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若黄体功能不全、生殖系统系疾病、环境因素、免疫异常等可引发先兆流产,其中黄体功能不全导致流产的原因与黄体酮缺乏有关,使得子宫平滑肌兴奋程度降低,影响了胚胎植入及妊娠维持,因此发生先兆流程的可能性较大,故而需要使用有效药物实施维持妊娠干预[1]。诸多研究表明,在妊娠7周内若孕酮含量足够,则可以有效维持胎儿发育及妊娠,黄体酮属于类固醇类激素,能够通过卵巢、胎盘、肾上腺分泌,作用机制与孕酮相类似,可以转化增殖子宫内膜为分泌期,促使孕卵着床与胎盘形成,辅助继续妊娠[2-4]。本研究借鉴诸多经验对黄体酮药物用于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妊娠维持。
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88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1)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其同意参与研究;②患者自然受孕,且体内分泌激素情况稳定;③患者平素生活规律,没有不良嗜好;④患者停经40~60 d,且阴道间歇性出血伴下腹痛;⑤患者宫颈口未开;⑥胎儿胎心搏动120~160次/min。(2)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的外伤史,需要急诊手术治疗;②患者伴有发热且持续不退;③患者存在有心功能不全或者肝肾功能不全;④患者存在异位妊娠、胎儿胎心搏动异常。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7.55±1.06)岁;停经后20~45 d,平均(34.52±3.36)d。对照组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7.64±1.05)岁;停经后21~45 d,平均(34.56±3.34)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对照组患者在确诊为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时,给予与心理安慰,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叮嘱其在治疗过程中禁止性生活,注意营养补充,严格卧床休息;告知患者情绪紧张会引发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不利于胎儿生存,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暗示法等,利于不良情绪的缓解,也能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接受保胎灵胶囊(厂家:浙江新明珠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0100;规格:0.5 g/粒),1.5 g/次,3次/d;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厂家:北京源得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02;规格:96人份),使用方法:隔日注射1次,2 000 U/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黄体酮胶囊(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 mg)口服,1粒/次,1次/d。
两组连续干预后2周,并随访至分娩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1)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判定条件:显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腰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超声检查显示胚胎发育情况较好,能够继续妊娠;有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腹痛、腰酸等症状有所改善,通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胚胎存活,且可以继续妊娠;无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之和[5]。(2)统计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包含腰痛、腹痛、止血时间。(3)统计两组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酮(利用血液或者尿液检测法,测定该水平)。(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眩晕、恶心呕吐、失眠、乳房胀痛;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的保胎率。
采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较之对照组(81.8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对比 例(%)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腰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明显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d,(±s)]
表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d,(±s)]
组别 腰痛 腹痛 止血对照组(n=44) 5.21±1.01 8.11±1.25 7.41±1.06观察组(n=44) 3.61±0.25 4.11±1.03 4.44±0.89 t值 10.200 16.382 14.234 P值 0.001 0.001 0.001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β-hCG、孕酮水平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β-hCG、孕酮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β-hCG、孕酮水平对比 (±s)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β-hCG(U/L)孕酮(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4) 3 122.63±541.25 6 566.66±544.63* 15.63±2.69 44.52±6.25*观察组(n=44) 3 126.36±540.22 8 256.63±663.11* 16.33±2.24 55.52±5.28*t值 0.032 13.064 1.326 8.918 P值 0.974 0.001 0.188 0.003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11.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79.55%),观察组的保胎率(95.45%)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保胎率对比 例(%)
临床实践可知,引发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其中黄体功能不全因素占比较大,原因与黄体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分泌的孕激素减少,使得胚胎植入困难,对受精卵着床有着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流产及不孕[6]。先兆流产指的是妊娠时间短于28周,孕妇可出现腹痛、阴道流血、腰酸等临床症状,多数先兆流产的孕妇,发生流产的原因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7]。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指导患者静卧养生,通过饮食调养;其二使用药物法进行干预,以改善孕妇内分泌、纠正黄体功能不全病因[8]。
黄体酮主要是由人工合成,能够有效帮助孕妇补充孕激素,并且为子宫提供充足的供血供氧,同时也利于糖原沉积,使得受精卵顺利进入胎盘,有效减少子宫兴奋性;另外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利于孕妇乳房发育,便于产乳,促进子宫颈闭合,利于改善母婴不良结局[9-10]。
该研究将黄体酮应用于黄体功能不全致流产患者中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81.82%)高(P<0.05),黄体酮作用于人体后可以控制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使得胎儿的营养供给充足,明显降低了胎儿出生后的患病率;另外黄体酮属于天然孕激素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利用率,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11-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11.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张倩敏等[13]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中得出结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β-hCG、孕酮水平明显高(P<0.05),其认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黄体酮进行干预,可以有效促使β-hCG、孕酮水平改善,进而促进卵巢黄体化转化为妊娠黄体,进一步促进孕酮的分泌及合成,使得胚胎的发育得以正常维持,与本文的结论相类似。本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β-hCG、孕酮水平明显高(P<0.05)。黄体酮改善孕妇机体状态的机制为:(1)月经周期后期可促进子宫黏膜腺体生长,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进而为受精卵着床进行准备,并且也降低着床以后子宫的兴奋性;(2)黄体酮及雌激素的联合作用下,可以促使孕妇乳房进一步发育,为后期哺乳做好充分准备;该药物作用后可以刺激宫颈口闭合,且减少黏液的分泌,拒绝精子进入,同时也抑制了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抑制排卵的作用[14-15]。另外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可借助下丘脑的负反馈效果,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行抑制,有利改善激素水平的分泌,以保障胎儿营养供给,利于保胎成功率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79.55%),观察组的保胎率(95.45%)更高(P<0.05)。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可知,黄体酮作用于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状态,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提高保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