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对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血清SAA、淀粉酶及症状消除时间的影响

2021-08-29 13:03孙欣娜胡正权成佳文杨茜芸张世娜
传染病信息 2021年4期
关键词:腮腺炎肿痛腮腺

孙欣娜,胡正权,成佳文,杨 青,杨茜芸,张世娜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以发热、腮腺肿胀和腺体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也可累及多种腺体组织,出现多种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冬季和夏季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好发于儿童。该病虽属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可自愈,但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健康[1-4]。现阶段尚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特效药物,临床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辅助营养支持、抗病毒、解热、药物外敷消肿等。利巴韦林具有广谱、高效抗病毒的作用,是目前治疗腮腺炎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其往往伴随较多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流行性腮腺炎方向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清热解毒方作为一种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中医传统方剂,经过了长期临床应用的检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的表达水平和血淀粉酶水平可以反映机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SAA及淀粉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9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12岁,平均为(5.61±1.32)岁。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13岁,平均为(5.93±1.44)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中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6]热毒壅盛证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14岁;④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⑤患者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治疗前已经采用药物治疗的患儿;②体温>40 ℃的超高热患儿;③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或有其他禁忌证的患儿;④有严重并发症患儿;⑤伴有其他系统器官严重病变的患儿;⑥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儿;⑦不配合治疗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入组后均给予退热、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将利巴韦林注射液(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l∶0.5 g,批号H19993829)100 mg加入1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10 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续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热解毒方(元参10 g,生石膏25 g,板蓝根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黄芩10 g,生地黄10 g,麦冬15 g),水煎服,1剂/d进行治疗,2次/d,连续7 d。以1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相关指标 观察2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发热、腮腺肿胀、腺体疼痛等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

1.3.2 症状缓解效果 将患儿1个疗程内症状缓解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判断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试行)》[7]。治愈:主症发热、腮部肿痛的积分降为0;治疗后总积分比治疗前下降≥90%。显效:治疗后患儿主症及总积分降低≥60%并且<90%。有效:治疗后主症及总积分均降低<60%并且≥30%。无效:治疗后主症及总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积分计分标准如下。主症:①发热。无发热,计0分;体温≥37.5 ℃且≤38.2 ℃,计3分;体温在≥38.3 ℃且≤39 ℃,计6分,体温>39 ℃计9分。②腮腺肿痛。无肿痛,计0分;稍肿痛但张口与咀嚼不受影响,计3分;肿痛且张口或咀嚼明显,计6分;肿痛明显影响张口及咀嚼,计9分。次症:咽部情况、颌下肿块、面色、口渴、头痛等按其轻重分别给予0、1、2 分。

1.3.3 血清SAA及淀粉酶的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80 ℃保存,用于检测血清SAA及淀粉酶。使用透射比浊法测定SAA水平,仪器及试剂盒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EPS法检测血清总淀粉酶活性,再采用单克隆抗体抑制胰腺型淀粉酶活性后测定唾液型淀粉酶活性,仪器及试剂盒由Roche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4 不良反应 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of patients between 2 groups(±s,d)

表1 2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of patients between 2 groups(±s,d)

组别 例数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发热 腮腺肿胀 腺体疼痛对照组 41 3.12±0.64 7.48±0.80 8.25±0.36 11.17±1.94观察组 41 1.05±0.20 3.49±0.68 5.85±0.77 8.35±1.29 t值 19.767 24.333 18.079 7.55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sponse rate between 2 groups[cases(%)]

2.3 血清SAA及淀粉酶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儿血清SAA及淀粉酶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AA and amyl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2 groups(±s)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儿血清SAA及淀粉酶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AA and amyla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2 groups(±s)

注:自身配对t检验,a.t=38.580,P=0.000;b.t=39.320,P=0.000;c.t=173.920,P=0.000;d.t=196.040,P=0.000;e.t=1335.280,P=0.000;f.t=112.610,P=0.000

组别 例数 SAA(mg/L) 总淀粉酶(U/L) 唾液型淀粉酶 (U/L)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d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d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d对照组 41 96.08±14.90 25.04±2.67 71.04±11.79 a512.12±215.79 89.48±13.98 422.64±15.56 c487.85±216.07 64.45±12.24 423.40±20.04 e观察组 41 96.70±15.37 16.57±2.45 80.13±13.05 b505.51±225.42 72.60±12.02 432.91±14.14 d489.16±226.34 51.76±11.05 437.40±24.87 f t值 0.185 3.309 0.136 3.128 0.027 2.807 P值 0.853 0.001 0.892 0.002 0.979 0.006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1例白细胞计数下降,2例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白细胞计数下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10,P=0.000)。

3 讨 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以唾液腺非化脓性急性肿胀为特征,伴有发热、腮腺肿胀、腺体疼痛、畏寒、食欲减退等症状。此外,流行性腮腺炎还可导致睾丸炎、胰腺炎及脑膜炎等高危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途径进入口鼻并定居于呼吸道上皮,大量释放毒性物质,就近感染腮腺,导致腮腺炎症状产生。利巴韦林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感染细胞中的三磷酸鸟苷,减少病毒合成酶的含量,阻碍多种DNA和RNA病毒复制和传播[8-9]。但相关研究证明,长期来看利巴韦林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用并不理想,且在儿童身上有较多的不良反应[10]。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中“温病”范畴,被称为“痄腮”。多因外感风热毒气,而在内肝胃积热,少阳郁结,致使风邪与气血相搏,气滞血郁于腮颊,故腮腺漫肿、疼痛。在治疗上主要针对热毒壅盛,本研究采用的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长于清热解毒,善治痈疽肿痛[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利巴韦林与清热解毒方结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抗病毒作用,改善腮腺肿痛,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表明清热解毒方可以加快患儿康复,有助于患儿恢复正常生活作息,同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加快床位轮转。

SAA属于急性期蛋白,在正常机体内表达水平极低,当机体遭受创伤、感染、肿瘤等刺激后会快速被调控合成并大量释放入血液,参与机体对各种侵害的防御,具有重要的抗炎及抗感染作用。在病毒感染中,血清SAA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机体感染的严重程度[13-14]。血清淀粉酶有胰腺型和唾液型2种亚种,其中唾液型主要来源于腮腺组织,腮腺肿胀会导致腮腺导管阻塞,淀粉酶排出受阻,转而经淋巴管入血,因此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AA、总淀粉酶、唾液型淀粉酶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清热解毒方中黄芩、板蓝根等多味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可以加强对腮腺炎病毒的杀伤作用,显著加强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清SAA的水平,并且加快患儿腮腺肿胀的改善,减少淀粉酶向血液的扩散。

另外,本研究比较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2%和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疗法安全有效。但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数量有限,且仅限于我院接收的患儿,在持续时间、病源多样性和分布广度上存在缺陷,未排除地域、人种、时间等因素的干扰,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采用利巴韦林结合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患儿,可以降低血清SAA和淀粉酶水平,改善腮腺肿痛,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腮腺炎肿痛腮腺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