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的科技属性正在不断增强,科技与经济呈深度融合趋势,特别是头部企业开始布局基础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研究机构的前沿技术正在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驱动经济社会加速迈入数智化新时代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等技术群落加速崛起,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入,未来经济的科技属性正在不断增强,科技与经济呈深度融合趋势,特别是头部企业开始布局基础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研究机构的前沿技术正在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驱动经济社会加速迈入数智化新时代。
趋势一
新兴技术重新定义生产关系,科技经济融合重构世界
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信息网络领域的新时代正在到来,能源与资源领域面临再次转型和革命,材料与制造领域凸显绿色和智能,生命健康领域孕育重大理论突破和产业发展,空间探测向更深更遥远的宇宙迈进,海洋新技术的突破催生新型蓝色经济……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突破,叠加资本的全力推动,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实现产业化应用,重构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
数字孪生的虚拟世界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以5G、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
趋势二
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共享共用壁垒加速破除
数字经济新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石油”,数据越多、分析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掌握先机。数据正在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一国的长期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共享获得广泛关注:既要通过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也要明确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边界认定,保障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趋势三
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应用显著,产研协同创新纵深推进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及其与生物、材料等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群体突破,将加速孕育和催生合成生物技术、类脑人工智能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一批颠覆性技术,将引领和带动新科技产业革命逐渐走向高潮。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前沿技术交叉融合的重大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趋势四
科技创新模式发生根本转变,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科技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根本转变,由原来的单点突破转向交叉创新、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群体式创新,科技创新主体也逐渐转向多主体协同创新,全球开放式、多主体、跨国化、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创新。
科技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大幅度缩短,“科学—市场—科学”双向循环的科技创新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深度融合。
趋势五
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速,院所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以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院所,加速健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孵化培育了国科量子、清华紫光、浙江中控等一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
背靠高校院所的初创企业,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将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石墨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趋势六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基础技术,行业共性瓶颈加速突破
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深度学习、数据库、自动驾驶、通信技术等基础领域,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一体化生态。特别是中兴、华为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向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以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构建多层次攻坚力量、支撑业务成长、构筑竞争屏障。
如华为2020年研发支出费用为人民币1418.93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5.9%;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5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3.4%;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族(超过10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趋势七
传统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塑数智化时代新优势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传统企业正在加快转变观念、探索创新破局、加大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重塑数智化时代新优势。
新安化工、老板电器、娃哈哈等老牌制造业企业,正在以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信息化研究院等载体为依托,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数智化时代的新优势。
趋势八
风险投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赋能初创企业飞速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20年的一级市场融资事件6183件,合计融资金额14072亿元人民币,平均单笔融资金额2.27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一方面,大量的头部基金都手握丰沛的资金,并处于需要尽快消化掉的投资期内;另一方面,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日益加强全链条布局:投中优质项目,用优质项目和业绩加大募资体量,不断扩大基金管理规模,直到完成全阶段布局。
巨额融资加持之下,初创企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新经济领域拥有273家独角兽公司,而两年前的这一数据仅为202家。
趋势九
技术型企业家开始崭露头角,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更新,以及对行业技术变革的快速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企业家对行业主导技术变革的理解。
在此背景下,技术型企业家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中控创始人褚健、贝达药业董事长&CEO丁列明,均是行业里的顶尖技术专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这一趋势更加显著,中科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商汤科技CEO徐立、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均是80后,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是75后,正在带领他们的团队,书写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新篇章。
趋势十
关键核心技术制约依然存在,亟待社会各界协同攻坚
中兴芯片事件后,科技部邀请8000多位专家在十大高科技领域选了1149项技术,评价中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占15%;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占30%,而一半以上的技术是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的。
我国芯片技术80%来源于国外,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80%以上来自国外,生产光纤设备100%来自国外,高端医疗器械90%来自国外。基础材料、基础软件、芯片制造、科研仪器、高端医疗设备、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等依然受制于人、亟待突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共同营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优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