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妙娟 石宏英 唐永春 黎焕章
(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523000)
手外伤即手部的损伤,是临床骨外科急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治疗手段主要以清创缝合或复位固定术来达到减轻疼痛,矫正关节畸形症状,恢复手功能等为目的,而术后居家护理不当时,极易发生伤口感染、手功能恢复障碍等并发症[1]。术后复诊是获悉患者伤口及关节恢复情况的重要方式,同时能为临床医师指导后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而多数患者离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佳,在饮食、用药、复诊等方面未能与医嘱保持一致,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2]。为进一步改善此现状,本研究采用知信行模式对急诊科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术后复诊依从性。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行手外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手外伤临床诊断[3];③受伤后立即就诊者;④术后顺利离院。排除标准:①严重性创伤,需要截肢;②出血性休克,意识障碍;③严重感染,需要转专科接受治疗;④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最终纳入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6例。常规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3~67岁,平均(44.52±9.48)岁;疾病分型:骨折23例,肌腱损伤17例,神经血管损伤16例。干预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18~62岁,平均(45.02±9.05)岁;疾病分型:骨折26例,肌腱损伤19例,神经血管损伤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常规组患者在离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疾病术后知识及居家护理常规讲解,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宣传资料;②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安排;③离院后一周后进行电话随访。干预组则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行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宣教。与患者面对面沟通,通过宣传手册及短视频形式向其讲解疾病及术后注意事项,倾听和解答患者的现存疑虑和问题,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②建立健康信念。健康教育过程中留意患者的生活、心理及治疗态度,通过治疗成功案例教学传播健康信念进行干预,术后建立病友交流微信群,通过互相鼓励采集益于健康的行为,定期推送外伤术后护理常识及常见疾病科普,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解答患者疑惑,针对病情预后重点讲解和指导,使患者以积极的信念和态度面对;③依从行为干预。针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如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适度康复锻炼以促进手功能的恢复等。根据手外伤患者的病理特征自制复诊须知手册,内容涵盖复诊意义、日期安排、复诊项目等内容,此外,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针对回访内容强调复诊的重要性,为患者来院复诊提供科学且高效的指导。
1.3 评价指标
1.3.1 知信行水平:结合文献信息[4]和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关于急诊手外伤知信行量表,于患者术后当天发放填写。问卷内容主要分为知识、信念、行为三大部分。知识部分(0~50分)包括术后观察要点、术后康复护理知识、感染及出血的处理等10题,回答正确计5分,错误计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术后护理知识掌握越好;态度部分(10~50分)包括对护理、治疗及预防的态度、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的认识等10题,从“强烈反对”至“非常赞同”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越重视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行为部分(10~50分)包括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康复锻炼等10题,从“从未如此”至“总是如此”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依从行为越好。该问卷在正式发放前经测试问卷重测信度为0.82,信度系数大于0.7。
1.3.2 术后复诊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复诊人数,计算复诊率以评估复诊依从性。
1.3.3 手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3个月复诊时采用手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5]评估手功能恢复情况,Carroll手功能评分总分共99分,评分越高,表示手功能恢复状况越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估手肌腱功能恢复优良情况。TAM=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优:患侧手活动范围恢复正常,ATM约260°;良:患侧手活动范围超过健侧的75%;中:患侧手活动范围超过健侧的50%;差:患侧手活动范围小于健侧的50%。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干预组患者知识、信念及行为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诊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复诊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3个月复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复诊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于术后3个月时评估复诊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Carrol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
手部损伤因其开放性特征,导致伤口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进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极高。外伤术后感染不仅可引起伤口局部皮肤组织迁延不愈,还会因为愈合不良导致的坏死、瘢痕粘连、肌腱粘连等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术后定期复诊可及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兆,以尽早进行处理或治疗。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通过传播信息知识,产生健康信念,进而形成行为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该健康教育模式体现护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及连续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知信行水平中,干预组患者在知识、信念及行为得分上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说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术后护理的认知水平,影响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进一步比较患者术后复诊情况,显示为实施知信行模式患者复诊率较高,且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干预组患者手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证实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复诊依从性,同时复诊时通过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手功能的快速康复。本研究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和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对照研究,宣教中建立患者的康复信念,通过持续追踪患者健康行为来提高患者的术后复诊依从性。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患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积累,在对待术后护理及定期复诊的态度发生改变,最终形成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因此可见该模式的三个关键要素环环相扣,又存在联系,患者个人知识的获悉和信念的维持可影响其健康行为改变[5]。除此之外,知信行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具有显著优势,对患者进行宣教服务首选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沟通能力,在强化患者健康信念,提高复诊依从性的同时,有计划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护理健康教育和管理中显示其可行性和有效性[6]。
综上所述,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急诊手外伤术后延伸护理实践中,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信念和行为,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复诊依从性,通过复诊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指导,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手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