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同军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充分地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一些文化内涵,还能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由此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一些教学策略,仅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53
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都不太重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越发强调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言谈举止等方面,并对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进而忽视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整体的识字水平。
一、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教师还是仅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书本古诗文,是很难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适当地拓展李白写这首诗时的社会背景,然后再结合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习其中所运用的一种夸张手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感受古代诗词带来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讲解完之后再让学生背诵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因此经常会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举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发挥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要求自己保持一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真学习每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一些传统文化,从而间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养蚕,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渗透一些传统丝织工艺文化。
三、以字理识字传播传统文化
汉字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其在长久的演变过程中,有会意、指事等造字方法,其中象形字作为最为直观的造字方式,更受到教师们开展识字教学的青睐。例如,在教小学生写“人”字时,可以让学生想成人们走路时迈开的双腿;“木”则像树展开的枝丫,借助象形字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当然除了象形字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猜灯谜游戏,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猜一字,“口”将“牛”的尾巴咬掉了,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告”字,像这种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字以及写字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尝试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传播传统文化。
在识字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时代推进的潮流,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傳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可以跟学生们分享一些关于节日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习俗,例如屈原、粽子等。总之,教师要运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明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研究》,《好日子》2019年第2期。
[2] 孙莉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探讨》,《课外语文》2019年第21期。
[3] 周春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赢未来》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