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巧,徐建华,陆 艳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图书馆是收藏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理应对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积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献资源有完整的收集、整理、记录与反映。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当今的图书馆似乎没有很好地实现此职能,主要表现为许多图书馆红色文献的收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红色文献的收集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就一定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红色文献进行专门而系统的收集、收藏与提供利用,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通过研究梳理发现,关于红色文献,研究对象集中于高校图书馆、革命老区图书馆,研究内容以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为主,主要涉及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以红色文献为基础的阅读推广研究等方面。对红色文献收集与整理研究,主要探讨红色文献的收集范围、物质载体、收集方式、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2-5],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包括意义、推广方式、存在问题与建议等[6-10]。对相应的空间、服务建设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红色文献建设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网络调研,对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影响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因素,探究了现有建设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实践提供思路。
本文使用网络调研法,主要考察当前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现状,调研时间为2021年1-2月。调研对象为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图书馆,调研步骤是,以“红色书屋”“红色图书馆”“红色图书专架”等关键词,通过百度平台检索有关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新闻报道、通知公告等,再按相关度排序。因网页内容过多,本文仅选取内容不同且具有较高价值的网页条目,主要原则为:(1)正文内容不重复;(2)涉及不同类型图书馆;(3)体现红色文献建设。选取数量以网页饱和为标准。共选取到具有代表性的网页内容64条,将已收集到的64条条目整合,提取其中对现状分析有用的关键语句,再归类整理,以系统分析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现状。
在对64条文本内容梳理后发现,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按照建设主体可划分为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建设,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建设,其他主体建设等3种模式。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建设可以分为馆内建设与馆外建设2种;其他主体建设可以分为个人收藏建设、机构建设、个人收藏者与机构合作建设3种,64条数据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不同类型红色文献建设模式
在以图书馆为建设主体的红色文献建设中,图书馆的类型主要包括一般地区公共图书馆、革命老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从空间角度来看,图书馆的馆内建设常常是设置专门的红色主题空间、红色阅读专区、红色文献专架、红色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馆外建设通常是以馆外主题分馆的形式开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和馆藏量,有助于举办相关宣传辅导活动或开展其他延伸服务。
图书馆也常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红色文献建设,如延安火车站“红色书屋”,是延安市图书馆与延安火车站打造的红色文献基地,有助于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个人收藏者独立开展,个人收藏者提供藏书、地方政府或其他机构资助建设的情况虽然较少,但很有特点。山东禹城市退休干部范建政利用自己的藏书建立“红色经典古旧书屋”,如今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乡布河坝村,7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恰力·阿布的哈斯木以自己多年收集的红色文献为基础,在阿热勒乡党委政府、青河县委县政府和黑龙江省援疆干部的支持下,建立95平方米的红色书屋。非图书馆机构为传播红色文化建立小规模的红色书屋,是其他主体建设较为常见的模式。比如,地方党史研究室等机构为了满足社区人们学习的需求,常常会建立红色书屋或红色书柜。又如,常州市各新华书店门店均设立“红色书屋”或“红色书柜”,供市民阅读或购买。
目前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内容包括馆藏建设、空间建设与特色服务建设,发展路径为以红色文献为主体,以空间为载体,提供以阅览为基础的宣传教育特色服务。
(1)馆藏建设。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模式从严格意义讲,大多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方面,建设主体多元,均有较高的建设热情,但缺乏完善的合作与共享机制;另一方面,通常仅将具有此类性质的图书放在一起,没有深入挖掘与开发。馆藏资源多以纸质为主,类型包括与红色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宣传画册、音视频资料等,数字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与初步建设之中。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红色报刊档案数据库》,延安大学图书馆开发《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
馆藏规模通常是依据图书馆空间的大小与服务对象确定,以红色书屋、红色图书馆、红色文献专区为形式,各馆不一,馆内建设与馆外建设通常有所区别。一般馆内设置的红色文献阅读专区书籍较多,馆外设置的红色书屋、红色图书馆图书相对较少,但也不是绝对的。仁化县红色图书馆内藏纸质图书和地方文献共25,600余册,报刊42种、地方文献125种、电子图书3,000多册、电子报刊500多种;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红色阅读专区藏书1万余册;吉安市青原区红色旅游书屋馆藏规模为5,000余册;长沙市社区红色书屋有红色文献500余册。此外,一些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喜迎十九大系列图书”专柜,仅放置红色经典书刊30余册。
馆藏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时政与党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社区党史研究室建立的红色书屋,主要内容一般以党史文献资料为主;二是关于革命抗战历史的红色文化书籍;三是历届国家领导人重要文献,包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与其读过的相关书籍;四是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读物;五是其他类型,即具有当地特色的书籍。
馆藏来源也呈多样性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购买、红色先贤或其他个人捐赠、私人收藏转为公有藏书等类型。
(2)空间建设。红色文献建设常常伴随着红色空间建设来开展,从面积来看,有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以红色书屋等为主要形式的红色空间常常伴随着人性化的设计与精巧的布局。多数红色图书馆具有红色元素的设计,常见的红色元素包括红色名人的经典语录、画像、红色主题图片、其他特色展览品等。比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的空间设计与空间元素均以吸引读者参与为前提,包括卡通式的马克思图像、半弧形阶梯式书架环绕着的区域——“马克思大脑”、多功能的空间规划、木制的书架、多元的装修色调等。
在空间建设方面,红色空间通常除设置图书阅览区之外,有些还具有展览区和较大的活动区域。比如,嘉兴市图书馆“红船·中心书苑”,划分出较清晰的阅读区域、讨论区域、数字阅读区域等,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将空间布局与功能相结合,分为展览区、阅读区、宣传教育区和交流研讨区,有助于在不同空间为读者提供更为明确与优质的服务。红色书柜的设置,通常是基于服务对象与服务主题来确定。比如,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镇江市图书馆在少儿馆一楼设立了红色主题少儿阅读专架。
(3)特色服务建设。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所能提供的服务通常包含:一是基础服务,即图书借阅、流通服务。比如,秦皇岛市燕海里社区的红色图书馆除为读者提供各类党建党史图书与报刊之外,还可观看红色电影、党建视频等。二是阅读推广服务,包括讲座、展览、演讲等活动。比如,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智慧苑红色书屋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组织展览展示、选树先进典型等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庆祝建党百年,许多图书馆还开展了线上党课。比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开设“微党课”,普及党史知识,使党史教育深入人心。三是场地服务,即为读者提供研讨与交流的空间。四是志愿者服务,为读者提供做志愿者的机会等。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附近的居民、本地与外地的党政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中小学生、游客等。以公共图书馆为建设主体的红色主题空间服务人群比较广泛,是面向全社会;高校图书馆红色主题空间主要为全校师生服务;红色旅游主题空间主要面向游客提供服务;社区或企业红色主题空间一般是面向社区居民或企业员工提供服务。
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一是读者参观空间内提供的红色文献展览。二是售书。比如,天津图书大厦在红色智能书屋里设置“云智能售书机”,读者通过液晶显示屏查询柜内图书,还可通过微信、支付宝购买。三是扫码借书,读者通过微信扫码直接借阅图书。四是思政教育基地,读者接受图书馆的党课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该空间举办主题党日、团日活动。
从现有的建设情况来看,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影响因素大致包括建设主体、定位、目的、管理、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
从建设主体来看,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呈现以图书馆为主,其他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特点,各建设主体的服务群体与服务目标有所差异。从定位来看,不论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主体是图书馆,抑或是其他机构与个人收藏者,定位多为思想或者知识的传播阵地,但由于服务群体的不同,定位有所差异,大致包括一般性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党史传播地、党政交流室、为红色旅游服务等。从目的来看,红色文献建设总体目标为传播红色文化,具体目的因图书馆性质、功能有所差异。定位与目的不同,意味着馆藏内容的不同,提供的服务也会有所差异。从管理来看,一般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但管理在数据中的体现较少。有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红色文献建设,基本都有独立的空间,资源比较丰富,服务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宣传力度较大,报道媒体的权威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既会影响红色文献建设的前期,也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1)实践中的问题。从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模式来看,总体呈现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多以自发为主,没有完善的建设机制,容易重复建设或效率低下,且大部分红色文献建设多以纸质资源为主,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从空间建设看,空间设计中的红色元素较为单一,多样性与吸引力不足;整体的空间布局也呈现出不完整和不尽合理的特点;图书馆对于红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亦呈现出不充分的特征;各图书馆、机构和个人收藏者之间尚未开展红色文献的联合建设,缺乏统一的建设机制。简而言之,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尤其是整体性建设不足。
(2)理论思考不足。从现实建设的不足中反映出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理论思考不足,图书馆与其他主体在开展红色文献建设时缺乏理论支持与指导。许多机构尚没有树立红色文献建设意识,或将与红色有关的文献简单陈列在书架上,或没有对红色文献进行集中展示,缺乏系统性思考。目前的红色文献建设基本处于以自发探索为主,理论研究与理论指导仍需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如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红色文献建设应如何开展,如何显现出独有的建设特色,应该基于怎样的主题与专题开展,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红色文献建设如何做到各有特色,形成整体,共建共享?此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红色文献的原始文献通常极具时代特征,在当今社会原样推出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设置查阅级别?数字化过程与数据库建设到底应该揭示到何种深度,是否要预设查阅权限?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积极开展研究。
从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现状来看,图书馆对于红色文献建设的重要性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但在具体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与推广路径。
从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现状看,红色文献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成为图书馆的共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经验。因此,图书馆行业系统而全面开展红色文献建设,应尽快总结现有经验,尤其是总结建设较为成功的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等的经验。一方面应将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其构成要素,考虑采用适合本馆特征的建设模式;另一方面在借鉴兄弟图书馆经验的同时,注意形成自己图书馆独有的特色。
理论研究可以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鉴于目前图书馆领域对于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理论思考不足,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在此笔者尝试给出几条路径:第一,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对适合本地域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模式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域中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独有经验。比如,处于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等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和较大型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人物开展较为综合性的建设;而一些主题图书馆如韶山管理局毛泽东图书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图书馆,则可以开展以领袖人物为特征的红色文献建设。第二,根据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如收集、整理、加工等开展相关路径研究。第三,根据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等进行路径规划,以形成不同的建设类型与建设模式。第四,在总结单个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跨区域、跨类型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整体性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理应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具体指导。图书馆行业应就此建立统一的红色文献建设机制,完善红色文献建设规范,促进红色文献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首先,图书馆行业应围绕红色文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构建具体完备的标准体系,制定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图书馆共同遵守的红色文献建设标准。其次,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标准应宏观统筹全国各地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游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外、在红色文献建设中持续努力的红色专题纪念馆中的图书馆,制定共同遵守的统一标准。同时,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各类图书馆也应制定适合本馆现实的建设标准,包括馆藏、空间、服务等内容,以完善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体系建设。除此之外,图书馆应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文化馆、博物馆,以及不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地、各类型档案馆联合共建,各自侧重,如图书馆应侧重再生文献和辅助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强揭示深度,开展宣传教育,讲好红色故事等方面。最后,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应注重不同类型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注意本馆个性化元素的挖掘。
(1)树立红色文献意识。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首先,需树立红色文献建设意识,即对红色文献的定义与内涵有清晰的认知,使红色文献建设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红色文献建设不应是本馆所藏红色文献的简单集合,而应根据主题对红色文献进行系统且完整的揭示,集中展示;其次,要树立红色文献建设服务意识,除为读者提供最基本的阅览与外借服务之外,还应围绕红色文献建设开展特色服务,挖掘红色文献的潜在价值,打造红色文化传播主阵地,推动红色文化推广。
(2)明确红色文献建设定位。图书馆在树立红色文献建设意识之后,必须明确红色文献建设定位。明确定位包含的内容:①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目的定位,不仅是为了履行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也是为了履行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职能。②图书馆还应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如打造青少年以及全社会的思想教育基地或文化交流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建设定位,选择不同类型红色文献的收藏。红色文献涉及的内容较多,除现代出版的书籍容易获取外,部分书籍因年代较早,或被非图书馆的其他机构与个人收藏,致使全部集中于图书馆的理想难以实现。但仍应根据本馆馆藏情况,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明确建设主题,与其他收藏机构保持诸如信息互通、互借共展、复制等良好的合作共通关系。
红色文献建设不是倾图书馆一家之力就可以做好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发展是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政策保障与经费支持两方面。图书馆想搞好红色文献建设,一定要争取得到政府的上层推动,具体路径包括:(1)通过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引起政府重视;(2)通过自身的主动与努力,配合建党百年活动,大力宣传本馆的红色文献建设成就,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3)主动加入相关宣传体系,从图书馆馆藏建设与服务角度争取成绩、获得表彰,以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
政府的支持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提供保障,以民间为特色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注入更多的元素与活力。因此,图书馆要主动寻求和吸引民间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献建设,开展社会化合作。图书馆吸引民间社会力量参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间社会力量可以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拾遗补阙,弥补不足;二是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可以丰富图书馆的红色文献特色服务,实现服务创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1)建立特色专藏。对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展示、利用,是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基础。图书馆在开展红色文献建设时,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
一是馆藏规模。馆藏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红色文献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产生影响,因此,图书馆应根据本馆所藏红色文献的规模与趋势,初步预估红色文献建设的馆藏规模,保证红色文献建设馆藏的完整性。
二是馆藏内容。红色文献建设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图书馆在开展红色文献建设时,可根据自身的定位,选择相应的主题开展馆藏建设。比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选择以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著述进行红色文献建设,宁波图书馆的乔石书房是以乔石捐书所形成的专藏为主要内容,其他革命老区的图书馆也常常以革命根据地的相关文献作为专藏建设的内容,一些红色专题纪念馆的图书馆大多以领袖人物相关文献作为专藏建设的主要对象。
三是馆藏来源。红色文献本身所具有的红色前提,致使其存在特殊性和年代性的特征,文献分布较为零散。从现实的红色文献建设现状来看,红色文献收藏的来源主要包括:不同时期出版的红色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阅读与批注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述、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重要文献、历代革命先烈的著述、各革命根据地出版流传下来的红色文献、先贤们留下的“三亲”史料、先贤去世后捐赠给图书馆所形成的个人专藏、时人和后世的研究著作和再创作、民间个人收藏家的捐赠与转让、从其他收藏机构拷贝而来的复制品、拍卖会的拍品等等。来源主体不同,收集的难易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图书馆应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了解本馆有意收藏资源的分布,利用自身已有收藏,可以采用购买、寻求捐赠、交换复制品、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方式,与其他收藏者、收藏机构互借互通,尤其要关注拍卖和海外资源。同时,由于红色文献的独特性,图书馆还应注意建立收录标准,注意红色文献不同版本的收集。
四是资源共建共享。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实现的重要路径。红色文献的资源建设包括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两方面。图书馆在红色文献建设过程中,注意特色专藏的形成,突出自身特点。尤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注意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对纸质红色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此外,还应积极与其他收藏机构,如红色专题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尽可能搭建跨图书馆的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红色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使本馆的红色文献建设更加系统而完整。
(2)打造红色文献空间。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中,“藏”的侧重大于“用”的侧重,比较强调红色文献的收藏。然而,当今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要点在于打造藏用并重的红色文献空间。图书馆红色文献空间建设的重点不仅在于收藏,更重要的在于开展以宣传教育为特征的红色文献服务。图书馆打造红色文献空间可从4个方面点着手。
一是空间形态。红色主题图书馆建设形态有馆内和馆外两种形式,馆内建设是在图书馆内,确定合适的红色主题,开辟出新的藏用结合的空间形态;馆外建设则考虑到目标群体特点,选址贴近社会、贴近市民的交通便利地段。不同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时,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开展服务的空间形态。
二是空间设计。合理的空间设计有助于发挥红色文献空间的最大效益,图书馆在进行红色文献空间设计时,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理念,争取与社会力量合作,设计出能够吸引读者、便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红色文化空间。
三是空间元素。空间元素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在建设红色文献空间时,应注意空间元素与红色元素的合理运用,根据自己的定位和主题,选择与此相关的各类元素进行加工与升华,以营造红色主题文化氛围。
四是空间布局。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在于促使红色空间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图书馆在进行红色文献空间布局建设时,应根据空间的大小、馆藏规模、馆藏内容、设施、读者与使用者利用、有助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因素,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协调性。
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目的之一为实现红色文献的广泛利用,提供红色文献服务是实现红色文献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服务,可以从5个角度考虑。
(1)服务对象。一般情况下,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应是所有公众,但在开展红色文献服务时,需要有所侧重,尤其是针对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提供红色文献服务时,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活动。比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和社会组织等,服务极有针对性。
(2)服务方式。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服务时,应注意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线下线上同时开展。线下服务包括展览、参观、讲解、阅读等;线上服务包括多途径、多渠道宣传,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开展线上讲堂等。
(3)服务内容。服务内容是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服务的核心,除一般借阅服务之外,还应创新红色文献服务模式。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与社会力量合作,延伸服务内容;结合自身馆藏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设计文创产品;引进数字化设备体验等。同时还可联合其他图书馆、其他相关红色文献收藏机构,以多样化的服务打造红色品牌活动。比如,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提供的主题邮局活动,就极具特点,深受欢迎。
(4)服务态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红色文献服务的质量。图书馆在开展红色文献建设工作时,应选拔建立专门队伍。参与者应对红色文献资源、红色文献服务、空间分布有比较详细而深入的了解,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自信的表达努力带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身临其境,有所收获。
(5)服务反馈。顺畅的服务反馈是图书馆改进本馆红色文献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应自觉建立通畅的读者反馈机制,及时获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读者需求,开展积极的红色文献服务,实现服务创新。
本文对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在当今呈现出建设主体多元、建设热情高涨、建设模式多样的特点。我们坚信,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红色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度重视,图书馆自觉开展红色文献建设和推广服务,在近期内一定会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和趋势,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人职责与担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