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治疗术前角膜散光≤0.5D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术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影响

2021-09-04 09:14曹雪艳
哈尔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光光度轴向

陈 曼 曹雪艳 豆 艳

(永城市人民医院眼科,河南永城476600)

白内障为当前我国常见致盲性眼病,在人们对术后视力功能恢复要求日益升高背景下,治疗方式已经由单纯复明手术变成提高视觉功能屈光性手术。相关报道指出[1],白内障术前伴随角膜散光≤0.5D患者所占比例高达20.76%,该类情况可能对手术后视觉质量造成影响。手术切口大小、所处位置以及方向等为引起角膜散光发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2]。当前,比较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手术疗效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100例角膜散光≤0.5D白内障病例,探讨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对术前角膜散光≤0.5D白内障疗效及对视力水平、角膜散光的影响,以期为角膜散光≤0.5D白内障患者手术切口选择提供一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共100眼)角膜散光≤0.5D白内障病例。纳入标准:①与白内障有关诊断标准相符[3],并且角膜散光≤0.5D;②按照Emery和Litte分级标准评估晶状体核硬度处于II~IV级范围;③接受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④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眼前节或者眼后段疾病;②伴随精神疾病或者因个人原因无法配合研究者。按照术中切口差异分为2组,陡轴向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2(53.18±6.74)岁;晶状体核硬度:II级16例,III级20例,IV级9例。平坦轴组男30例,男25例;年龄39~70(53.26±6.82)岁;晶状体核硬度:II级19例,III级24例,IV级1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晶状体核硬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术前0.5 h,对患者患眼采用丙美卡因予以表面麻醉,指导其坐于裂隙灯前,然后对照角膜地形图以及角膜散光轴位,采取角膜标记笔进行主切口位置标记。完成标记后,予以左氧氟沙星避免感染。指导患者处于卧位,采用丙美卡因予以表面麻醉,即可行前房穿刺操作,术中通过前房维持器有效维持前房。陡轴向组需在在陡轴向作透明角膜主切口(长度为3.0mm),平坦轴组需在平坦轴作一条透明角膜主切口。然后往前房部位注入黏弹剂,予以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完成水分离以及水分层后实施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治疗,抽吸晶体皮质,同时抛光后囊膜。注意在囊袋之中注入黏弹剂,有效植入人工晶状体,最后水密闭切口。所有患者手术均交给同一主治医师及其团队。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不同时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裸眼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以及术源性散光(SIA),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其中视力通过最小分辨对数logMAR进行记录,SIA通过Jaffe矢量分析法获得。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过程,计数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通过方差分析法与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裸眼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2组术后1周、术后1月裸眼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2.2 2组角膜散光度、SIA比较:陡轴向组术后1周、术后1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小于平坦轴组(P<0.05);2组术后1周、术后术后1月SI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月明显小于术后1周(P<0.05),详见表2。

表1 2组术前、术后不同时刻裸眼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s)

表1 2组术前、术后不同时刻裸眼与矫正视力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周比较,*P<0.05

?

表2 2组角膜散光度、SIA比较(±s)

表2 2组角膜散光度、SIA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周比较,*P<0.05

?

2.3 2组并发症比较: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值=0.053,P值=0.818),详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中,2组术后1周、1个月裸眼以及矫正视力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且术后较术前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表明陡轴向切口、平坦轴切口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没有太大影响,都能获得良好视力恢复效果。白内障术后出现角膜散光变化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手术切口的选择[4]。相关研究指出[5],按照术前角膜散光情况,个性化选择在患眼角膜陡轴上做手术切口,能够于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前散光,加快术后裸眼视力恢复。以往研究表明[6],通过随访300例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发现选择陡轴向切口患者角膜散光从治疗前(+2.30±0.89)D降低至(+1.41±0.76)D,但是颞上或鼻上切口治疗患者仅从治疗前(+2.26±0.93)D降低至(+2.89±0.77)D,证实陡轴切口手术治疗后,患者角膜散光明显减小,并且裸眼视力水平恢复更好。此外,尽管同样在陡轴向作角膜切口,如果位置不同,最后切口产生的SIA亦存在差异,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研究中,陡轴向组术后1周以及术后1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小于平坦轴组;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SI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且术后1月显著低于术后1周,说明这两种切口手术当,相较于平坦轴切口,陡轴向切口手术治疗后患者角膜散光度更小。可能由于切口能够让角膜曲率变治疗术前角膜散光≤0.5D白内障后SIA相平,选择陡轴向作手术切口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该部位角膜陡峭性,让其变得平坦,并且让平坦轴变陡,最终使得陡轴与平坦轴之间差距减小,导致散光度变小;选择在平坦轴部位作切口时,将会使平坦轴变得更平坦,提高平坦轴与陡轴之间差距,导致角膜散光度增加。本研究显示,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非常低,表明这两种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平坦轴切口D白内障采取陡轴向切口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小术后角膜散光度,获得良好视力恢复效果,对角膜散光≤0.5,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散光光度轴向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基于串联刚度模型的涡轮泵轴向力计算方法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一种可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超声悬浮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