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思政教师

2021-08-31 16:07刘爱楼
党员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情怀思政特色

刘爱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育人宗旨观照,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栋梁之材,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良师益友;从教学過程审视,教师要遵循课程思政教学客观规律,在发掘元素、融入课程、价值内化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新时代要做好一名思政教师,不仅要达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更应着力提升四种课程思政核心能力素养。

牢不可破的思想武装。其内核是强烈坚定的“四个自信”和责深情切的爱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应当怀有强烈的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坚定;怀有强烈的理论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始终坚信;怀有强烈的制度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促进全面发展;怀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秉持新时代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我们办社会主义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新时代教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应坚定地扛起时代担当,以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能力素养为起点,积极协作、取长补短,系统建构推动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能力,为建设全局性综合性育人体系贡献应有力量。

先行一步的自省自觉。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对教育的本质有经典概括:“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自己要先学懂弄通。实施课程思政,就是推动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引导广大教师既做“经师”更为“人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累“摇动、推动、唤醒”学生的源动力,把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判断、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

形神兼备的授课艺术。法国教育家卢梭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喜闻乐见,才能印象深刻。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任务进行的所有知识储备、课程设计、价值内嵌,最终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常反思,需要高超的授课艺术与技巧。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准确传递信息;要善于转化类比,加深学生印象、促进“消化吸收”;要精于课堂管理,稳控节奏为教学目的服务;要不拘方法形式,灵活运用讲授示范、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手段,将理论情境转化为现实情境、理论文本话语转化为实践工作话语。

(讲课人系湖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情怀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