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了我国三级课程体系,对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而言,我们仍需要通过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谢作如老师身处信息技术需要参与高考的浙江省,其主导的这样一组课程,从国家课程的改造、初中课程的衔接和高中典型项目的延展的不同角度,给出了物联网课程进一步走向纵深的不同的可能性。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下面简称“教材”)的必修2模块中,“内置”了一个搭建信息系统的学习项目,即第四章《信息系统的搭建》中的“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这是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项目,涉及了软件和硬件。教材的编写工作在2016年左右启动,那段时间物联网技术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开源、免费的物联网服务器软件也陆续发布,搭建物联网应用有了更多选择,无论从价格成本、技术难度还是功能去衡量,教材中的方案都可以进行“升级”。
● 教材内置项目方案简介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模块的名称为“信息系统与社会”,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并能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搭建“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这一项目,能够让学生从中真正理解物联网系统背后的原理,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①利用智能终端结合相关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实时检测室内环境的各种指标,并上传到服务器保存在数据库,供后期分析。②通过Web页面实时显示各种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能根据各种需求直接生成在线实时图表。③使用者可以对监测系统进行相关的设置,限定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因素的临界值。一旦某项指标超过所限定的临界值,系统将自动触发声光警报,并发送警示信息通知用户。④能够通过网络发送指令,控制相关执行器(如家用电器)自动调节室内环境。
考虑到各地的教学条件和师资的技术水平,教材中的监测系统仅采集了光线、温度和湿度信息,执行器方面也仅做了声光警报,并没有和家用电器进行关联。
● 教材内置项目方案分析
“室内环境实时监测系统”项目的硬件(智能终端)是micro:bit,物联网协议采用HTTP协议,编程语言是Python+MicroPython。综合各地的教师培训活动和教材实施情况看,一线教师们普遍反映教材的技术难度较高。究其原因,在于智能终端和物联网协议的选择并不合理。因为要搭建教材内置的物联网应用项目,编写组不得不增加了一些前置的支撑技术,无形中拔高了整本教材的技术难度。
1.对智能终端的分析
最初选择的智能终端是Arduino。考虑到Ardunio只能支持C/C++语言编写,编写组选择了支持MicroPython的micro:bit。其实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首先,micro:bit自身不带Wi-Fi功能。虽然DFRobot公司开发了物联网模块(OBLOQ),用串口转发的方式来访问网络,但是要使用物联网模块,学生要先将micro:bit接上扩展板,然后通过杜邦线连接。模块和micro:bit的接线中,RX和TX引脚要交叉,这一点特别容易出错。其次,物联网模块上没有显示屏,出现故障后只能根据板载LED灯的颜色来判断是否正常连上Wi-Fi。这一联网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个“黑盒”,有时很难分析是哪一步出错了,编程和调试的难度也提高了。另外,micro:bit的内存太小了,如果URL返回的HTML代码较多,板子就会系统崩溃而重启。
2.对物联网协议的分析
物联网通信协议很多,如AMQP、JMS、REST、HTTP/HTTPS、COAP、MQTT等。2017年前,MQTT还算不上是主流协议。因而,编写组选择了HTTP协议。
既然采用了HTTP协议,就必须要先搭建Web服务器,既然要搭建Web服务器,则只好加入了Flask(一个极简的Python的Web框架)和Sqlite(Python内置的数据库)的学习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导致了这一模块涉及的技术很多,门槛就偏高了。尤其是智能终端和Web服务器的连接,常常会因为电脑防火墙干扰而失败。
如果学生希望将这一系统部署到互联网上,即能够通过公网的Web服务器来存储、中转数据,技术门槛则会更高。因为,用Flask开发Web应用,需要同时了解前端和后端的网站开发技术,如HTML、JavaScript,技术难度太大了。
● 智能终端的升级思路
2018年是国产开源硬件的元年,各种为教育而设计的开源硬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综合价格、性能、编程语言和技术难度,笔者提出了两种替代micro:bit的智能终端升级方案。
升級方案1:采用内置Wi-Fi模块的智能终端
ESP8266、ESP32等国产芯片是为物联网而生,基于这类芯片开发的开源硬件是物联网终端的最好选择,如掌控板、FireBeetle和光环板等。教材中采用的micro:bit编程软件BXY,同时支持掌控板的编程,示例代码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运行在掌控板上。省去接线的过程,项目搭建的技术门槛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掌控板自带了常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只要一块主板,就能完成教材中的基本传感和控制实验。用掌控板来连接网络,过程和手机、电脑联网几乎一致。如图1所示,代码仅仅6行,就实现了联网和显示IP地址的功能。
此外,掌控板支持的几乎是完整的MicroPython,而micro:bit支持仅仅是简化版的MicroPython。如掌控板可以用urequest、json等Python上很常见的库,实现较复杂的功能,而micro:bit是做不到的。
升级方案2:采用运行Linux系统的智能终端
在2017年前,能够运行Linux系统的智能终端并不多,2018年板载Arduino的虚谷号发布,随后虚谷物联项目启动,SIoT软件和siot库相继推出,用Python开发物联网应用变得非常方便。2020年pinpong库发布,让Python连接开源硬件变得非常简单,只要数行代码,就能实现读取传感器,控制执行器。
pinpong是基于通用串口通信协议Firmata开发的Python库。当Python访问开源硬件时,电脑会给通过串口连接的开源硬件烧录一个特定的固件,然后借用Firmata实现对硬件的读写工作。pinpong兼容各种常见的开源硬件,实现了“一次编写处处运行”。具体用法请参考本刊2020年12月专题《用Python驱动开源硬件》。
使用pinpong的最大优势在于,搭建物联网项目不需要在Python和MicroPython之间来回切换。学生仅仅使用Python代码,就能完成与智能终端的交互:传感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不用再去关心硬件的类型,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引脚电平控制和读取的语句,利用普通电脑结合任何一款开源硬件,都可以完成引脚电平控制和读取的实验,或者搭建出物联网应用原型。如果想制作一个演示作品,那么把代码“部署”(复制)到一个卡片电脑上即可。
● 物联网协议的升级思路
前文已经提及,正是因为选择了HTTP协议,教材中才不得不加上Flask、SQLite等比较专业的技术。如果教材将HTTP更换为MQTT协议,那么搭建物联网项目不仅变得简单,而且功能更加强大。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的“轻量级”通信协议。MQTT最大的优点在于以极少的代码和有限的带宽,为连接远程设备提供实时可靠的消息服务。目前,MQTT是物联网协议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采用MQTT协议搭建教材项目,需要借助MQTT服务器(MQTT Broker),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虽然和借助Web服务器搭建的系统架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MQTT服务器是现成的,不需要编写代码来搭建,数据库技术更不需要了解,学生只需要理解MQTT协议的消息发送和订阅机制,给智能终端编写相应的代码即可完成“物物相连”。至于想监视数据或者控制智能终端,可以用Python编写代码,保存数据则用CSV文本文件即可。如果还想降低门槛,直接用浏览器访问MQTT服务器的Web管理页面,也可以用现成的MQTT客户端工具,如MQTTX。绝大多数的MQTT服务器都自带了Web管理功能,有些还提供了WebAPI功能,兼容HTTP协议。
在教学中,一般需要在局域网内搭建服务器,所以一键部署的SIoT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部署到公网上,则可以直接借助EasyIoT或者阿里云等免费的MQTT服务器。掌控板、虚谷号、树莓派等都支持MQTT协议。虚谷号和树莓派自身还可以运行SIoT软件,将自己模拟为一个MQTT服务器。至于编程,教学中完全可以使用名为“siot”的MQTT库,同时支持MicroPython和Python,代码规范是统一的。(SIoT的下载地址:https://gitee.com/vvlink/SIoT)
当然,选择MQTT协议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降低技术门槛,而在于MQTT是当前主流的物联网开发协议。目前,除了Python和MicroPython外,主流的编程语言如C、C++、C#、GoLang、JavaScript都支持MQTT协议,甚至连Mind+之类的图形化编程语言都有MQTT扩展库。借助MQTT协议,用很简洁的代码就能搭建出一个物联网应用。学生不仅可以用MQTT来理解物联网的核心原理,还能用物联网技术真实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
● 建议和结论
综上所述,若在智能终端和物联网协议方面进行“升级”,教材中的物联网项目就会更接地气,更容易实施。抛开教材本身,对照课标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趨势,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建议:①物联网技术完全有必要进入学生课堂。②物联网协议应该从HTTP转向MQTT。③智能终端应该内置Wi-Fi功能。
物联网协议的选择和硬件无关,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来说,可能更关心如何在五花八门的硬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智能终端。在笔者看来,如果从当前的硬件和技术来选择,掌控板、乾坤板之类显然是最合适的,因为软硬件成熟,案例丰富。但如果考虑到未来几年的发展,虚谷号、树莓派和香蕉派之类的能够运行Linux系统的卡片电脑可能更适合高中,也就是说用pinpong库实现物联网中的传感和控制功能,因为掌控板的教育定位本来就在小学和初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纸质教材无论如何快速迭代,始终会比现实发展“慢一拍”。但是从HTTP到MQTT,恰好处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分水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升级”的必要。本文虽然针对浙教版教材做分析,但是提出的几种物联网实现方案,对其他地区、其他版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有参考价值。与时俱进,让学生动手玩转真正的物联网技术,拥抱万物相连的时代,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