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梁彩文,龙丽娜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1300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理改变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好发于婴幼儿时期,且男多于女,是诱导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1]。资料表明,川崎病可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其中冠状动脉损伤最严重,若不及时干预,可造成因及梗死、猝死,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目前,关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此,早期诊预测和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以及肾损失冠状动脉分子标志物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有研究显示,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及发展,尤其是Th1/Th2失衡是导致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3]。血清脑利钠肽(BNP)是由心肌细胞所产生的肽类激素,其水平表达与心室压力、心肌功能密切先关,是判断心力衰竭敏感性较高的指标[4]。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属于一种可溶性细胞质蛋白,集中存在于心肌组织之中,能够反映心肌损伤情况[5]。本研究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 (IL-17)、BNP、h-FABP 的表达水平,分析TNF-α、CRP、IL-17、BNP、h-FABP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30 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6]中川崎病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10 d;③均未接受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肺等功能障碍者;②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遗传代谢疾病者;④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或骨骼肌损伤性疾病者。根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损伤组17 例和无损伤组13 例。同期选择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4岁,平均(2.41±0.51)岁。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1~4 岁,平均(2.39±0.49)岁。两组受检儿童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检儿童家长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冠状动脉损伤的检查方法与判定标准[7]川崎病患儿于病程10~15 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生产厂家:规格: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EPIQ5)检查冠状动脉,观察左右动脉内径以及管径、壁是是否出现结构异常。若内膜回声增强,冠状动脉内径3岁内≥2.5 mm或3岁以上≥3.0 mm为冠状动脉损伤。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比较两组受检儿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 (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采集所有受检儿童空腹静脉血5 mL,低温放置30 min 后以2 500 r/min 的速度离心(r=4 cm)处理10 min 后分离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生产厂家:美国雅培公司)检测BN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生产厂家:浙江兴宏生化公司)测定h-FABP水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生产厂家:深圳晶美有限公司)测定CRP、IL-17、TNF-α水平,检测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比较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 水平。(3)分析TNF-α、CRP、IL-17、BNP、h-FABP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受检儿童的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 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TNF-α、CRP、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受检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水平比较()
2.2 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 水平比较 损伤组患儿的TNF-α、CRP、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水平比较()
表2 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儿童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水平比较()
2.3 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表达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川崎病患儿血清TNF-α、CRP、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表3 血清炎症因子、BNP、h-FABP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川崎病为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发热、眼结膜充血、皮肤黏膜损伤是其主要症状,被认为是诱导儿童获取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因素[8]。近年来,川崎病患儿逐年增多,因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易出现漏诊、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增加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资料表明,川崎病可累及多系统损伤,其中以冠状动脉损伤最为严重和普遍[9]。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资料表明,川崎病属于一种免疫紊乱性疾病,较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但血清炎症因子在其中的变化与作用报道不一[10]。IL-17是由Th17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对T 细胞激活、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导致炎症产生[11]。IL-17在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的同时,亦可刺激单个核细胞、纤维母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例如:CRP、TNF-α等,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组织损伤加重[12]。TNF-α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如NK细胞、T淋巴细胞等,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调节因子,参与了机体组织的多种炎性反应[13]。MEYER等[14]研究指出,TNF-α作为促炎因子,贯穿川崎病炎症、免疫反应发展的始终,与机体炎症反应密不可分。CRP为急性时相蛋白,由活化的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所致,其表达与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15]。本研究表明,川崎病患儿的CRP、IL-17 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冠状动脉损伤组患儿的CRP、IL-17 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损伤患儿,表明川崎病患儿的CRP、IL-17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
BNP为心脏内分泌激素,有利尿、排钠的作用,是评估心肌损伤及预测心力衰竭的敏感性指标,当心脏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大时,可刺激心室肌细胞的B型利钠肽原前体基因转录,从而生成新的mRNA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合成,经心肌细胞加工后分裂进入机体血液组织,最终形成BNP[16-17]。h-FABP与长链脂肪酸结合,能够为心脏组织提供能量,满足心脏组织所需的能量供给[18]。JYILMAZ 等[19]研究指出,h-FABP 通过完成其转移运输过程后,进入能量代谢体系氧化分解,为脂肪酸提供能量,使心肌细胞内的h-FABP表达水平快速升高,促进细胞膜释放入血液组织中。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受检儿童BNP及h-FAB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川崎病患儿的BNP、h-FABP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进一步分析冠脉损伤和未损伤患儿的BNP、h-FABP 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冠脉损伤患儿的BNP、h-FABP 表达水平高于未损伤患儿,可见BNP、h-FABP 在川崎病患儿中明显升高,且其水平表达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本研究分析了川崎病患儿血清TNF-α、CRP、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指标与冠状动脉损伤呈显著正相关。表明TNF-α、CRP、IL-17、BNP、h-FABP表达水平能够反映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生化标志物。但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临床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的TNF-α、CRP、IL-17、BNP、h-FABP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损伤呈正相关,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有助于川崎病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