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

2021-08-28 17:11郭一
安邸AD 2021年8期
关键词:海绵家具工艺

郭一

Studio Monana设计工作室主理人何鲜在红底帷布“老铁设计公司”展位前,身后的铝锅是她在河南农村做的调研项目,和当地师傅一起为传统铸锅手艺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变身金属扩音音箱。下图 来自奥地利的产品工作室Studio Sain由设计师MartijnRigters(左)与Namuun Zimmermann(右)共同创办,他们最早携作品“Bulbous ”亮相于维也纳设计周。2018年工作室搬来中国,目前两人任教于西交利物浦大学。

度向建筑Monoarchi的联合创始人王克明为《安邸AD》带来了名为《仰视自然》(Marvel at Nature)的展位设计,用都市文明里的一隅竹林栖居,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仰望。

竹林“仰视”

《安邸AD》今年在“设计上海”的展位现场是一片气韵“竹林”, 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打造出一隅在入世中栖居自然的居所。这组名为《仰视自然》的装置由2020年AD100 YOUNG评审团特别奖得主之一的度向建筑Monoarchi事务所应邀打造。擅长用常见材料搭建不常见空间的建筑师王克明,首次尝试使用浙南地区的原生毛竹。“竹子是环保的速生材料,四五年就能成材,自古以来是东方文化和意象的代表。”王克明介绍说天然竹长到一定高度便会生成自然的拱势,这也为装置的结构设计带来了启发,生成了一个自然随机化的空间。在王克明看来,自然本就无序,全然不应有人为痕迹。因此他摒弃了精细化的装置,保留了用材粗野和原始的特性。地上铺的是松软的松木,模拟的是自然生态,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在现场搭建看到500多根竹子那一刻我尤为震撼,这是自然表达的力量,它的神秘和不可控会让人产生敬畏感。”当人置身于被竹林包覆的装置空间内,忍不住抬头“仰视自然”时,人类凌驾于自然的惯常视角便被打破。

Tianyi Shi Studio主理人、家具设计师时天一致力于探索海绵的设计边界,通过作品创造新的情感和使用体验。

海绵外塑

曾获得《安邸AD》“2019中国设计新星”的时天一,一直潜心研究将海绵这一软装家具的内部材料,如何外化去引导形式的美感,探索家具、空间和人的关系的边界。在2018年的米兰展上,她创作的Inside out使用了不同大小、纹理和比例的上百个海绵模型。今年在“设计上海”策划的《平行宇宙》的展位空间,是由海绵充斥的另一个世界。她尝试用更为简洁的设计语言来诠释,以绑带的概念作为家具的触角,延续到空间中,并用层板表达平行的概念。于是海绵、层板和绑带整体构建出一个多元层次的宇宙。

此外,她也持续借由设计探讨永续及环保议题。“虽然海绵是一种人工材料,但它的发泡、应用和回收的整个环节可以做到很环保。”去年在“设计上海”亮相的“融”烛台,是时天一将海绵发泡材料与传统染色技艺相结合产生的新体验。“想要触及海绵在不同领域里的边界,让我保持好奇如初”。

Emotive Soil工作室主理人曄俸(右)和李凯(左)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对于本土文化的讨论,促成了他们在景德镇创立工作室并进行设计活动。身后的“Zhuji”家具作品是他们尝试用金属材料对竹子的特殊结构进行放大和强调

“老铁”新工

Studio Monana今年在“设计上海”带来了新项目“老铁设计公司”。实际上“老铁”是她去年做项目时在短视频平台上结识的一帮民间手工艺人。今年工作室就去实地找到他们,设计师何鲜向我们介绍道,这次民间采风不亚于是对相关产业链和人的一次索引:在桂林根雕市场发现贵重的废木料,让师傅在整块木头上掏出隔断并安上木轮,变身“雕的推车”; 被藤熏蒸后展现出拧麻花之美的制作所震撼,他们设计出以麻花结构为腿的“ 扭的书架”;在河南农村调研铝锅制作,让师傅翻转锅身打造出“铸的音箱”; 留意到留守妇女的钩针闲活,开发了编排流行语的“勾的包”。“一开始是偏向材料和工艺研究的田野调查,后来就变成了基于人的研究,我们通过互动来提出一些新的可能,挑战某些工艺给人的固有印象。”

“我们从田野调查走向了偏向于人的研究,和老铁互动,一起设计和制作,挑战某些工艺给人的固有印象。”

工业设计师、2-LADesign创始人时晓曦此次带来了3D打印的家具系列,基于3D打印工艺的探索也代表了他对未来的思考方向。

旋木新生

当所有人都在琢磨新材料、新工艺时,来自本届“设计上海”TALENTS推介展区的StudioSain选择回归传统,两位奥地利设计师Martijn和Namuun带来了名为“Bulbous”的手工木制品系列,包含台灯、吊灯、镜子和置物架。当地工匠使用的一种传统手工车削技术,可以让木头做到无缝连接。“产品均由椴树制成,它颜色浅淡、纹理均匀,是当地木匠首选的木材。我们怀着极大的敬意与这些木工紧密合作,他们只是凭经验和直觉便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曲线,于是我们都想要创造一些新的形式。”相比毫无个性的人造材料和快速自动化的制造方法,Studio Sain以这组忠实呈现原生木质肌理的作品做出了回应。

明渡设计创始人、主创设计师梁晨坐于纸岩系列的家具上,它由纸浆打造,肌理丰富、色调温润。前方的坐凳“峡谷”色彩绚丽斑斓,是设计师尝试采用3D打印新型材料的作品。

三味家具

凭借丝瓜干做的桌椅板凳摘得《安邸AD》“2020最佳中国设计新星”后,设计师梁晨仍然在研究生活中那些常见却被忽视的自然材料,常人眼里的“垃圾”却是他设计的宝贝。这次他瞄上了纸浆,携“纸岩系列”家具新作亮相于“设计上海”。他将回收纸做成纸浆并使用桂皮染色,最终形成如同岩石般的独特肌理。视觉上有颜色渐变,触觉上有岩石的肌理,嗅觉是淡淡桂皮染色的香味,从三个维度让人更加立体地感受一件家具。

展示岩石地貌的绚丽“峡谷”是设计师尝试采用3D打印新型材料的作品。梁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运用现代工艺对当下中国本土设计做出诠释。“传统文化和工艺想要得到更好的继承,需要为新所用。”以淌椅和半月桌谱写的“几何诗歌”,便是不落窠臼的现代诠释。前者的灵感取自经典圈椅,整体造型是运用计算机生成的双曲面;后者是用木头、金属与大理石来解读“天圆地方,半月当中”。

东方新象

Emotive Soil是以设计与手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年轻工作室。此次主理人晔俸和李凯带来了三组作品,以不同材质来模拟自然中的天然形态:Rollie器皿系列如同白玉凝脂的笋,实际上这一形态源于设计师对纸卷伸缩形态的观察,最终结合制陶的拉坯工艺得以实现;Zhuji家具作品用竹子形态结构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并借鉴了竹建筑工艺;Shadowy Bloom器皿系列是将千年前遗留的影青瓷碎片以匣钵土进行连接,再次入窑烧制而成的“。我们将自己的当代视角加入创作,希望表现出全新的东方文化语义和形象。”设计师说道。

3D打印让造型的可能性无限放大,并且不存在材料的浪费,这将是未来设计的思考方向之一。

3D无限

工业设计出身的设计师时晓曦,带来了4件基于“纽结”概念的家具设计展品,包括茶几、座椅和衣架,流畅性地展示了“一线到底”的空间线性结构。“3D打印让造型的可能性无限放大,而且用材看似坚硬,其实异常柔软,它非常适用于家具制造。我们为此反复推敲尺寸比例和工艺精度,来呈现功能化的艺术。”时晓曦和设计团队2-LA Design还为本届“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创作了装置作品《初新》——一个巨型的3D循环纤维形体。“我们将纤维这一贯穿衣食住行用的生活基本单元放大,以可持续、再循环的视觉震撼,来加强大家对这一理念的关注。”时晓曦表示,3D打印不存在材料的浪费,对它的探索也代表了他对未来的思考方向。

neooold发起人、工业设计师陈旻,2020 年起策划新开物展,主张“工艺、艺术、设计的融合”,为艺术家与匠人提供发声平台。此次他带来衣架新作《東》,凭借实木弯曲工艺和榫卯结构实现对篆体的刻画

开物新言

自去年“Neobject新开物”的策展,到今年孵化“neooold”这一平台品牌,“新开物”于“设计上海”的亮相发展可谓跨越。“这次升级到一个关于新与旧的思考,老的工艺有新的表达,老的材料使用新的工艺,开出新花,我已然感受到足够大的创作力。”发起人陈旻表示当不再拘泥于传统分类时,艺术、工艺和设计进一步融合,让创作本身变得更有趣。12位“开物新人”依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设计背景,他们的设计有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或者拥有在地性的表达,抑或是豁然全新的习得:Aldo Bakker用花丝工艺打造了三件西式食器,郝振瀚的“间物”花器将柔软的布料与硬质的泥浆融为一体,Studio HVN带来视错觉的地毯作品San D ,Studio Thonik以南京云锦工艺织就了绣衣,寺山纪彦以章鱼诱捕器为灵感仿生出藤壶的结构,陈彦翰用新加坡当地旧花瓶喷砂去釉,改造后如同莎笼裹身……

陈旻也带来了自己的新作《東》,这件衣架凭借实木弯曲工艺和榫卯结构,实现了对篆体的刻画。他表示传统工艺的创新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碰撞,面临新挑战时他过去的自我经验也常常被清零。“设计就像中医开方子,抓的药就是你的素材。但这个素材作用发生于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你在什么时间点、什么样的状况下去运用这个素材,结果会大不同。”

中国当代设计师、「上下」掌门人蒋琼耳位于“设计上海”品牌空间。她表示今年品牌迈入自诞生的第二个十年,「上下」将会开启风格与审美再生的十年,迎来蜕变重生的新纪元。

「上下」再生

今年是「上下」自品牌创立以来首次参与设计展会,这个代表中国原创设计的品牌如今正迈入第二个十年。“在创立的头十年,我们提出了一种风格,而现在我们要提供一种态度。如今的中国当代审美进入了迭代的新阶段,「上下」从‘诞生来到‘再生。” 掌门人蒋琼耳表示,“我们期待呈现给大家一个引领手工艺创新、风格鲜明的,同时也是开放包容、不被定义所限制的「上下」。”

在看到「上下」本次展会特别发布的两款超萌新作后,你会感受到这种打破设计界限和自我桎梏的蜕变——它与年轻的法国艺术家Camille Blatrix跨界合作限量款碳纤维椅。艺术家以前卫先锋的卡通形象,二度创作了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就像是给古老的东方意象轻快地吹了个泡泡。

在今年的展位,「上下」以茶砖、竹刻、竹墙为设计元素,围绕家具、设计、器物呈现了三個茶空间场景,新品中也有茶桌和边炉的展示。多年来,「上下」一直保持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输出。在蒋琼耳看来,未来的生活空间是多元且可变的,而围绕茶文化的设计、生活方式可以无缝接入不同空间,没有标准答案。

猜你喜欢
海绵家具工艺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家具