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及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02 22:13王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恶心发生率口腔

王田

【关键词】地塞米松;口腔颌面;感染;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感染为临床常见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张口受限、皮肤温度升高和面部淋巴结肿痛等,其中多见为牙源性感染,另外也可见有损伤性、血源性感染等[1]。根据不同感染部位,临床主张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但伴随着用药治疗,却常见呕吐、恶心、疼痛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质量有严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到治疗的整体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积累了越来越多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经验,以及对治疗各种并发症发生机制的了解深入,发现通过合理用药,是可以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的[2]。我院针对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在采取常规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发现对于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均有积极影响,对此作出下文分析。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搜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期间在我院行口腔颌面部治疗措施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120 例临床资料,排除标准:潜在诱发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长时间酗酒病例;处于妊娠期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有使用禁忌的病例。患者根据采取治疗措施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中有60 例患者,男34 例、女26 例,年龄14~63 岁,平均年龄(38.79±2.63) 岁,感染部位:牙槽脓肿37 例、颌面间隙感染20 例、其它部位感染3 例;治疗组中有60 例患者,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5~65 岁,平均年龄(40.21±3.79) 岁,感染部位:牙槽脓肿35 例、颌面间隙感染23 例、其它部位感染2 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基础资料数据值,差异性小,符合研究可比性条件(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针对本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抗炎消肿治疗,采用头孢菌素+ 奥硝唑注射液,头孢菌素配100 mL生理盐水+奥硝唑注射液100 mL,连续治疗1~3 d。

治疗组:在与对照组采用相同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頭孢菌素配100 mL 生理盐水+ 奥硝唑注射液100 mL+5 mg 地塞米松粉针配100 mL 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用药时间为1~3 d。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①疗效评估[3]: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皆消失,此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已经发生显著好转,此为显效;患者病情见有改善,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未见有确切消失,或者更为严重,此为无效。②安全性分析:治疗有关恶心、呕吐、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分级[4]:分成4 个等级:a 并无恶心和呕吐,Ⅰ级;b 轻度的恶心、但是没有呕吐,Ⅱ级;c 明显的恶心、但是未见吐出内容物,Ⅲ级;d 既有恶心、又伴呕吐,Ⅳ级。疼痛:患者自觉有显著的痛感,对日正常生活起居造成影响;感染:治疗区域有红肿、热痛症状,或有脓性分泌物。

1.4 数据的统计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试验数据做统计处理,其中对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安全性的数据评价,均表达为例数、百分比的计数数据形式,采用卡方予以检验,检验结果值P<0.05,代表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数据差异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值76.6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关于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用药致恶心、呕吐总计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均要较对照组小(P<0.05),详见表2;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有关疼痛、感染、肿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为面部常见疾病,是颜面、颌周、口咽区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传播速度迅速,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若治疗延误,可导致感染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红、热、肿、痛、吞咽障碍[5]。

因口腔颌面部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病灶区域伴有大量的出血,较易诱发口腔以及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不利于患者治疗康复,积极进行抗炎消肿用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预防治疗有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6]。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应遵循早期、足量、全程的原则,定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口腔颌面部的临床治疗,在众多常见并发症当中,尤以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也是一直以来影响到整体临床疗效、麻醉效果的重点问题,若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甚至会因此使患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以及酸碱失衡等问题,不利于患者尽快的康复,徒增患者治疗花费;另外,持续性的呕吐还会使得患者腹压增高,很容易因此影响到患处的痊愈,使患者面临疼痛、感染等问题。

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起到抑制中枢、外周5-HT 产生与释放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血脑屏障对其的通透性,减小化学感受器的阈值浓度,继而起到抗呕吐、恶心的药理作用,并且有抗炎、抗过敏等药效[7]。本次试验研究中,经数据比较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用药有关恶心、呕吐总计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均要较对照组小,地塞米松是通过对前列腺素合成予以抑制,进行抑制肠道5-HT3 的释放,从而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同时,对于恶心呕吐中枢的副交感神经传入冲动,地塞米松也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感染亦是口腔颌面部治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口腔颌面部位在呼吸道、消化道的始端;借助于口腔、鼻腔实现与外界的连接;具有较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其无论是在湿度方面还是温度方面均有利于细菌的繁殖;除此之外,患者于治疗用药的同时发生呕吐行为、免疫力低下或等都会诱发感染[8]。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有抗感染、抗水肿等病理作用,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由于有细菌的参与,会伴随着伤口发生疼痛、肿胀,而当伤口肿胀发生,伤口张力就会增加,进一步加重疼痛与感染,或可因此导致遗留下瘢痕,地塞米松通过下列作用来减少感染、疼痛及肿胀的发生:①提高毛细血管的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②增强细胞基质对于黏多糖酸酶的抵抗力,从而确保细胞基质以及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细胞水分,缓解间质肿痛;③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体内蛋白质的释放,以防血浆与组织蛋白分解产物( 会致炎物质):5- 羟色胺、缓激肽等的产生与释放。以此来达到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感染的目的[9]。上文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疼痛、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另外,本文研究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值76.67%,这表明地塞米松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但是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一定要合理,切忌滥用。

综上可知,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使用地塞米松有利于保证治疗疗效、减少治疗有关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恶心发生率口腔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题出的太恶心
做题做恶心
自动看牙镜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