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丹
(本溪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各类肾脏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因肾脏代谢功能减退,机体内毒素无法代谢排出,造成皮肤瘙痒、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因此,需及时进行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血透)治疗[1]。有研究[2-3]发现,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注对抗凝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凝血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调整相对参数,提高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量流速差异在尿毒症患者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中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的血流量流速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6 例。常规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52~81岁,平均(65.47±5.02)岁;病程2~7年,平均(3.92±1.04)年。研究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 53~83 岁,平均(65.91±5.14)岁;病程 2~7 年,平均(3.85±1.11)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有关尿毒症的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性疾病、全身性感染、凝血障碍、恶性肿瘤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血透禁忌证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血液灌注联合血透治疗。采用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灌流器、管道注射灌流器、管道和德国F7HPS透析器(广州奇康贸易有限公司)治疗,然后采用1 500 mL含有20 mg 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1.0 mL∶5 000 AXa单位)的0.9%氯化钠溶液冲洗。常规组血流量流速为200 mL/min,研究组血流量流速为250 mL/min,然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剂量。灌注2 h后取下灌注器,改为透析治疗2 h,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的血液样本,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SCr),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尿素氮(BUN)水平,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利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②比较两组透析器凝血发生情况,透析器凝血分级标准:0级,无凝血反应,患者回血后无残留血液和血凝块;Ⅰ级,存在少量残留血液或凝血,约占透析器免疫的1/3;Ⅱ级,存在较多残留血液或凝血,约占透析器面积的1/2;Ⅲ级,回血后透析器阻塞,残留血液或凝血超过透析器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个月后,两组SCr、BUN、β2-MG、iPTH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SCr,血肌酐;BUN,血尿素氮;β2-MG,β2微球蛋白;iPTH,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
组别常规组(n=46)研究组(n=46)iPTH(pg/mL)406.54±56.42 246.18±10.39 18.958 0.000 405.71±58.24 244.36±10.52 18.491 0.00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SCr(μmol/L)741.12±50.26 288.74±10.65 59.720 0.000 740.65±52.86 286.27±10.53 57.177 0.000 BUN(mg/dL)21.32±2.48 11.67±2.54 18.437 0.000 21.71±2.33 10.84±2.46 21.759 0.000 β2-MG(mg/L)24.36±3.52 16.78±3.21 10.792 0.000 24.42±3.39 15.67±3.28 12.581 0.000
2.2 两组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出现Ⅰ级凝血6例,Ⅱ级凝血1例,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15.22%(7/46);研究组无凝血发生情况。研究组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P=0.006)。
尿毒症患者是指患者肾功能衰退,肾脏激素分泌合成减少,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在体内积蓄,发生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内部生化紊乱,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5-6]。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7-8]。
血透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清除患者体内SCr、BUN 及小分子物质,但对β2-MG、iPTH 等物质的清除率较低,因此,大部分患者行规律性血透易出现皮肤瘙痒、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顽固性高血压及心血管等疾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9]。有研究[10]发现,采用血流灌注联合血透清除患者毒素效果显著。但目前临床对于血流灌注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临床需调整相对参数,寻求适宜血流量流速,以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两组SCr、BUN、β2-MG、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血透联合血流灌注可有效治疗尿毒症,且采用200、250 mL/min血流量灌注对尿毒症患者生物指标的清除率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尿毒症患者在血流灌注联合血透的治疗中采用250 mL/min的血流量效果优于200 mL/min的血流量,分析原因为,较大血流量可增加透析血流患者血流量,加上肝素的抗凝效果,可进一步提高血透效率,并可加快患者体内血流循环速度,降低血凝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但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未来需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血灌注联合血透中采用200、250 mL/min的血流量均可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化指标,但应用250 mL/min的血流量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凝血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