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晖
摘要 为了宝应地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农业政策,在充分分析宝应地区浅水藕水热条件,土壤肥度,种植质量、光照条件、地形条件,以及综合土地使用状况后,通过利用新信息技术系统对当地实际的气候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规划。通过提高浅水藕的产量,降低种植运输成本,为宝应地区浅水藕的种植提供新的种植思路,同时也为浅水藕提高产量以及提高知名度做出新时代的规划以及新策略。
关键词 宝应地区;浅水藕种植;气候区划
中图分类号:S6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08–02
宝应地区种植的浅水藕自唐朝开始以来便享誉中国,其拥有的良自然环境,为浅水藕的生产以及销售创造了非常良好的经营环境。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销售时代的到来,宝应地区的浅水藕面临着严重的竞争,也面临着对浅水藕进行种植改良以及寻找最佳区划来提高产量及收益的巨大难题[1]。依照现代农业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的发展思路对浅水藕的气候区划条件进行研究并找出最佳区划和策略。
1 宝应地区浅水藕生长发育气候优势
1.1 热量条件
江苏省宝应县位于110°~120°E、34°~35°N,地处江苏西部,夹在江淮河之间,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受寒潮影响气温太低并不宜种植。浅水藕一般在4月中下旬种植,这时的地表温度大于15℃,正好适宜浅水藕的种植和发芽[2]。由于夏季温暖湿润气流的到来,为浅水藕提供了湿润而又充足的水分,此时的昼夜温差大约在7℃~9℃左右,巨大的温差有利于糖分在浅水藕中的大量积累,此时的温度大都在17℃~25℃左右,有利于淀粉酶在浅水藕中的积淀,也避免了因冻害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减产。5月中旬温度较高,有利于藕身的迅速膨胀,提高浅水藕产量,为下一代浅水藕种苗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光照条件
到4月中下旬,春季到来,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宝应县,日照时间正在逐渐加长,为浅水藕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日照时间,日照充足,为更好地开花结实提供了充足条件。充足的日照时长有利于浅水藕的营养积累,如若光照不足,则会导致浅水藕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浅水藕植株纤弱,易扶倒、结子数量变少,甚至产量低下[3]。
1.3 水分條件
浅水藕与深水藕在某些方面有所区别,浅水藕种植水深一般在25~30 cm,而深水藕一般在60 cm左右。浅水藕对种植用水和灌溉用水水量要求更加苛刻,不能让水分超过藕叶,否则即使是一两天,也可能因为缺氧导致浅水藕因缺氧死亡而导致减产。而宝应地区种植浅水藕的历史已久,种植户熟知将浅水藕种植靠近湖边或水边,方便灌溉又不会被洪水淹没[4]。
1.4 土壤条件
由于宝应县位于南方地区,土壤多为红色的粘土,土壤湿而重,较为适合水中农作物的生长,致使浅水藕成为优质农产品之一。浅水藕对于环境也极为挑剔,宝应区的工业资源并不发达,河流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污染物含量较少,适宜浅水藕的生长,藕根吸取泥土中的无机物及有机物,十分苛求深厚的土层,而流经江苏省的淮河带来大量的细致泥沙为宝应地区的浅水藕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厚度,从而使宝应地区的莲藕得以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而变得更加肥沃[5]。
2 宝应县气候区划因素分析
所有的气候区划几乎都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结合非地域性差异进行的,即使在同一地域,影响气候区划的因素也会有所不同,以下就是对气候区域因素进行评述。
(1)分类呈现。从地形来看,宝应县像一个梨状物,东高西低,中间成洼地,东西各被两个比较大的湖包围,中间被京杭大运河分割,浅水藕对水的需求较大,因此大部分浅水藕种植在这4个湖边和大运河之间;从土壤来看,面积较大的湖荡有如宝应湖、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等,人们称这些湖为‘大湖大荡,大约有257.69 km2。宝应县长期以来形成了独有的碟形洼地,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土壤——蕻渣土,该土土质十分疏松,极为适合浅水藕的种植。此外,还形成了丰富的水体资源,水质独特,品质优良,为浅水藕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6]。
(2)从风的角度来看,浅水藕叶片和莲藕很大,非常惧怕大风,一旦刮起大风就会折断莲叶,造成莲藕倒伏。如果再伴有大雨,情况更加严重,雨水会顺着灌入茎中,然后进入根部,最后使果实腐烂造成减产,因此,浅水藕适合种植在风少且背风的地方。
(3)解决策略。浅水藕作为一种睡莲科藕属植物,喜温喜热、好湿,但是不耐低温阴雨,怕大风、冻害。宝应县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要综合不同要素才能找到最适宜的地方种植,以实现最佳气候区域规划。经过对宝应地区地形图以及土质的勘测、对水质进行多次精密的检测评出最佳水质、最差水质,对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月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年均温、日均温以及日温差进行测量,依靠虚拟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算出宝应地区浅水藕相对应的高产区,低产区,从而确定浅水藕的气候区域规划。
(4)高产区。高产区的浅水藕种植区域大多数位于东西两湖一侧,此地居住者较少,且远离工业区,湖水及运河长期的积淀留下大量肥沃的土壤,水质非常符合浅水藕的生长,且湖水可以调节温差,使浅水藕在4月下旬免遭冻害的可能。因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5、6月日照时间甚至可以达到10 h,为淀粉酶的积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月均温在20℃左右。如此优越的条件使浅水藕的品质得到了提升,产量可达1 250~1 500 kg。在高产区,可以挑选出最适合种植的苗种,以便在下一年的种植中进一步提高产量。
(5)低产区。地产区的浅水藕多位于城镇边缘。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水源,较多的人类生产用地减少了种植浅水藕的耕地;城镇加剧了热岛效应,使温差更大,使浅水藕易产生冻害,从而降低产量;水源的污染则降低浅水藕的品质。对此,应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适当减少浅水藕的种植面积,多种植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鲜花蔬菜以及牧场,同时进行土地整合。
无论是高产区还是低产区,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气候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气候问题,才能找到最佳区划。在浅水藕种植时期,一定要避开寒冷天气,若在种植之后发生寒冷状况,水体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种植之后不必担心。做好防风措施,到了6—7月,气温开始回升,夏季风路过,会带来大量降水,雨水会带来大量霉菌,也会促进水草、水苔、水癣的生长,导致浅水藕受到病害,使浅水藕叶子枯黄,营养不良,且这种病发生在气温25℃~30℃,甚至会出现倒伏、缺氧而死的严重后果,最后会降低浅水藕的质量和产量,因此,一定要及时清理水塘并进行药物治理。8—9月,浅水藕进入生长末期,也叫结藕期,这时候的浅水藕会把营养输送到根部促进莲藕生长,把少部分的营养输给莲子,这时候的浅水藕对温度的要求是最高的。根据对宝应县20~30 a来平均气温的调查,此时宝应县温度大约在30℃左右,而雨水又比较少。应该注意少往荷塘里加水,甚至抽出一部分的水,让地温达到最高。加速藕的生长,防止下一次雨季对宝应地区浅水藕造成伤害。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GIS算法的研究,对宝应县地理地形、水位、土壤、年积温进行调查并对宝应县浅水藕气候区划指标进行合理的推算,得出寶应县影响浅水藕生长的农业气候要素。根据对宝应县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将宝应县的浅水藕种植区划分为低产区、高产区2个分区,这种分类的区划结果较为符合常理。
宝应地区浅水藕在面临现代化农业转型难题的时候,应利用现代化农业精细科技对宝应地区的浅水藕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找到最佳种植区位,从而增加浅水藕产量。
参考文献
[1] 吴樟义,周维民.早熟浅水藕气候生态特性研究与应用初报[J].中国西部科技,2008(29):48-49.
[2] 李军龙,张剑,张丛,等.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J].草业科学,2006(8):54-55.
[3] 谷慧珍,张河清.藕莲腐败病的诊断与防治[J].福建热作科技,2006(2):98-99.
[4] 吴双林.浅水藕主要病虫害防治[J].当代蔬菜,2004(2):874-875.
[5] 姚益平,苏高利,罗卫红,等.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系统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1(5):88-89.
[6] 许彦平,姚晓红,姚晓琳,等.天水日光温室气象条件及适生气候区划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2009(1):120-122.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