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推进现代化新新晃建设

2021-09-05 18:18周重颜
湘潮 2021年8期
关键词:芷江扎西革命

周重颜

新晃(旧称晃州、晃县)是一块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这里曾经打响了著名的便水战役,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向贵州转移赢得了时机;这里涌现了唐伯赓、田嘉敏、姚伯阳、姚季卿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和全国“最美医生”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晃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接续谱写新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便水战役:一场使红军大部队得以从容转移黔东的战役

1936年,为解除后顾之忧,红二、六军团决定利用晃县、芷江交界处的有利地形,组织便水战役,出其不意地包围消灭敌人,为在湘黔边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争取有利局面。

1月5日清晨,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主力急速返回晃县波洲和芷江上坪交界处门楼坳、蜈蚣坳、对伙铺一带,布好口袋阵,静等敌人“钻”进来,余部从江口沿?水河东下,以切断新店坪渡口。萧克、王震率前线指挥部驻今波洲暮山坪。上午8时许,红二军团四师、六师分别从龙溪口、龙塘坪、兴隆坳等地出发,进入芷江仲黄坪、涧溪一带,准备侧击敌军。为便于机动,贺龙、关向应、李达在涧溪以东的西凉溪设前线指挥部。

5日下午2时左右,敌先遣部队抵达芷江上坪蒿莱坪,发现了设伏的红军部队,便不敢前进,与红军形成对峙,等待援军。见计划被敌人识破,萧克、王震当机立断,乘敌立足未稳,主动展开攻势,变伏击战为攻击战,决定将敌人压向三里桥、新店坪一带开阔地再一举歼灭。下午4时,萧克、王震命令红十六师、红十七师从门楼坳、蜈蚣坳、对伙铺一带迅速出击,向守敌发起猛烈攻击。敌遭重创,退守牛屎垅一带。此时,敌人援军赶到,死守高地顽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呈胶着状态。

危急时刻,贺龙、关向应、李达根据战场变化,立即改变作战部署。红四师和红六师兵分两路,计划将敌拦腰斩断,逐块消灭,以求速战速决。然而,当红四师赶到岩禾塘时,却发现敌人已占据了附近一带的山头。红四师立即发起进攻,与敌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十二时许,敌右翼防线开始溃败。不料,敌增援部队赶到,占领了新店坪陈家垅、营盘界一带防御阵地,与红军形成对峙局面。红军师参谋长、代师长金承忠和十一团团长谭耀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5日夜,敌人凭着武器优势,疯狂抵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继续战斗对红军不利,1月6日下午3时后,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陆续撤出战斗,退至对伙铺、波洲一带;红二军团四师、六师与敌相持到6日晚上,也相继撤出战斗。

便水战役是红二、六军团长征以来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它成功地遏制了敌人追击的步伐,使红军大部队得以从容转移黔东,粉碎了敌人将红二、六军团消灭于湘黔边界的阴谋。

唐伯赓:新晃、芷江早期革命的开拓者

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有这样一段话,读罢之后激起我们对侗乡红色往事的回忆:“大约在清党前后,有个晃州姓唐的青年,北京农科大学毕业生,在沅州晃州两县,用党务特派员资格,率领了两万以上四乡农民和一群青年学生,肩持各種农具,上城请愿。守城兵先已得到长官命令,不许请愿群众进城。于是双方自然发生了冲突。一面是旗帜、木棒、呼喊与愤怒,一面是居高临下,一尊机关枪同十支步枪。街道既那么窄,结果站在最前线上的特派员同四十多个青年学生与农民,便全在城门边牺牲了。”文中所指的“晃州姓唐的青年”,正是唐伯赓。

1899年农历九月四日,唐伯赓出生于波洲镇暮山坪村。1919年考入广州农业专科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学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唐伯赓大学毕业后,奉党的指示赴苏联留学,6月返乡省亲途经长沙时,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他为芷江县农民运动特派员。

唐伯赓抵达芷江后,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教务主任的公开身份,在芷江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将昔日同窗好友邀集在一起,传阅进步书刊,宣讲革命道理,后逐步扩大到一些学校的师生,革命思想广为传播。为了扩大宣传阵地,他还与好友彭冠西在县城北街开办惠源书局,推销进步书刊,经过艰苦深入的工作,他为芷江农民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26年9月,国共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成立国民党芷江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创办农民夜校,建立岩桥、垅坪、碧涌、梨溪口、麻缨塘、步头降等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1927年1月,他领导创办进步报纸《芷江潮》,宣传革命道理,号召民众参加革命,为争取自由和生存而斗争,影响遍及县内外,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进步人士纷纷投身革命。在此期间,他秘密发展龙平章、杨舫、邱茂璋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芷江县特别支部成立,唐伯赓任支部书记。从此,芷江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革命群众向反动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

1927年3月,驻芷江的贵州军阀犹国才以“国民革命军”名义,向芷江民众强行摊派3万块银圆巨额军费,唐伯赓等人数次到其师部与其交涉谈判,迫使其放弃搜刮企图,引起犹国才的仇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犹国才认为时机已到,就向县党部、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和革命积极分子举起了屠刀。

1927年4月20日晚,正当县城举行庆祝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党县党部、县农民协会成立的提灯会时,犹国才突然派兵包围了会场,并四处戒严,紧闭城门,在大佛寺四周的屋顶上架设了机枪,随后制造借口,在晚上8点左右指使人在其师部马厩纵火,并加罪于县农协、县党部。接着,立即派兵包围了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抓捕共产党员和县农民协会会员。芷江城内顿时尸首满街,鲜血满地。这时,唐伯赓挺身而出,他站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毫不畏惧地向群众揭露犹国才的罪行。反动士兵们见状蜂拥而上,在他身上连刺了十几刀。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而他却仍在大声呼喊。敌人又用布堵住他的嘴,将他捆绑到敌师部。在审讯中,他临危不惧、威武不屈。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杀害了他。唐伯赓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晃,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杨文钦、扎西志玛:扎根乡村为百姓服务半世纪的全国“最美医生”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1956年,杨文钦转入北京医学院,不仅实现了学医的愿望,也遇见了他相知相守60载的伴侣——扎西志玛。1961年毕业前夕,杨文钦、扎西志玛击掌立誓,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改变山区缺医少药的面貌,为祖国卫生事业服务。

毕业分配的结果出乎意料,杨文钦被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北大医院),扎西志玛被分配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为了曾经立下的誓言,1968年,杨文钦带着扎西志玛回到了故乡新晃县。杨文钦夫妇被安排到扶罗卫生院工作。当时,卫生院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他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看病、敷药、动手术、洗器械,脏活累活样样都来。村里的小水电站,只能晚上供电,夫妻俩常常是白天看病,晚上接着做手术。扎西志玛不会说侗话,杨文钦就给她当翻译。杨文钦做手术,扎西志玛负责打下手;扎西志玛做手术,杨文钦就负责麻醉。有时候遇上大手术,夫妻俩还要一起上手术台。为让边远地区群众更方便地得到救治,夫妻俩还送医上门。山高路远又不通车,他们常常挑着手术器械,從清晨走到天黑。杨文钦夫妇足迹遍布侗族700多个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

1973年,杨文钦夫妇被调到县人民医院,忙碌依旧。1983年,杨文钦接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他大胆推进医院改革,使医院享誉湘黔边界,附近10多个县市很多老百姓慕名前来就医。1996年,杨文钦和扎西志玛退休,许多私立医院高薪聘请他们去坐诊,都被婉言谢绝。80岁高龄时,他们依旧坚守在新晃县人民医院门诊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晃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文明之城,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强大力量,让党的革命精神始终成为推动新晃发展的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是新晃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新晃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桥头堡,坚定不移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在新晃这片红色土地上接续“赶考”。

(作者系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芷江扎西革命
芷江行
芷江受降纪念坊
一次调研,成就芷江“和平文化城”
中国的出行革命
芷江缘何成为受降地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你好,岁月
如果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