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贇
(东港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辽宁 东港 118300)
非小细胞肺癌已成为高发的恶性肿瘤,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研究[1]显示,患者预后质量与微创手术及管道管理密切相关,因此,胸腔引流术对VATS术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VATS术后胸腔引流常见的管道有28F、24F,能预防VATS术后患者肺复张,但需留置预置线固定引流管,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引发活动障碍及疼痛,延迟引流管口愈合。超细引流管材质松软,无需预置线,仅切口缝线固定即可,利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不适和疼痛感,但在非小细胞肺癌VATS术后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还需深入研究证实。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超细引流管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 。 对 照 组 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 龄 49~78 岁 ,平 均(62.48±2.50)岁;TNM分期:I期12例,II期14例,III期14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5~77 岁,平均(62.50±2.50)岁;TNM分期:I期11例,II期16例,III期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符合VATS 手术适应证,接受VATS 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并发其他恶性肿瘤;严重血液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
1.2 方法 患者均行单向胸腔镜肺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右侧清扫第2、3、4、7、8、9、10 组淋巴结,左侧第2、4、5、6、7、8、9 及10 组淋巴结。观察组术后使用超细16F 聚氯乙烯引流管,实施胸腔引流,于腋前线第4、5 肋(手术切口)进入至胸顶,胸腔外接单瓶闭式水封瓶,于侧腋后线、肩胛下角线第7肋骨置管,放置16F引流管,入胸腔深度10~15 cm,胸壁外胸腔引流管使用7号缝合线固定于皮肤上,外接抗反流引流袋。对照组常规预置置线固定引流管,上管操作同观察组,放置28F引流管,胸腔外通过转接管连接常规单瓶闭式水封瓶。术毕监测两组生命体征,于术后第3 天拍摄胸部X 片,定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保证引流管通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引流量,采用视觉模糊疼痛量表(VAS)[2]评价两组术后第1、3、5 天的疼痛情况,总分 10,0 分为无疼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7 分为中度疼痛,>7 分为重度疼痛。比较两组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漏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引流量比较 术后第1、2天,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观察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量比较(,m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rainag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L)
表1 两组引流量比较(,m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rainag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L)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术后第3天120.50±105.45 210.15±195.50 2.553 0.013术后第1天205.20±135.85 203.40±133.76 0.060 0.953术后2天204.25±131.40 202.30±130.45 0.067 0.947
2.2 两组VAS 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第1 天,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5 天,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2。
表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表2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术后第5天2.55±0.90 1.25±0.88 6.532 0.000术后第1天3.48±1.05 3.54±1.30 0.227 0.821术后第3天3.10±0.85 2.32±0.80 4.226 0.000
2.3 两组并发症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漏气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5 例,漏气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
2.4 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Table 3 Comparison of drainag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表3 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Table 3 Comparison of drainag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住院时间7.05±1.50 6.50±1.00 1.930 0.057引流时间4.05±1.52 4.10±1.50 0.148 0.883
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发病时已为晚期,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分离肺裂多使用切割缝合器,相较于常规手术,肺漏气发生率较高[3],患者术后需胸腔闭式引流,以排空术后胸腔内积液,维持正常的胸腔负压,消除术后胸腔残留,降低肺复张发生率,维持正常的纵膈位置[4]。常规多采用2根引流管,其中1根于肺部后下方引流排液,1根于肺部前上方引流排气。传统引流易引起肺复张,不利于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影响术后患者正常下床活动,预后不佳[5]。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单管引流广泛应用于VATS术后胸腔引流中,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目前,常用的胸腔引流管道有24F、28F,28F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以下不足:引流管周围易漏气,不利于封闭管理;易渗液,导致切口感染,不利于引流管切口愈合;引流管愈合多有瘢痕;预置置线行结扎处理,损伤患者皮肤,局部组织坏死,严重时可引发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有研究[6]指出,常规粗胸腔引流管,可增加术后瘢痕切口、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风险,不利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增加患者不适感及痛苦,延长术后康复。只有解决上述弊端,才能进一步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的生存质量。
有研究[7]指出,VATS 术后超细引流管胸腔引流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超细引流管16F材质细腻、柔软,与人体内皮组织亲和度更高,便于携带,术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受影响较小;因体积小,在重力作用及肺挤压下位于胸膜腔最低点,保证充分引流;表面光滑,具有高抗凝血的功能,预防血小板高度凝聚,避免血栓堵管。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2天,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 天,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5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周斌锋等[8-10]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超细引流管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对主动咳嗽患者耐受性较好,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未见引流管切口愈合不良情况,仅2例发生乳糜胸,分析原因为,患者胸腔引流导管闭塞未及时发现并更换,经管道管理后改善。但目前关于超细引流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尚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11]显示,采用28F 与16F 引流管,术后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超细引流管的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能降低术后疼痛,充分引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