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辽宁省大连庄河中医医院眼科,辽宁 大连 116400)
青光眼的临床主要特征为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等,属于一种常见的不可逆的眼部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原发型开角型青光眼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中,眼压升高是最危险的因素,因此,降低眼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局部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疗效不一,因此,选择何种药物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近年来,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新兴药物之一,有研究[3]显示,相较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7~64岁,平均(53.38±2.74)岁;病程0.5~6年,平均(4.04±0.87)年。实验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46~65 岁,平均(53.34±2.77)岁;病程0.5~6.5 年,平均(4.07±0.86)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不同时间点经Goldmann 压平眼压计3 次测量眼压结果均显示>21.0 mmHg者;单眼患病者;符合《眼科临床指南》中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关诊断标准[4]者;眼压增高时前房角开放者;伴有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改变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者。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矫正视力<0.3 者;角膜异常者;参与研究前2 周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常规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永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20,规格:5 mL∶25 mg)滴眼治疗,每天1 次,每次1 滴,共治疗2 个月。实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国药准字H20173277,规格:2.5 mL∶0.1 mg)滴眼治疗,每天1次,每次1滴,共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变化。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眼压降低≥5.5 mmHg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眼压降低1~5.4 mmHg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眼压无变化或降低<1 mmHg 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色素沉着、睫毛增粗增长、心动过缓及结膜充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眼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眼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眼压比较(,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Hg)
表1 两组眼压比较(,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mHg)
组别常规组实验组t值P值治疗2个月后20.57±1.20 13.81±0.95 31.231 0.000例数50 50治疗前29.11±1.74 29.14±1.72 0.087 0.931治疗1个月后18.77±1.46 16.92±1.35 6.579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色素沉着、结膜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睫毛增粗增长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近年来,青光眼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受较多因素影响,如氧化应激、眼压及遗传等因素,其中以眼压最为常见[6]。虽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7-8]显示,病理性高眼压可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发展,一旦超过眼睛所承受的正常限度,将严重影响视神经正常供血,导致患者发生视野缺损及神经损害等,严重者甚至致盲。因此,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压是治疗关键[7]。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为常见治疗方法之一,β 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均为临床常见治疗药物[9]。以往,临床多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其为β受体阻滞剂的常用药剂之一,虽近期降眼压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不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降眼压效果有所下降,且用药后易发生心动过缓、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其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0]。前列素类药物是近年来临床治疗青光眼的新型药物之一,由于降眼压效果稳定,且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临床[11]。曲伏前列素为常见的前列素类药物之一,滴眼后可迅速水解为游离酸,通过结合受体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房水的外流,进而实现降低眼压的目的[12]。邬可为等[13]研究报道,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治疗效果良好,控制眼压时间较长,能有效满足患者夜间眼压控制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个月后,实验组眼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治疗效果显著。此外,两组色素沉着、结膜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睫毛增粗增长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睫毛增粗增长是使用前列腺素类似药物后普遍发生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14],且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使用后不易引发心动过缓,因此,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治疗安全性总体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效果及安全性理想,可明显降低患者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