常的思维,王戎是超常思维,就是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他多角度去看,这个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叫——综合判断。(板书)不光要观察,还要综合判断,这才是王戎。

(内容重组路径与目的说明: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有代入感地把人物的思维过程講出来,在追问中让模糊的思维明晰起来,在比较中理解不同思维的差异,进而领悟王戎的智慧所在。)

板块五:选择讲述,感受语言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一千七百年之后,我们来读它。我们读到的是不是我们刚才这么讲的故事呢?不是,我们读到的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写成的故事。你们更喜欢哪种样子的故事?是用我们今天的话讲的故事,还是古代的用文言文写成的故事呢?

生:我觉得还是古代的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古代的话语简练,而且感觉更生动。

师:语言简练又生动。好,你说。

生:我喜欢古代的。因为古代这样写可以写出就像今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而我们现在翻译,就要加一个很久很久以前,就感觉这个故事已经很老了。

师:哦,你觉得用文言文这个故事跟你离得很近。你们能用文言文讲这个故事吗?需要练一练吗?

生:不需要。

师:你来试试。(生用文言文熟练讲述。)真好。我们再找一位。(生上台用文言文娓娓讲述。)

师:节奏非常好,故事的起伏感也有。掌声送给他。王戎的故事也好,司马光的故事也好,都是发生在他们七岁的时候,我们大家大概十岁左右吧。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今天的孩子可以和古代的孩子一起来交流,向他们学习,我们听文言文故事也好,我们听白话文故事也好,就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智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内容重组路径与目的说明:回归故事,在儿童主动选择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讲述中主动积累语言。)

(本课为2020年11月大庆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专题培训会”上,江苏省江阴市特级教师梁昌辉以“重整”策略教学的一堂示范课,为与会教师示范了组块教学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要义。)

■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折枝李树王戎
神童王戎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王戎识李
我的芙蓉李树
金缕衣
李代桃僵
爱打电话的父亲
稿林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