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工之基石:国营296厂

2021-08-30 09:57徐纪林
轻兵器 2021年6期
关键词:冲锋枪兵工步枪

徐纪林

右侧汉式步枪为1938年5月汉阳兵工厂在撤离武汉前生产的最后一批步枪之一,左侧为9个月后二十一厂步枪厂在重庆重新开工后生产的第一批步枪之一,两枪枪号相隔仅6000余号。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够将工厂主要设备通过长江船运搬迁并重新投产,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全力抗战的坚强意志。注意武汉产步枪(右)使用的是汉阳厂五星厂标,重庆产步枪(左)则使用的是二十一厂(原金陵厂)的“ ”字厂标

1949年前:早期国防事业发端与变迁

与我国清末民初军阀时期的几个重点兵工城市相比,重庆的兵工事业还是1928年以后在四川军阀刘湘的推动下逐渐开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难当头。国民党中央政府在1936年初制定的《国防计划大纲草案》有关“作战指导要领”中确定“以四川为作战总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侵华日军气势汹汹,前线逐渐逼近我国腹地。位于江苏南京、河南巩县与湖北武汉等地的几大兵工厂先后几经周折迁入重庆。短短几年内,重庆便成为抗日期间中国武器生产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兵工基地。

二十一厂于1939年6月先后生产的两支汉式步枪,机匣上的厂标与生产年月标识正是这个月开始改变的。注意这两支汉式步枪都设有可以使用桥夹压弹的卡弹片结构

最早迁入重庆的内地兵工大厂是位于南京的兵工署第二十一厂,即金陵兵工厂。随后迁入重庆的有位于武汉的第一厂即汉阳兵工厂步枪厂。该步枪厂于1938年7月并入二十一厂,并于1939年1月开始生产步枪。第一厂的其他部分先迁往湖南辰溪,在辰溪遭到日军轰炸后部分于1940年春迁往重庆。位于河南巩县的第十一厂即巩县兵工厂先迁往长沙,长沙安全受到威胁后,其枪厂于1940年10月迁往重庆并入先期迁入的第一厂。这样,抗战时期重庆的步枪生产由二十一厂先继续生产汉式步枪,抗战期间总产量为206864支。此后位于重庆鹅公岩的第一厂步枪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总产量138000支。二十一厂自1939年就开始了转产的准备工作,于1943年10月正式转产中正式步枪,抗战期间总产量为84000支。这两个厂生产的步枪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有力支撑。

二十一厂1942年在重庆生产的汉式步枪。注意战时物资紧缺时期配备的布质背带

抗战胜利后,兵器生产能力一度过剩,兵工署开始了兵工厂的关停并转工作。第一厂于1946年10月并入二十一厂,并在鹅公岩原地继续生产步枪。自此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步枪生产统一由二十一厂负责,主要由鹅公岩制造处与二十一厂步枪所一同继续生产中正式步枪,1946~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的总产量为339700支。

各个时期中正式步枪的机匣标志。自左至右分别为:巩县兵工厂1935年8月生产的二四式标识;同月改名中正式后产品;十一厂1939年7月湖南时期产品;一厂1943年产品;二十一厂1943年转产后产品;一厂1945年7月加刻兵工署标志的产品;二十一廠1948年晚期产品

建国初期:产品多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1月30日进驻并接管二十一厂,并于1950年底将鹅公岩制造处改名为西南兵工局21分厂。在1949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1分厂主要利用遗留毛坯与零件配套生产一线军品,于1952年2月起为支援抗美援朝生产了32979支仿苏37式信号枪,并生产修理轻机枪3883挺,82迫击炮600门,还生产了手榴弹等产品。1950年11月,21分厂曾按中央兵工总局与西南兵工局的要求制定了年产30万支步骑枪与12000支卡宾枪的方案。

十一厂1939年3月在湖南期间生产的中正式步枪。注意步枪仍为早期形式,设有阅兵钩

1950年代初期,我国兵工生产在苏联体制影响下开始实行中央统一管理,统一分工。1951年6月17日鹅公岩21分厂被正式命名为中央兵工总局第296厂,负责步枪生产,同时将前二十一厂步枪所划归给296厂。同年,位于重庆二十一厂的机枪生产部门被整合并命名为456厂,专门从事重机枪生产。此外,在轻武器其他方面,手枪生产由山西太原106厂负责,冲锋枪生产由黑龙江北安626厂负责,轻机枪生产由云南昆明356厂负责。1957年4月,经国务院保密委员会与第二机械工业部批准,296厂被赋予第二厂名——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

二十一厂1948年生产的晚期中正式步枪。该枪全部金属件镀铬,其原因不明

1950年代:生产仿苏武器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于1951年初向我国提供了36个师的苏式步兵装备。1951年4月28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兵工厂在武器生产方面必须制造与苏联兵工厂相同的产品。……因此我们急需从苏联政府获得制造各种武器和弹药,首先是为陆军制造规定样式和口径的步兵武器和弹药的许可证……”。斯大林在5月2日答复毛泽东说,“同意供给中国制造苏军装备中现有各种武器、弹药所必须的蓝图”。接到斯大林的答复后,徐向前率中国政府兵工代表团随即于5月25日启程。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双方在

10月18日签订了关于中国工厂获得生产苏式枪炮、弹药特许权和交付苏式枪炮、弹药生产技术资料,及必要时派遣苏联专家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然而,1951年10月的协议中,苏联并没有如同斯大林答应的那样全面提供苏军现役装备技术,而是将其已经退役或即将退役的技术设备卖给了中国。根据这项协议,1952年初苏联派出五人专家组对中国兵工企业进行了三个月的考察。根据苏联专家组考察后的建议,中央军委于1952年5月21日拟定了《关于兵工问题的决定》,并于7月报请中共中央批准。这项决定中包括引进生产苏联莫辛-纳甘38/44式7.62mm口径马枪。

296厂于1951年为抗美援朝生产的仿苏37式信号枪

图中3支53式步骑枪分别为:1955年产品(上);1960年援越产品,装有22mm枪榴弹发射器(中);1953年试产期产品(下)

机匣标志自左至右分别为:1953年试制时期厂标;1955年早期厂标;1955年后期厂标;1960年援越厂标。注意1955年后期厂标由296变成代码26,同时枪号第一位数字变成生产年代码。1960年厂标亦按标准改为三角26,同时出口产品未标中文产品名称,而枪号则以拉丁字母冠首

作为国家步枪定点生产厂,1952年4月296厂接到兵工总局命令,用16个月的时间进行扩建改建,以两班制年产40万支的规模生产苏式马枪。1952年6月,苏联马枪产品图纸以及帮助试制的苏联专家到达北京。10月全套工艺资料到厂,并开始进行翻译与试制的准备工作。1944式马枪全枪77种84个零部件,2518道机加工序,484道检验工序。步枪生产配备机床25种2451台,生产线配备工人7134名,干部1426名,非生产人员1034名。1952年至1954年间,包括设计、制造、热处理与工具方面的四名苏联专家受聘在我国几家轻武器生产厂巡回指導,其中一名专家常驻296厂。他们对于我国建国初期轻武器生产的系统化、制式化、工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3年4月,296厂成功装配了第一批马枪17支,经试验,性能符合规定要求。6月按工艺规程生产出第一批试制产品,并于1953年完成生产计划57000支。1954年7月30日二机部转发总参批文,批准该枪定型为53式7.62mm步骑枪并转入正式大批量生产。296厂自1953年投产至1957年停产期间共生产了856731支53式步骑枪。此后为援越需要,中央与一机部在1960年5月底与6月初三次电报指示296厂在当年10月前完成10万支53式步骑枪的生产与20万支步骑枪的改制任务。至1961年6月,296厂先后共完成新制步骑枪100400支,改制步骑枪201440支。53式步骑枪的顺利量产使我军得以在1950年代迅速替换了“万国造”的步枪装备,帮助我军在装备制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96厂1966年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之后,接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在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一反斯大林年代不向中国转让其先进现役武器技术的做法,向我国开放了包括核武器、导弹、飞机等在内的全方位军事技术转让。1955年1月11日,苏联以政府换文方式开始向中国提供其现役陆军武器实物与制造技术,其中包括使用7.62×39mm中间威力弹的CKC-45式半自动步枪。1955年初中央军委决定半自动步枪由296厂负责仿制。1955年1月,296厂开始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学习俄语,3月上报《产品调整方案》。二机部一局在4月份明确该厂半自动步枪生产为两班制,年产量40万支。1955年12月,二机部一局工作组到厂审查,确定296厂半自动步枪的生产规模在年产量40万支的基础上,要达到动员生产120万支的能力,其中枪管、枪托、枪管锻造、总装以及热处理等工序按两班制动员计划,年产80万支。全枪工时为24小时,基本生产工人4296名。

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开展起来以后,半自动步枪工艺资料于1955年8月到厂,随即由工艺、冶金、工具等科负责进行翻译、绘图整理,并于10月份完成。1956年1月,296厂重新调整生产线,分为步骑枪、半自动步枪与运动枪三条生产线。1956年3月第一批101支半自动步枪试制成功,并经检查基本符合技术要求。5、6月间国防部、二机部联合定型检查组到厂对新步枪生产进行全面检查试验,抽查后没有发现主要问题,同意定型生产并上报国家轻武器定型委员会。1956年11月16日,二机部转发定型委员会轻定委计兵字498号文件,正式批准定型该枪为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并同意投入大批量生产。296厂在1956年生产了84010支56式半自动步枪。该产品从1956年到1981年间296厂共生产了18年(1970年至1977年曾停产),最大年产量达到过60万支,累计总产量为3944947支,是296厂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产品。在当时战术思想的影响下,56式半自动步枪是1960、1970年代我军以及民兵力量的骨干装备,同时也大量出口。

296厂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

1960~1970年代:开启自行研制新阶段

1959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轻武器方面的技术转让于1960年基本停止,部分材料停止进口。轻武器生产方面一度出现材料短缺、质量下降的现象。我国各个行业开始自力更生,努力开发缺口材料,兵工企业也进行大规模整顿。同时,我国轻武器开始了全面自行研制的新阶段。

早在1950年代中期56式冲锋枪与56式半自动步枪开始引进之后不久,根据“减少品质,补缺配套”的精神,军委提出将两种武器加以综合,开发“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的想法。1959年11月,枪弹及近战武器专业会议决定研制通用枪取代步枪与冲锋枪,其性能以半自动步枪为主,冲锋枪为辅。由于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作为步兵主要装备的武器,有关方面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军区军械部与296厂组成的三结合研制组。1959年11月,北京工业学院两位教授带领11位毕业生进入296厂,在厂内工程师配合下开始研制工作。1961年,在对比两种设计方案、13种样枪的反复试验之后,通用枪在北京审定会上确定为056型步枪,并随后生产了100支。改进后的新步枪于1963年生产了500支,并于1963年7月正式命名为63式自动步枪,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计定型,标志着建国后我国轻兵器科研工作走向了独立研制的新阶段。不过当时56式半自动步枪与56式冲锋枪刚开始配发部队不久,63式步枪定型后的前几年没有上生产线规模量产,只是由弹道枪车间进行小批量生产,以每年200~300支的产量配发北京军区等部队试用,同时逐步完善产品设计与工艺。196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将该枪列入军队装备体系,逐渐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1968年五机部发出文件,要求296厂1969年完成5万支63式步枪的转产任务。63式步枪全枪共有135种140个零部件,4000多道工序,配备设备2020台。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首次访华时,在首都机场欢迎的我军三军仪仗队装备的即是63式步枪

296厂生产的56式冲锋枪

296厂生产的56-1式冲锋枪及其机匣铭文特写

296厂生产的56-1式冲锋枪及其机匣铭文特写

1969年3月中苏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当时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做出了准备打仗的全民动员令。1969年10月29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生产63式7.62mm自动步枪的指示:(1)尽快完成改装准备工作;(2)力争超额完成40万支制造任务(后指定1970年完成60万支)。56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当年停止,年底296厂完成了6118支63式步枪的生产。自1961年试产样枪到1977年停产,296厂共生产了2222880支63式与冲铆机匣改进型63-1式步枪。1969年至1970年间还生产了500支采用折叠枪托、带光学瞄准镜的63式步枪。1977年中央军委决定,63式步枪从部队撤装,改回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

296厂生产的85式狙击步枪

63式步枪不但是我国建国以来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款步枪,也是1970年代紧张备战时期我军的主力装备。虽然在上级部门下达的产量压力下曾经出现过主要由于设计变更而带来的一些质量问题,但大都在296等厂的努力下找到了解决方案。该枪仅装备不到9年就于1970年代末在政治压力下下马并即刻退出现役,不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我军步兵装备出现了不该有的空白。63式步枪是按上级提出的设计要求而设计,其在當时政治环境与生产条件等限制下仍不失为一款综合性能优良的现代步枪。1960年代外援的70万支63式步枪中的一部分至今仍是一些国家与地区武装力量的现役装备。

296厂生产的81式(上)与81-1式自动步枪

296厂生产的81式(上)与81-1式自动步枪

改革开放:展现中国武器新辉煌

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296厂也开始了一个新阶段。1977年7月23日296厂传达了中央军委华国锋主席的批示,开始将63式步枪生产线恢复成为停产多年的56式半自动步枪生产线。此后不久,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我军开始逐渐重视突击步枪在现代武装冲突中的作用。由于专业从事冲锋枪生产的626厂位于中苏边境附近,1979年10月,五机部在长沙计划会议确定296厂在1980年结束56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转产56式冲锋枪。

296厂根据部、局安排,1980年先后接收了626厂与386厂的产品图纸并于6月开始调整生产线。12月四川五机局与成都军区联合组织转产鉴定,批准定型量产。1980年当年完成2万支56式冲锋枪的生产,1981年转产生产56-1式冲锋枪,1980年至1990年间共生产80003支56式冲锋枪与636830支56-1式冲锋枪。

96厂在1959年至1963年间就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7.62mm狙击兵专用步枪,并生产了1561支,后来又曾研制过53式7.62mm狙击步枪与56式7.62mm狙击步枪。1978年开始对苏联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SVD)进行分析研究。1979年6月,五机部召开仿制部分轻武器及弹药会议,决定由296厂对SVD狙击步枪进行仿制。296厂对样枪进行了测绘,并于1979年11月仿制出11支样枪,命名为79式7.62mm狙击步枪,但当时没有能够通过国家靶场的定型试验。1980年生产315支,经广西边防部队、济南军区与福州军区试用,军方对试用结果很满意。1981年至1983年间,296厂针对生产与部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攻关,最终形成了年产5000支的生产線。1985年该枪通过国家靶场鉴定试验和国家轻武器定型委员会组织的生产定型检查,正式批准设计定型为85式狙击步枪,同时生产定型。1980年至1990年间共生产了27532支。1989年下半年还进行了折叠枪托的85式狙击步枪的试制定型工作。

296厂生产的95式(下)与95-1式自动步枪

296厂生产的95B(下)与95B-1式短自动步枪

296厂生产的95B(下)与95B-1式短自动步枪

早在1971年63式步枪刚刚投产不久,鉴于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296厂就开始着手进行第二代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1975年五机部在河北涿县召开常规兵器科研十年发展规划会议,提出将研制自动步枪纳入国家重点计划项目。随后,五机部科技局要求208所、296厂、626厂、386厂等单位开始研制7.62mm自动步枪。经过3年研制,各单位的设计均未能达到设计定型标准。63式步枪撤装后,我军对第二代自动步枪的需求更加紧迫。1979年五机部在北京丰台召开的班用枪族研究会议决定,7.62mm枪族以原各研制的第二代自动步枪为基础,发展冲锋枪与轻机枪,研制单位有208所、296厂、9296厂、9346厂、626厂等。1980年总后军械部与五机部要求有关单位致力于将步枪、冲锋枪性能合一的自动步枪与班用机枪的研制。12月296厂研制的7.62mm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与班用轻机枪枪族在工厂鉴定后送国家靶场做设计定型试验,并于1981年通过鉴定。1981年10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会批准枪族定型,分别命名为81式7.62mm自动步枪、81-1式7.62mm自动步枪与81式7.62mm轻机枪。

81式固定枪托步枪与81-1式折叠枪托步枪均由2 9 6厂负责生产。81式产量很少,部队主要装备的是81-1式。1982年到1983年,296厂生产了100支做高寒区使用试验。1984年初,兵器工业部下达计划,要求296厂3年生产40万支81式步枪。4月296厂完成阅兵任务4000支。81式步枪在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与公众见面。1985年11月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生产定型,转入量产。81式步枪全枪有159种零部件,生产工序4920道,刀具1288种,量具4444种,夹具1249种,冲模195种。至1994年停产,296厂共生产了100万支81式步枪。在吸取一代自动步枪63式步枪的经验教训之后,81式步枪在生产与部队装备中遇到的问题都比较少。综合而言,81式枪族的研制与生产是中国枪械研发生产水平的一次跃升,是改革开放之后迈向现代化的我军装备中的主力武器。

1990年代前,我军装备的大多数武器仍然使用苏式弹药。1960、1970年代,美苏两国分别开始装备小口径武器。我国小口径武器的论证工作早在197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总后装备部在1971年3月轻武器科研工作会议上确定开始研制中国的小口径弹与枪械系统。经过数年反复论证试验,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1978年第一次提出发展5.8mm枪弹与枪械及其战术要求,并于1979年2月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研制。1985年8月,5.8mm枪弹通过了试验考核与设计定型。同年,中央军委与国务院将以81式枪族为基础的小口径新式枪族定为建国40周年阅兵项目。1986年10月5.8mm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87年2月由常规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为87式5.8mm自动步枪与87式5.8mm班用轻机枪。由于87式步枪与81式步枪外形过于接近,上级要求进一步改进外形,改形后,于1988年7月定型为87A式5.8mm自动步枪,并交付296厂正式生产。296厂于1989年按时完成7700支步枪的生产任务。不过,建国40周年阅兵式被取消,87A式步枪没有能够按时与公众见面,也没有能够投入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

296厂生产的87式自动步枪

296厂生产的03式折叠托自动步枪

在一代5.8mm枪族的基础上,1989年,新5.8mm枪族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几年的紧张研制攻关,1994年12月底新5.8mm小口径枪族通过设计定型试验。1995年10月,新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完成设计定型,被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与QJB95式5.8mm班用机枪,并将步枪交296厂生产。95式步枪在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首次亮相,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01年,枪族中的QBZ95B式短自动步枪设计定型;2003年12月,QBZ03式5.8mm折叠托自动步枪设计定型。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在使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启动对95式枪族的改进研制工作,2010年7月1日,改进系统正式通过设计定型,被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其中的自动步枪仍由296厂生产。95/95-1式步枪广泛装备我军部队,成为我军现代化装备的代表。

建国70年以来,296厂在各个时期不但为我军生产了上千万支主战步枪,同时还研制生产了大量其他武器装备与民品。历经百余年沧桑岁月,如今,296厂(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基石,是我国轻武器工业中最大的企业。

猜你喜欢
冲锋枪兵工步枪
丛林冲锋枪
步枪口径之争(下)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当手枪遇上冲锋枪
冲锋枪创世篇
冲锋枪当自强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步枪成长相册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企业的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