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涛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效果分析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C e r v i c a l i n t r a e p i t h e l i a lneoplasias, CIN) 为一类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疾病的发生多因子宫颈疾病恶化所引致[1]。此类疾病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当前临床研究指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潜伏期时间非常长,倘若能够尽早发现此类疾病,同时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举措可有效抑制病理改变、减少子宫颈癌疾病的发生概率[2]。为了全面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 年9 月18 日至2020年9 月18 日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2 例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上述治疗方案。得出心得,现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实验择取2017 年9 月18 日至2020 年9月18 日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2 例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样本。经诊断,患者确定为此类疾病。病患通过阴道镜或者子宫颈活检病理学证实为CIN II ~III 级,且患者经HR-HPV 多次检验结果为阳性。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对象:妊娠期女性、同时合并子宫颈慢性炎症者、子宫内膜病变者、精神疾患、拒绝参加实验调查者、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者。现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 例以及观察组4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68~55.72 岁,年龄均值(42.09±1.35) 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8.77~57.25 岁,年龄均值(43.08±1.33) 岁。经对比,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疾病,具体方式为:等到病患月经干净后3~7 d 开展手术。受试者摆放为截石位,工作人员在手术区域消毒,有效暴露手术视野。应用碘液对子宫颈进行染色,划定手术范围。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子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 治疗疾病,具体方法为:对患者实施要硬联合麻醉,术前准备工作和手术位置定位与观察组相同。于病患病灶外缘0.5~1.0 cm 制作子宫颈口环形切口,切除发生病变的组织。锥形切除患者子宫颈,具体范围为高度20~25 mm、纵深度5~10 mm。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应用电凝与纱布压迫止血后对患者使用改良Stumdorf 缝合法处理子宫颈,患者手术后处理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子宫颈糜烂改善水平以及手术前后病理一致性对比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有关指标对比情况;分析两组测试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开展χ2 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则开展t 检验分析。倘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子宫颈糜烂改善水平和手术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对比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子宫颈糜烂改善水平和手术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分別为87.80% 以及51.22%;对照组以上数据为85.37% 以及53.66%。两组患者的干预后子宫颈糜烂改善水平和手术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无明显差别(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有关指标对比情况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排液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详见表1。
3 讨论
CIN 为一类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时间过早、多个性伴侣、性传播疾病、免疫抑制等等因素存在相关性[3]。近几年来,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且疾病的发生朝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在早期,患者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CIN 进展为子宫颈癌的风险非常高[3]。
总的来讲,针对于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来讲,应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疾病能取得满意效果,该法无需麻醉或者于局麻下即可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